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盜洞已經恢復原狀了,其他被損壞的地方也得到了修復,保護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日前,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檢察院檢察官來到西安市藍田縣三里鎮,對被盜損的古墓葬修復情況進行“回頭看”,相關管理人員欣慰地說道。
2024年4月,藍田縣三里鎮的4座古墓葬遭到盜掘,漢代三級文物輔首銜環銅壺等珍貴文物被盜。公安機關經偵查,將梁某等5人抓獲歸案。同年5月,公安機關以梁某等5人涉嫌盜掘古墓葬罪提請雁塔區檢察院審查批捕。
案件辦理過程中,雁塔區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檢察官發現該案可能存在損害公共利益的情形,依托內部線索移送機制將線索移送給該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公益訴訟檢察官經初步調查,確認被盜墓葬包含1件三級文物(即具有比較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盜掘行為已造成不可逆損害,遂同步開展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調查。
經西安市檢察院指定管轄,2024年7月,雁塔區檢察院對藍田縣文化和旅游體育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并聯合該局工作人員共赴現場實地勘查,查看被盜古墓葬的保護狀況。“未登記古墓葬是否屬于文物?”雙方就修繕保護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和專業問題進行磋商時,由于對文物的概念范疇以及文物修繕法律法規的認識不一,未能就被盜古墓葬的后續保護事宜達成一致,案件一時陷入膠著。
“我們委托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對古墓葬進行鑒定。經鑒定,該案被盜的4處古墓葬均為清代以前古墓葬,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結合相關法律規定,我們認為這些古墓葬屬于文物,應當受到保護。”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2024年9月,雁塔區檢察院向西安市藍田縣文化和旅游體育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全面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對古墓葬進行科學保護。
收到檢察建議后,西安市藍田縣文化和旅游體育局高度重視,不僅采取有效措施對盜洞進行了科學回填,而且根據“應普盡普、應保盡保”的文物普查工作原則,將4座被盜古墓葬列入藍田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線索征集范圍,并組織專家團隊進行認定評估,便于后續普查。同時,該局督促屬地政府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督促藍田縣文物管理所加強田野文物安全巡查力度,指派群眾文保員定期巡查,防止盜掘古墓葬違法行為發生。
“我們經過研判,認為行政公益訴訟無法使受損的國家和公共利益得到全面恢復,因此確有必要對該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違法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承辦檢察官說。
2024年6月,雁塔區檢察院對梁某等5人以民事公益訴訟立案,并依法開展調查取證,通過查閱刑事案件卷宗材料、詢問證人和咨詢專家學者,并考慮了文物的歷史、科學、社會價值,對修復費用進行了科學計算。同時,梁某等5人盜掘古墓葬及部分文物,并將部分盜得的青銅鼎、青銅壺出售,非法獲利10萬元,其行為已涉嫌盜掘古墓葬罪。
2024年12月,雁塔區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追究梁某等5人的刑事責任之外,訴請判令梁某等5人承擔涉案古墓葬科學回填修復費用2000元,并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今年1月17日,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該案,將擇期宣判。
未登記古墓葬是否屬于文物?
文物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文物,是指人類創造的或者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下列物質遺存:(一)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古石刻、古壁畫……”因此,認定古墓葬是否為文物的標準,不是其是否登記在冊,而是其是否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經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對涉案古墓葬進行鑒定,該案被盜的4處古墓葬均為清代以前的古墓葬,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該案中,古墓葬經鑒定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且屬于文物范疇,因此應認定其具有文物屬性,屬于不可移動文物。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