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風掠過古老城墻,改革的潮激蕩嶄新鄉村。4月17日,“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安徽往前趕”采訪團一行人循著歷史與現實交織的脈絡,從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出發,穿過鳳陽縣博物館的千年時光長廊,最終抵達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小崗村,見證這片土地如何將歷史的厚重化作前行的力量。
午門遺址 攝影 蔣瑞祺
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滁州市鳳陽縣,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給家鄉的文化符號。采訪團走在夯土遺跡之間,看著午門遺址上的須彌座仍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鳳、麒麟等圖案,感覺厚重的歷史氣息頓時撲面而來。“那里插紅旗的地方,是中都城三大殿的發掘中心,據說也是龍椅擺放的位置。”順著解說員遙指的方向,采訪團仿佛看到了六百年前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在龍椅之上俯瞰綿延宮闕,皇家威嚴噴薄而出。目前,明中都遺址的修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中,相信這一文化符號必將轉化為巨大力量,為鳳陽縣提供不竭的發展動力。
鳳陽縣博物館 攝影 蔣瑞祺
帶著對歷史的回味,采訪團一行人來到了鳳陽縣博物館,館內1000余件(套)文物無不昭示著古代鳳陽經濟與文化的繁榮。時光流轉,采訪團一行人走到了近代農業改革的起點——1978年小崗村“大包干”契約的復制品面前,它靜靜地躺在展柜里,粗糙的紙張、鮮紅的手印、歪歪扭扭的字跡,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一聲驚雷。
一聲驚雷已過四十七年,如今的小崗村又有了怎樣的變化?“自從那年掀開新篇章,走上了小康路,咱們一步一輝煌……”在小崗村“當年農家”景區,鳳陽民歌不時響起。據了解,“當年農家”占地面積161畝,通過茅草房建筑群落和老式的木床、土灶、糧囤等生產、生活用具的實物展示,再現了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小崗人的生活圖景。簽字室里,石桌仍在、椅子未移,18顆紅手印依舊泛著無畏的光芒……
鳳陽花鼓表演 攝影 蔣瑞祺
景區內,鳳陽花鼓表演聲響起,這次迎來的“客人”是鳳陽圜丘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們,在由景區工作人員扮演的“研學教官”的帶領下,孩子們將體驗“當年生活”,認識中國農村的轉變,從歷史中汲取信念與勇氣。據景區工作人員鄧淑賢介紹,自2019年開展研學活動以來,“當年農家”景區共接待研學人數超20萬人次。
孩子們正在開展研學活動 攝影 蔣瑞祺
“目前,小崗村已經形成了三個片區,分別是以友誼大道‘兩館一家’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區、以小崗村宿為核心的休閑旅游度假區和以國家級研學基地為基礎的鄉村旅游游樂區。小崗村的三產融合以旅游為抓手,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背菔行彺迓糜瓮顿Y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永強說道。沿著鄉村道路來到小崗村宿,青瓦白墻、小橋流水,咖啡屋、茶室、小吃街、篝火營地、果蔬采摘園等一應俱全,讓游客不僅“看得見風景”,更“住得下、玩得好”。
小崗村宿風景怡人 攝影 蔣瑞祺
文旅項目不斷“上新”,服務設施持續完善,小崗村已從“看一看”的旅游點,成長為“留一宿”的度假地,更是“學一課”的實踐課堂。田野深處,一列列綠皮火車正在“變身”,車廂即將成為研學學子的宿舍空間?;疖嚑I地、游學樂園、拓展基地正在建設中,未來將形成集研學教育、勞動種植、親子游樂、文化演藝為一體的國家級教育實踐營地?!罢麄€園區建設完成之后,一次能容納580位學生的集中住宿和1000名學生的集中用餐。”滁州市小崗村旅游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彪表示。
建設中的火車營地 攝影 蔣瑞祺
不遠處的小崗村產業園內,安徽小崗新鑼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廚房及肉制品深加工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基地建成后,可以促進當地養殖業發展,就地解決生豬養殖市場的銷路問題,預計年加工能力可達200萬頭,年產值超30億元?!霸陧椖炕芈涞剡^程中,政府將給予全力支持,打造最優良的營商環境,提供最優惠的創業條件,讓企業家在小崗村安心地發展!”鳳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信心滿滿地說。
腳步越走越堅定,路徑越走越寬廣。如今的小崗村,改革不止步,奮斗不停歇,2025年通車的寧洛高速小崗出口也將打通外聯大動脈,讓小崗村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文 甄鏡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