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您來了!"
浙江衢州一村長興奮地歡迎著這位特殊客人的到來,頓時村民們掌聲雷動。
毛新宇上前熱情的與村長握了握手,說道:
“麻煩您帶我們去看看吧。”
于是,由毛新宇和妻子劉濱領頭的這一批毛姓客人紛紛跟著村長,朝村中一個古老的院落走去。
一路上,村長都在熱切的介紹著這個平靜小村落所蘊含著的濃厚歷史氣息。
毛新宇聽的十分認真,因為他知道,受萬人敬仰的毛主席血脈也許就源于此地——浙江衢州江山清漾村。
但普天之下,人們都知道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作為韶山毛氏第20代傳人,然而為何毛主席的嫡孫毛新宇要到浙江尋根呢?
追尋血脈之旅
毛新宇出生時毛澤東已77歲高齡了,孫子的誕生讓年邁的爺爺十分高興,親自給毛新宇起了這個名字。
盡管由于身份特殊,毛新宇很少能夠陪伴在祖父身邊,但他對祖父的情感極為深沉。
毛主席去世時,毛新宇只有 6歲。
當時毛新宇由于年紀尚小,還不明白“去世”的含義,但當他聽說爺爺永遠離開了、永遠見不到爺爺了,頓時哭得傷心萬分。
毛新宇從小就讀了毛主席的事跡的書籍,在他心中,爺爺是個偉大的愛國者,青年時期就以拯救中華民族為己任,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國家的獨立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隨著歲月的推移,毛新宇對爺爺的敬重和思念越發深刻,他的興趣和愛好也受到了毛主席的影響,不僅酷愛讀書,還特別喜歡讀哲學、軍事和歷史,之后從本科到 博士生,學的專業都與歷史、軍事有關。
2000 年,毛新宇被調到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工作,研究方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戰史。
毛新宇深信,自己肩負著一種使命,不僅要傳承主席的血脈,更要將主席的思想發揚光大,永遠傳承下去。
因此,毛新宇從小就牢記自己的祖籍歷史,而自己深深愛戴著的主席爺爺就是韶山毛氏毛太華第20代傳人,不僅是湖南人的驕傲,更是韶山毛氏的驕傲。
然而,直到2002年,毛新宇的這種認知被徹底顛覆,因為他發現韶山并不是毛氏的祖籍,而是來自浙江。
根據當時的史料,韶山毛氏始祖毛太華在韶山定居之前,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因此其后人也都認為韶山便是自己的祖籍地。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毛新宇決定踏上探尋毛氏源頭的旅程。
《清漾毛氏族譜》的發現
為了對宗族歷史有充分的了解,族譜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戰亂、兵燹、瘟疫以及暴君的統治使得族譜的保存變得非常困難,導致族譜的存世數量極少。
而走進清漾祖宅的大門時,迎面而來的就是一份泛黃的清漾毛氏族譜,也是毛新宇尋根之旅的關鍵。
而這份族譜在當時險些流失,其中有一個非常曲折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的關鍵人物便是毛永國,他于1924年出生在清漾村,是清漾毛氏后裔,毛寶的第57世孫。
毛永國從小就對祖籍和族譜充滿興趣,而當他退休后成為檔案館的工作人員時,他終于有機會借助工作的便利對族譜檔案進行深入研究,然而幸運總是偏愛有準備之人。
1999年夏天,毛永國在江山市檔案館工作時聽說,離清漾村四五十里有毛氏后裔想要出售祖傳的《清漾毛氏族譜》,而買家還在猶豫,對于編寫過《江山市志》的毛永國來說,他立即意識到這部族譜的價值,心中涌起了強烈的渴望,立即趕往此地。
當毛永國翻看這部族譜后,上面居然有毛永國祖輩的名字。
更加堅定了他想買下這本族譜的決心,然而,當他問明價格后卻陷入了困境,雖然對于一份族譜來說三千塊錢也不貴,但他只是一個研究員,怎么拿的出當時的3000塊。
于是,毛永國趕緊向檔案館館長徐永煥求助,但是當時江山市財政并不富裕,檔案局無法拿出所需的三千元。
負責檔案工作的江山副市長何蔚萍聽聞此事后決定親自出馬。
她打電話給江山三江互感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毛賽春,請她贊助。幸運的是,這位女企業家爽快地答應拿出三千元,并將族譜捐贈給檔案館。
最后,江山市檔案館才得以研究這本族譜,那么,這本族譜中到底記載了哪些秘密呢?
江山檔案館的努力
湖南人毛主席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浙江人,成為了清漾的毛氏后裔,這個消息傳的非常突然,記者在和人交談時,多次聽到這樣的疑問:
毛主席怎么會突然變成了浙江人?這可能嗎?是不是炒作?。
這些年,關于名人的出生地、祖籍地、居住地等等出現了大量炒作的信息,真假難辨。
這導致人們對于這類消息普遍不信任。而對于檔案界,特別是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的檔案工作者來說,扛在他們肩上的任務更艱巨了。
如果想讓人們相信,就得拿出充分、有力的證據來證明給大家看。
歷經10年,江山的檔案工作者任務完成得如何呢?
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前往浙江采訪,來到了江山市中山東路的市政府大院。
這位男子是江山市檔案局局長徐青,他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個子不高,臉圓圓的,對人總是面帶微笑。
但此時,他正因為頸椎病的發作而困擾著,脖子上戴著高高的護頸圈,動作僵硬,說話明顯有點困難。
當記者談論起毛主席的祖籍考證時,徐青立刻挺直了身體,感嘆道:
“為了考證這個事情,我們江山市檔案局忙碌了十幾年。”
當初《清漾毛氏族譜》被及時買下后,總共收藏了65冊族譜,后來又收集了一冊內集(毛氏的詩歌),一冊外集(外人為清漾毛氏寫的各種文章)和譜頭,總共68冊。
江山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和毛永國等志愿者,對《清漾毛氏族譜》進行了整理和發掘,繪制出了毛氏58代的世代示意圖。
當時,江西省吉水縣八都鎮毛家村也加入了對族譜的研究,確認他們的祖先就是湖南湘潭毛氏的先祖。
并根據鄭艮安1997年在《黨的文獻》發表的《毛澤東祖籍在浙江衢州》一文中:
“江山清漾人毛讓,即南唐工部尚書毛讓,正是韶山譜記載的‘世居三衢’的毛讓。
一行人立即查閱了吉水《鐸塘毛氏重修龍城源流族譜》。
雖然這個族譜已經殘缺不全,但研究者們仍然從中發現了一條重要線索:
毛休、毛讓、北宋建隆年間由浙江三衢移往龍城。
隨后,在2006年,檔案館工作人員分別前往了江西吉水縣和湖南韶山市進行調查。
先后查閱了87卷次的毛氏族譜以及100多冊的相關資料,還訪問了大約10個相關部門和單位,拜訪了30多位毛氏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譜牒收藏家。
最后得出結論:
韶山毛氏是吉水毛氏的后裔,而吉水毛氏則是三衢毛氏的后裔,而三衢毛氏主要來自江山清漾。
毛氏文化
那么此時就有了一個疑問,如果毛主席的祖居地在浙江清漾村,先祖為何是江西吉水毛太華?為何如今又成了韶山毛氏后裔?
其原因便是由歷史遷居變化造成的。
當今大多數毛氏都將周文王第十個兒子毛叔鄭視為先祖,當時毛氏族人在中原定居,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變得十分動蕩,連年戰亂,民不聊生。
為了躲避戰亂,毛氏族人開始向南方遷徙,直到第52代傳人毛寶,跟著司馬王室渡江獲得大量戰功被封王侯,之后在江南定居,成為了江南毛氏第一世祖。
后來,在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江南的毛氏始祖毛寶的第八代孫毛元瓊來到江郎山腳下,在被賜予的“食邑”之地的衢州轄區內尋找土地安家。
毛元瓊別號“清漾”,選定了一個地皮后,就以自己的別號命名,建立了清漾村。
從此,江郎山下多了一個叫清漾的村莊,浙西的毛氏家族也多了一個支系叫清漾毛。毛元瓊在這里安居樂業,后代子孫繁衍不息,并逐漸流散到各地。
北宋初年,毛元瓊的第七代孫毛休因為在吉水做官,把家人搬到了江西吉州龍城。
毛休定居后,還把退休的父親南唐大理評事毛讓也搬到了江西,然后毛氏一族在吉水一帶落戶,毛讓由此成為江西吉水的毛氏始祖。
元朝末年,居住在吉水的毛讓后裔毛太華去云南從軍,并建立了軍功。
后來因為戰亂的原因遷徙到了云南的瀾滄衛,明朝政權確立后,朝廷因其軍功派他去湖南湘潭定居。
毛太華于是定居在湘潭三十九都,即現在的韶山,成為了韶山毛姓的始祖。
根據韶山毛氏家譜的記載,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是毛太華的第17代后人,按照這個結論計算毛主席正是清漾毛氏第56代傳人。
聽完徐青的解釋,讓人不禁感慨起來。古籍上的簡短幾個字能勾勒出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歷史。
盡管措辭簡潔,但其中包含的歲月滄桑和人事變遷,讓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些故事的壯闊和絢麗。
據檔案館工作人員推測,整個毛氏家族至今至少已經有111代,也出現了許多名人。
如北宋的大詞人毛滂,字韻學家毛晃、毛居正父子,明代的禮部尚書毛愷,以及定居在臺灣的現代國學大師毛子水等等,都是毛氏后裔。
其中還出現了我國一代偉人毛主席,帶領國人趕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國,他能夠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除了他自己卓越的品質和素養,也與家族教育、家風傳承密不可分。
2009年5月,江山市專門在浙江江山清漾村舉行新聞發布會,作為毛主席的嫡孫,毛新宇也受邀參加,這也就 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清漾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村口屹立著一棵千年樟樹,一眼望去,村莊顯得異常寧靜和安詳。
在入口處,毛新宇看到了一個標牌上寫著“江南毛氏發源地”的大字,這讓他的心情十分激動。
作為清漾毛氏第58代傳人,毛新宇在祖籍面前感慨萬千。
這座位于浙西的小山村,已經存在了 1400 多年,不僅風景優美,還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
由此可見,一個家族、一個姓氏,能在數千年的傳承中綿延不斷,靠的不是人多,而是良好的家規、家風,一個正確的家族認同感。
毛新宇表示,自己此來除了尋根探祖,更是為了發揚毛氏文化。
清漾毛氏族譜中有記載,凡毛氏子孫,需睦鄰友好,內外和睦,尊老愛幼。
毛氏家族注重家庭教育,培養子女耕讀傳家,倡導為官者造福一方,從商者誠信為本。
這些家風的傳承和發揚,成為了讓毛氏家族在社會各個方面體現出高尚品質。
毛主席當時能夠在文盲率極高的年代讀書識字,便是受益于毛氏文化中重視教育的家風。
毛氏家規中有一條是:只要有條件,一定要子女接受教育。
毛主席的父親曾經還告訴他,毛家人不搞特殊,勤學好問,自力更生是家族傳統。
這個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他一生近百萬的稿費全部交給了國家,沒有留存任何存款給子女。
這種勤廉為本的奉獻精神,正是毛氏文化中勤廉為本的傳統的生動體現。
結尾
在當代社會,有人認為宗族文化是封建殘余,應該打擊和取締。但這種觀點過于片面了。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家族文化的傳承,是毛氏家族一直在堅守并努力發揚的。它不僅是毛氏家族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之一。
我們應該消除錯誤的傳統糟粕,弘揚和繼承宗族文化中的優秀傳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添磚加瓦,為我們的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