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是我國專業人才教育與科研探索的主力軍,他們自身能力的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因此除卻院士等長期奮斗的頭銜之外,為了提高教師日常的積極性與活力,我國設立了眾多的獎項,用來嘉獎以及鼓勵那些教育與科研過程中取得優秀成果的教師,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就是其中一項。
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九屆頒獎禮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從124所高校中脫穎而出,兩位教授同臺折桂,讓高教領域再次注意到這所高校在人才培養賽道上的獨特優勢。該校用"雙獎教授"的育人實踐給出了自身的發展規劃——真正的好老師既能攀登學術高峰,又能深耕育人沃土,而這樣的師資陣容,正是學生成長路上最珍貴的力量。
這所扎根荊楚大地的高校,始終保持著"活水養魚"的師資建設智慧。從法學殿堂到財稅前沿,從國家治理到經濟發展,每個學科領域都活躍著一批既能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成果,又能在三尺講臺點燃思想火種的"雙棲學者"。
陳柏峰教授與田彬彬教授用最直接地方式證明了中南大在法學與財經領域的強大師資,不僅作用于學生的專業教育,同樣深耕于該校優勢領域的科研發展,兩種能力之間相輔相成,共同助推教師能力不斷攀升,也幫助學生水平不斷上漲。
這也得益于該校學研并舉的發展方式,走在中南大校園里,隨處可見師生研討的生動場景,國家治理學院的模擬法庭上,學生們正用陳柏峰團隊研發的"法治指數"評估基層治理;財稅實驗室里,田彬彬指導的本科生團隊正將獲獎研究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稅收政策建議。這種"研以致用"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
更難得的是,這里形成了"人才引育"的良性生態圈。從"杰青"到"青年拔尖人才",不同年齡段的學術中堅既在各自領域開疆拓土,又通過"傳幫帶"織就人才成長網絡。年輕教師跟著大咖做項目、編教材的過程,本身就是最生動的教學示范;而資深教授在指導青年團隊時,也在不斷吸收新鮮思維。
這種"代際共進"的學術共同體,讓學生既能感受法學泰斗的治學風范,又能領略青年才俊的創新銳氣,在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術坐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那些既能摘取科研桂冠,又能捧回教學獎杯的教授們,正在用"學術反哺教學,教學滋養學術"的育人哲學,為學生們搭建起貫通理論與實踐的立交橋。對于財經與政法領域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這所科研、教育雙雙卓越的高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