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韻》 版畫 王家德
2024年中秋節過后第三天,農歷八月十八上午,我從葦河西站下車,如約見到了楊志福。他依然保持著上次見面時的那份快樂,開著他的國產皮卡車,載著我前往他生活的新立屯。路上,他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
1
一個月前,我與楊志福邂逅在東去的高鐵上。他在阿城上車,坐到了我的鄰座,主動和我攀談起來,介紹他栽種的軟棗子快采摘了,他養的西門塔爾肉牛又生牛犢了。給我看手機視頻,他的牛聽著音樂吃草、飲水,他跳著舞步給牛添草喂食。他是個90后,已經有了三個兒女,妻子鄭偉娜是來自河南的大學生。他們在自家耕地里種平貝(一種藥材),好的地塊種玉米、谷子,山坡地則種紅小豆。他侃侃而談。我問他生活累不累?他說:不但累壓力也大,但是看著俺媳婦兒和孩子一家人快快樂樂地生活,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尤其是俺媳婦兒一邊幫我干活,一邊帶孩子,還抽空復習功課,考上了鎮里社區工作崗位,為社區二百多戶家庭服務,給我們生活增加了樂趣和收入。
我想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楊志福,學習他的生活態度和創業精神。也想讓楊志福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于是我又一次走近他,走進他的生活。
2
車進新立屯,靜悄悄地,少見有人走動,很多房子空著,人們要么出去打工,要么舉家遷往鎮上或外地居住,楊志福是屯里留下來的最年輕的勞動力。
到了志福的家庭農場,園子里像葡萄架一樣的長枝條上掛滿了一串串狀如大棗的綠色獼猴桃,當地人稱之為“軟棗子”。我正好奇地看著,楊志福摘下幾顆熟透的果子遞給我品嘗,齁甜齁甜的。
回憶起創業歷程,他津津樂道。小時候,山里的軟棗子樹隨處可見,秋天一到,他和伙伴們就去摘來吃,多余的還拿到鎮上賣錢。八年前,他決定將軟棗子樹引進到自家園子里,然而起初總是栽不活,即便活了也不結果。他去山里拉土墊園子、上牛糞,果子結得也不多。楊志福媳婦兒有知識,帶他去遼寧丹東學習栽培技術,一步步掌握了扦插、嫁接、辨識公樹母樹等栽培技術。經過數次嘗試和失敗,終于通過嫁接技術栽培成功。
2023年開始,軟棗子大量掛果,但銷售又成了新問題。最初果子不夠賣,后來大批量掛果時又擔心積壓滯銷。這時,楊志福聯合周邊另外9家示范園,共同研究技術、開拓市場,并拜佳木斯大學園藝專家為師。10家園區組成聯合體,編號從1到10,涵蓋了種植、銷售、栽培、繁育、科研等多方面。作為8號園區,他還掛上了佳木斯大學軟棗獼猴桃(駐尚志)栽培示范園的牌子,負責技術和市場銷售。“每年農閑我們都要召開一次研究果木品質和市場銷售等問題的‘峰會’,平時視頻會議也經常開。今年從打下果子,我自己園區賣了300多斤,又調劑其他園區2000斤,苗木已簽約預售2000株,果子凈收入1萬元,苗木也能收入三五萬元。”楊志福說。
3
午飯后,楊志福開車拉我到山腳下,要帶我去體驗進山采蘑菇的感覺。山林茂密,溪水潺湲,鳥鳴清越如琴。小屯四面青山環繞,不遠處炊煙裊裊,楊志福的家、牛舍、軟棗子示范園、田野上豐收在望的農作物盡收眼底,好一幅青山綠水、人間煙火的美麗畫卷。
楊志福的根深植在這片生養他的土地上,他要把自己培育成一棵大樹,探頭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和他遙相呼應著。
楊志福曾服役于部隊兩年,期間榮立三等功一次,兩次榮獲優秀士兵稱號。這段經歷鍛煉了他的意志,也為他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退伍回鄉,他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到大城市打拼,在北京一家全國連鎖的餐飲公司,從端盤子干起,他善于鉆研業務,又不怕吃苦,三個月就脫穎而出當上了領班。七個月后一次公司高層參加的匯報會上他一展才華,得到董事長賞識,破格提拔他擔任董事長助理,管理一萬多名員工。一次出差去鄭州連鎖店巡店,認識了這家店的銷售經理鄭偉娜,幾經接觸,互相欣賞,彼此愛慕。這年楊志福24歲,覺得應該有個自己的家了,也該有自己的事業了。他大膽向女孩求婚,帶她回老家創業,女孩愛屋及烏,毅然和他奔赴東北。
與楊志福妻子談話饒有興致,她忽然愁眉緊鎖,略帶幾分哀怨地說:“我們軟棗子園區試種成功了,也掙到了錢,可是山里軟棗子幾乎絕跡了,這讓我們感到擔憂。每年我們都帶著苗木去大山里扦插,要一點點還清大山的欠債,不能吃子孫飯。”她還說:“我在大學學的是環境監測與治理專業,將來生活和事業穩定了,我還要潛心研究農業,開發一項閉環的產業鏈,造福子孫后代。”
4
從楊志福家房后穿過一片青紗帳,眼前一片開闊地豁然開朗,牛舍建在這里。楊志福購入的13頭西門塔爾牛已經產下了6頭小牛犢。緊挨牛舍還有一座又高又大的鋼架結構的塑料大棚,里邊喂牛的草梱堆積如山,一臺秸稈打包機停在里面。另外一臺黃豆、小豆脫粒機停放在開闊地上,無償為村民提供服務,村民主動留下秸稈給他喂牛,雙方樂而為之。開闊地上牛糞堆成了小山,這是軟棗子、平貝、大田作物的天然肥料,楊志福眼中的寶貝。
“我那只山羊羔不歡實,有點打蔫兒,還咳嗽,你來看看吧。”鄰居來電話了。我們先趕回楊志福父母家里配藥,我看到他婚前的屋子柜里放著各種獸藥和藥具,地下一個氮氣瓶里裝著西門塔爾牛的冷凍精。我問他怎么還懂獸醫?他一邊配藥一邊說,自從養牛那天起,他就在網上學習獸醫,邊學習邊實踐,現在防疫、治病、配種樣樣精通。他說牲畜也像人一樣小病不斷,遇事兒就請獸醫那得多少錢,再說也不及時呵!
配好藥,我倆開車去給小羊羔打針。鄰居等在門外,領我們走進羊圈,面對十多只大小山羊,楊志福一眼就發現了那只病羊,他熟練地給小羊左右脖頸各打一針,小羊咩咩叫著鉆進圍欄貼在羊媽媽身邊。楊志福觀察一會兒,放心吧,沒事兒啦。多少錢?20元,發紅包就行。太少了吧?不少,就這些,多發不收。他倆一問一答著。
5
次日早起,走過很長一段路,大集出現在林業局繁華的長街上,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楊志福的生意還好,已經賣掉一筐軟棗子。說話間又有人走到攤前,志福妻子拿起軟棗子遞給顧客說,先嘗嘗,嘗好了再買,不買沒關系。他的三個孩子尋找著集市上他們喜歡的小食品,玩耍著也來趕集,也幫著爸爸媽媽用稚嫩歡快的童音大聲喊著:軟棗子、賣軟棗子了。軟棗子和童趣被顧客一并帶回家去。
臨近火車進站時間,志福把攤床交給媳婦兒,開車送我上高鐵站,嘴里哼唱著那支快樂的歌曲。
火車開動了,我心里裝滿了這一家人的快樂。想起俄國思想家赫爾岑所說:“生活的終極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楊志福一家人正在用快樂生活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