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4月16日上午,南寧市西鄉塘區小學信息科技學科聯片教研活動在南寧市明天學校舉行。本次活動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教育信息化”為核心目標,聚焦新課標下的教學實踐創新,通過課例展示、專題研討與跨??鐓^聯動,探索數字化賦能課堂的多元路徑。
南寧市明天學校馮丹妮老師執教《碼上行動》。黃仁菊攝
首先,南寧市明天學校馮丹妮老師展示了四年級課例《“碼”上行動》,以“家長開放日”為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家長開放日邀請函二維碼,將二維碼技術與生活場景深度融合,生動展現信息技術在校園活動中的創新應用;來自青秀區的逸夫小學呂開雪老師展示了《嘀嘀嗒嗒的秘密》一課,帶領學生課堂中組裝簡易發報機,體驗莫爾斯編碼和解碼的奧秘,充分體現“做中學”理念,展現數字化工具賦能課堂的多元可能。
南寧市明天學校黃仁菊老師講座《人工智能賦能教學》。黃仁菊攝
南寧市逸夫小學陸俊達老師講座《新課標下的信息課程轉變》。黃仁菊攝
課例展示后,逸夫小學陸俊達老師對兩節課例進行專業點評,肯定了兩位教師“讓技術回歸生活本真”的教學智慧,并指出新課標視域下信息科技課堂應從工具操作轉向思維培育,要讓學生“多說技術背后的思考”。
專題講座環節,逸夫小學陸俊達老師以《新課標下的信息課程轉變》為題,剖析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策略;明天學校黃仁菊老師結合實踐案例,分享《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的前沿探索,從智能備課到課堂互動,為教師提供可操作的技術路徑。
本次區域性教研聯合活動,為西鄉塘區與青秀區的信息科技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與成長的優質平臺。通過此次活動,教師們不僅展示了各自的教學風采,還積極分享了教學經驗與創新思路。教師們普遍認為,此類區域性教研聯合活動具有深遠意義,不僅拓展了教學視野,還激發了教學創新的靈感,也為信息科技教育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黃仁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