原標題: 八馬茶業復雜的家族背景與頻繁的關聯交易讓市場擔憂?
近日,證監會發布了《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要求八馬茶業提交關于終止新三板掛牌、撤回A股IPO申請的原因說明,并確認是否會對港交所上市構成實質性影響。這家知名的福建茶企,歷經十余年三次沖刺A股無果后,終于將目光轉向港交所。如今第四次上市之路開啟,資本市場正密切關注它的下一步。
連年沖刺未果,家族治理成絆腳石?
八馬茶業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烏龍茶為代表的高端茶葉品牌,曾多次試圖登陸A股:2013年轉戰新三板后終止掛牌,2021年與2022年兩度向深交所申請上市又兩次主動撤回。背后原因,一方面是產品研發占比低、創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復雜的家族背景與頻繁的關聯交易也讓監管層擔憂其獨立性與透明度。
招股書顯示,八馬茶業的治理結構由“王氏三兄弟”主導,幾乎核心管理崗位全為親屬出任,外部董事席位稀缺。控股股東王文彬家族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掌控55.9%的投票權,家族式管理濃厚。
門店擴張迅猛,營收依賴加盟
截至2024年9月底,八馬茶業門店總數已達3498家,其中87.3%為加盟門店。加盟渠道貢獻了公司近五成營收,也帶來了品牌擴張的速度紅利。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加盟渠道的毛利率僅為直營渠道的三分之二,部分門店運營質量參差不齊,前員工加盟、家族關聯加盟等“熟人經濟”風險不容忽視。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1年,八馬茶業涉及各類投訴累計113起,其中包括虛假宣傳和質量問題,對品牌聲譽造成不小沖擊。
研發投入不足,標準化挑戰待解
盡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增長——2023年收入達21.22億元,凈利潤2.06億元,但其研發投入占比多年低于1%,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僅為1006萬元。深交所曾對此提出質疑,要求公司說明其“低研發、高銷售”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在茶葉行業標準化趨勢下,缺乏研發支撐將對八馬茶業的長期競爭力構成挑戰,尤其是在面對如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飲品牌與地域型傳統茶企的雙重擠壓時。
轉戰港股:“高端”形象難掩估值困境
相比A股的高門檻和高估值,港交所對消費類企業更具包容性,但給予的估值卻往往較為保守。目前,八馬茶業雖在高端烏龍茶市場占據第一位,占據1.7%的份額,但行業集中度極低,前五大品牌合計市占率僅為6.2%。
在同行中,首個登陸港股的瀾滄古茶已暴露出盈利波動、治理混亂的問題。而八馬茶業此次若能上市成功,也需面臨“融資能力有限、資本市場認可度偏低”的現實。
資本綁定深厚,關聯交易疑云未散
IDG資本、天圖資本、新希望集團等投資機構是八馬茶業的早期股東。但大量加盟商與家族成員關系密切,比如廣西九云、江西優源等均由王家親屬實際控制,甚至一線員工的配偶也出現在大客戶名錄中。
在A股問詢函中,監管層對這些密切關聯關系提出了“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是否構成專設銷售平臺”等關鍵性疑問,最終導致八馬撤回上市申請。如今在港股能否徹底厘清關聯交易、公允定價,仍有待市場檢驗。
上市不是終點,是新一輪治理大考
八馬茶業擁有茶行業中的全國品牌影響力,其加盟模式的快速復制力也在中低線城市獲得了初步成功。但從商業模式、治理結構、產品研發到品牌維護,八馬茶業仍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港交所上市不是“避風港”,而是一場關于規范、透明與競爭力的更高維度的較量。此次轉戰港股,八馬茶業能否真正擺脫“家族標簽”、贏得資本青睞,仍是一道難解的考題。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