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商凱旋 吉榮 李雪鵬
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三師火箭農場友好社區閱覽室,一本本《兵團記憶》整齊擺放在長桌上,書頁間的紅絲帶隨風輕揚,似乎翻動著歷史的篇章。
“看,這是王震將軍帶著戰士們用坎土墁開荒。”火箭農場友好社區居民李成成輕撫書本上軍墾戰士在雪夜墾荒的水墨畫,向身旁8歲的女兒介紹道。這場以“文明新星正能量·工韻書香啟新程”為主題的讀書會,正將理論宣講化作浸潤人心的文化滋養。
為了讓“大思政課”更接地氣,今年,火箭農場友好社區工會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訪談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居民對于“大思政課”的看法與建議。針對過往思政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等問題,將讀書分享會作為新的突破口,將思政教育與經典書籍研讀相融合,提升大家參與思政學習的積極性。
火箭農場友好社區工作人員張麗翻開調研記錄本說:“讀書分享會不僅成了親子共讀的溫馨空間,更化身為‘精神糧倉’。大家從《屯墾戍邊錄》中品讀奉獻情懷,在《絲路新語》里感悟時代使命,書架上一枚枚‘讀書感悟’便簽,記錄著思想的拔節之聲。”
“同志們,看!這里就是當年軍墾戰士的‘家’!”在十三師紅星二場地窩子遺址前,講解員向大家介紹著歷史,昏暗的地窩子里,半截馬燈、磨損的軍用水壺瞬間將時光拉回到1952年。指尖撫過墻面斑駁的鑿痕:“難以想象,前輩們就是在這樣的‘房子’里,把戈壁變成萬畝良田。”紅星二場三連職工劉寧感慨道。
在紅星二場紅星軍墾博物館,一件件銹跡斑斑的農具、一張張泛黃的軍墾照片,引得紅星二場總工會社會化工作者張瑞鑫久久駐足。指尖輕觸展柜玻璃,她低聲呢喃:“課本里軍墾戰士無私奉獻的故事,原來是這樣真實可感。”
這一幕幕,正是紅星二場創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課”的生動縮影。今年,紅星二場把“大思政課”搬進紅色場館,讓職工群眾在情景交融中觸摸歷史脈絡,打破了傳統理論宣講的時空限制,推動紅色精神從“入眼入耳”到“入腦入心”,充分發揮出“大思政課”的真正含義。
“讓職工群眾腳踩熱土聽歷史,比在會議室里看PPT更震撼人心!”紅星二場黨建辦主任、總工會副主席王力說。
今年,十三師新星市總工會打破“臺上講、臺下聽”的傳統模式,以“沉浸式教育+互動實踐”雙輪驅動,將理論課堂延伸至歷史現場、生產一線、社區書屋,構建起“有溫度、有觸感、有回響”的立體化思政教育體系。截至目前,已開展特色活動4場次,惠及職工群眾1000余人次。
“我們從全國人大代表、各級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專家名師中篩選出優秀代表作為師市職工思政課師資庫的人選,讓勞動模范從領獎臺走向講臺,讓車間機床成為最鮮活的教具,真正做到把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扎根在泥土里、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十三師新星市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王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