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墻內外
靜安區司法局與寶山監獄聯合開展
首次新收社區矯正對象入監在刑意識教育
為深入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加強社區矯正對象在刑意識,提升教育矯正實效,在市司法局和市監獄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4月17日上午,靜安區司法局聯合寶山監獄開展首次新收社區矯正對象入監在刑意識教育。活動通過實地參觀監所環境、深入體驗監管場景,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矯正觀念,深化在矯意識。
01
高墻鐵網敲警鐘
在監獄干警的帶領下,矯正對象們依次通過嚴格安檢進入獄所監管區。高墻電網、武裝哨崗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大家斂容屏氣,下意識的放輕腳步,現場秩序肅然。“監禁矯治與社區矯正同屬刑罰執行體系,差別僅在于執行形式。”隨著干警的詳細講解,入所紀律教育、監獄管理制度、日常行為規范等“教育課堂”有序進行。
02
規范管理促警醒
訓練場上,服刑人員正在進行標準隊列訓練,響亮的口號、整齊的動作、嚴苛的紀律無一不體現出監禁矯治的嚴謹與規范。通過觀摩軍事化集中訓練,觸發了矯正對象對自身行為習慣的反思,更加強了對紀律意識的深刻理解,紛紛表示:“雖然社區矯正環境相對寬松,但紀律是紅線,不能心存僥幸,更不可逾越。”
03
生活對比引反思
進入監舍區域,只見方方正正的被褥整齊劃一的放在床上,統一制式的生活用品、精準到厘米的擺放標準、文化墻上的改造誓言,每一個細節都與社區矯正管理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矯正對象表示:“這里的每個角落都在提醒我們,自由從來都與責任相伴,我們要珍惜社區矯正的機會,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04
改造課堂啟新生
在監所教育大廳中,一名服刑人員在監獄干警的引導下哽咽著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從曾經的沖動犯罪到現在的幡然醒悟,部分矯正對象深受觸動,面色凝重,眼里泛起了淚光。這次的案例分享,不斷提醒社區矯正對象要對法律抱有敬畏之心,深刻認識自身身份,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法、知法、守法,才能重啟新生。
本次教育活動通過“高墻內外”的鮮明對比,使新入矯對象能夠更自覺、更主動、更積極地接受社區矯正教育改造,實現了“以案促改”的積極效果。
下一步,我區將繼續立足社區矯正對象差異化矯治需求,聯合寶山監獄、未成年犯管教所建立常態化共建機制,推行入監在刑意識分類教育。通過“警示教育+正向感化”雙軌并行模式,針對不同矯正對象群體定制個性化矯治方案,以“沉浸式監獄實景教育”“在刑人員現身說法”“心理危機干預”等多元手段,強化身份意識與法治觀念,實現“教育一類人、警示一群人”的輻射效應。
? end ?
來源:矯正科
編輯:劉詩沁
審核:姜佳良
敬請關注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