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長流水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水梢子交界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數百名工人正頂著風沙鋪設蘆葦沙障、刷狀網草方格。隨著刷狀網主帶與附帶的交錯延伸,1米見方的草方格如金色棋盤般向沙漠深處鋪展。這里是寧夏、內蒙古兩省區攜手治沙的“主戰場”,也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最前線。
“過去兩地治沙各自為戰,如今技術共享、人才互通,真正實現了‘一盤棋’。”中衛市國有林業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站在沙丘上向記者介紹。他身后,新扎的草方格已連成一片綠色屏障。“我們定期與阿拉善左旗開展技術交流會,互派工程師駐點指導。比如內蒙古的沙障優化經驗和寧夏的草方格機械化鋪設技術,通過聯合攻關,提高了兩地的施工效率。”唐希明感慨,“治沙不分邊界,風沙吹到哪兒,協作就跟到哪兒。”
在國家林草局三北局的支持指導下,這種跨區域協作的成效正逐漸顯現。截至2025年4月,中衛市騰格里沙漠鎖邊工程已推進126.5公里,距離153公里的防風阻沙帶全線貫通僅剩26.5公里。
在荒漠化治理的“寧夏方案”中,系統思維與科技賦能成為關鍵。中衛市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寧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探索防沙治沙新技術、新模式,人工藍藻沙結皮、刷狀網繩式草方格、蘆葦沙障三項新技術已投入應用,沙結皮形成時間由10年縮短為3年,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比人工扎設草方格施工效率提高60%。這些科研成果提升了寧夏的治沙能力,科研力量的加入也成為推動寧夏、內蒙古聯防聯治不斷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助力。
目標錨定2025年,寧夏的治沙藍圖愈發清晰。今年全區計劃實施18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項目,建設規模200萬畝以上,投入資金12.9億元;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將分別沖刺11.68%和57%。作為標志性工程,中衛騰格里沙漠治理項目將完成21.21萬畝沙化土地修復,推動沙漠旅游、低碳產業等七大示范區成型。屆時,寧夏境內騰格里沙漠將實現全面鎖定,毛烏素沙地流動沙丘全面固定,一條縱貫寧夏、內蒙古的生態廊道將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屏障。(記者 馬雨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