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遇見小面如何用一碗小面撬動千億市場?
4月15日,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招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這家川渝風味面館連鎖品牌,正站上資本市場新起點,發起對“中式面館第一股”的有力沖擊。
作為中國川渝風味餐飲的代表性品牌,遇見小面十年砥礪前行,從一間30平方米的街邊店,成長為覆蓋內地22城、香港六店、即將挺進新加坡的全國性中式快餐連鎖先鋒。如今,它不僅在川渝風味面館中穩居第一,更在全國中式面館行業中排名第四,并以復合年增長率最高的姿態駛入發展快車道。
十年磨一碗小面,復合增速領跑行業
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遇見小面總營收由4.18億元增長至11.5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66.2%;同期凈利潤由虧轉盈,2024年實現凈利6100萬元,連續兩年盈利。
與此同時,門店拓展同樣迅猛。2024年全年新開餐廳120家,年增長率達42.9%,門店總數逼近400家,其中約75%為自營門店,確保品牌調控與服務統一。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遇見小面為2022—2024年總商品交易額增長最快的中式面館品牌。
高標準化能力打造“可復制”的中國味道
“鹽幾許”“油六成”“略煮即可”的傳統廚師經驗,在遇見小面被精確轉化為量化操作指令。創始團隊出身“理工科”,宋奇在麥當勞積淀的系統化管理理念,讓遇見小面一開始就走上了“科學餐飲”之路。
通過電子秤、油溫計、鹽度計等工具將重慶味道標準化,搭配強大的供應鏈和自研數字系統,遇見小面構建起全鏈條可控的運營閉環。目前,全門店均已部署AI視覺系統進行菜品品質監控,為快速擴張打下堅實基礎。
全人群+全時段+全場景,建立多元消費護城河
遇見小面跳出傳統單一快餐模型,圍繞川渝美食文化打造“面+米+冒菜+小吃+飲品”的復合菜單,形成全時段服務能力。截至2025年4月,已有47家門店實行24小時運營。
在門店選址上,遇見小面深入購物中心、辦公樓、住宅區、機場、高鐵站等多個生活場景,實現全天候多樣化覆蓋,有效提升翻臺率與坪效。2024年翻臺率維持在高水平的3.7次/天,部分同店銷售額超過7000萬元,客群粘性與消費頻次雙雙提升。
境外試水成功,“中國小面,全球遇見”邁出第一步
自2024年進駐香港以來,遇見小面在黃埔、荃灣、旺角等核心商圈快速開出六家門店,涵蓋社區、商場及交通樞紐,均實現穩定客流,展現出較強“出海”適配力。新加坡將成為下一站,國際化布局雛形初現。
在海外市場的良好反響不僅驗證了品牌的適應性,也為未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復制中式快餐品牌提供了新樣本。
頂級資本持續加持,人才陣容星光熠熠
自2014年開業以來,遇見小面獲得弘毅投資、碧桂園創投、九毛九、喜家德等業內資本持續注資。更有前京東集團CEO徐雷于2025年4月正式加入公司,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其下沉市場及數字化能力提供戰略支持。
資本的持續青睞,不僅源于遇見小面對連鎖餐飲“重運營、重品質”的態度,也意味著其在標準化、精細化和規模化運營上已經具備“穿越周期”的基礎。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中式面館市場商品交易總額達2962億元,預計2027年將突破4200億元。當前行業集中度極低,前五品牌市場份額不足3%,為頭部玩家提供了并購整合與“標準輸出”的巨大空間。
遇見小面已在招股書中明確提出未來募資將用于門店拓展、數字化系統升級、品牌建設、上下游投資等方向,顯然意圖通過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在下沉市場、海外市場和供應鏈整合中占得先機。
從一碗面到一家上市公司,“遇見”的不僅是小面,還有中國餐飲出海的未來
遇見小面的崛起,正是中國快餐品牌從“人找味道”走向“味道找人”的產業轉型縮影。隨著IPO進程推進,資本市場將迎來首家中式面館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范式樣本——如何在高度分散的傳統餐飲賽道中,以標準化、數字化和品牌化打破“規模陷阱”。
中國小面,全球遇見”不再是口號,而是一步步照進現實的戰略愿景。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