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以智慧心”學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重慶市兩江育才中學校舉行。成渝兩地教師通過“學科+心育”創意教學,生動呈現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研討會現場。張源攝
“學科融合,是打破傳統教育的邊界,是讓知識在跨學科的土壤中煥發新的生命力。”重慶市兩江育才中學校黨委書記楊赟在致辭中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底色,更是培養“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根基。該校作為重慶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實驗基地,在學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積極構建教職工全員心育新格局,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重慶市兩江育才中學校黨委書記楊赟致辭。張源攝
在專題講座環節,浙江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偉健帶來《學科教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主旨報告。他指出,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成為新時代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各學科蘊藏著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教學活動本身便承載著心育功能。教學中,不應機械、形式化地拼湊結合點,而應追求如鹽入水般自然滲透,讓心理素養培育無痕融入日常教學。
浙江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偉健作主旨報告。張源攝
經驗交流環節,重慶市兩江育才中學校校長錢澤儀圍繞如何在物理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實現知識傳授與心靈成長有機結合展開交流。錢澤儀從探尋物理規律與心理成長的共性,“三位一體”構建物理學科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徑,構建“學生-教師-學校-家庭” 網狀支持系統這三個方面,系統闡釋了核心策略。他采用情景化、可視化、項目式和文學化教學法,推動物理與心理融合教育在課堂落地生根,助力學生成長發展。
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物理教師康翼虎結合自身教學實例,展示了通過物理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科學奧秘、培養創新思維,在日常教學中挖掘育人功能的具體做法。他的實踐讓“情智并育”理念落地生根,引發與會教師共鳴,為新時代物理教學的育人模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物理教師康翼虎作交流分享。張源攝
成都天府中學心理健康教師李沁遙分享了學校在藝體心育融合方面的實踐成果。以《聽見心靈的聲音》課程為例,該課程借助音樂媒介,設置層層遞進的傾聽活動,引導學生從單純聽覺感受邁向全面情感理解,讓學生學會傾聽與共情,有效提升人際適應性的多個維度,為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處理人際關系奠定基礎。
活動現場,來自重慶、四川兩地的教師相互交流融合教育經驗,并開展了初中物理學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觀摩與說課活動。會議結束后,與會教師一同參觀了重慶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基地。
據了解,重慶兩江新區創新構建了“136智慧心育+”特色工作體系,形成了“全鏈條覆蓋、全周期干預、全社會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已實現學校心理輔導室、專兼職教師、心理健康課程“三個100%”全覆蓋。未來三年,兩江新區將實施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計劃,加快構建以心理健康為重點的學生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學生挫折教育。(張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