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
備受矚目的前海博物館項目
內部首次向媒體開放
這座承載著
深圳新時代文化使命的建筑
揭開了神秘面紗
作為深圳“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之一
前海博物館自2024年12月
建筑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后
工程建設正穩步推進
目前總體形象進度已達40%
預計202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當天,記者跟隨項目團隊
深入建筑核心區
提前領略了這座
未來城市地標的獨特魅力
前海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主持設計,占地面積約3.2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2.6萬平方米,不僅具備傳統博物館的核心展陳功能,還創新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將成為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綜合體。
在探訪過程中
記者重點參觀了正在建設的
城市會客廳和無柱山海劇場
其中,凈高40米的中庭別具一格
運用“負形”手法重構傳統樓閣意象
縱向貫通四層空間
且遵循吉尺比例向上逐層收分
與建筑“重檐飛揚”的外觀相呼應
博物館首層是凈高40米的垂直城市客廳,以傳統與現代的光影交響為設計理念。
“這里將配備數字投影系統,融合聲、光、電技術,打造開放性、功能性、藝術性兼備的‘城市會客廳’,滿足各類文化活動需求。”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前海博物館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張振輝說。
前海博物館內部效果圖。
而在距離地面45米高的五層平臺
近百米跨度的無柱山海劇場
同樣令人驚嘆
工人正在對位于博物館五層的階梯式多功能觀演臺——“山海劇場”進行施工。
中建科工前海博物館項目副指揮長王坤介紹,項目團隊創新性地將橋梁工程的拱結構應用于建筑高位,成功打造國內罕見的大跨度無柱空間。兩座圓拱均高達22.75米、跨度94.34米,南北各一。“施工過程中,我們引入預應力智能張拉系統,實現了巨型圓拱的‘毫米級合龍’。”王坤說。
五層南北兩側近5000平方米的無柱空間將變身為階梯式多功能觀演臺——“山海劇場”。北側“海劇場”可靜賞前海灣壯麗海景。
未來,劇場南北兩側近5000平方米的無柱空間將變身多功能觀演臺,北側“海劇場”可觀前海灣海景,南側“山劇場”可覽南山風光,既可以作為獨立觀景平臺,也能與建筑部空間協同運作,成為全年齡段共享的云端文化聚場。
來源 | 寶安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