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從1949年起,林徽因拖著病重的身體設計國徽,設計了幾十版國徽都被打了回來,不是文人氣息太濃就是缺乏莊嚴。
但林徽因仍舊不放棄,終于在1950年設計出了一版比較滿意的圖稿。
圖稿拿給周恩來看時,周總理也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思索了良久后說道:
“可以添點麥穗?!?/strong>
林徽因深受啟發,回去后就連夜設計了圖稿,這次的圖稿一出,就得到了高度認可。
林徽因為何會被選為國徽的設計者呢?國徽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成為優秀的建筑師
林徽因出生在以柔美溫婉的杭州,在冥冥之中或許就和建筑定下了不解之緣。
她的家世顯赫,世代都是富貴人家,從爺爺輩開始,就已經出國留學了。
她的爺爺去日本留學深造,回國后被朝廷重用,后來抗日戰爭爆發,爺爺愛國心切,又投身于有名的孫中山麾下效力,深得重視。
她的父親同樣是留學歸國,被北洋政府重用,也是國家級別的大臣。
因此,雖然生在戰亂年代,但林徽因從小沒有受過苦難,從小就嬌生慣養著長大。
又因為家中父親和爺爺都是留學生,所以家族里受西方觀念的影響,十分開放,沒有那些迂腐封建的思想。
所以在對林徽因的教育上,全家人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希望她能成長為一個有自主思想的優秀人才,而真正引發她對建筑感興趣的還是在一次歐洲出游中。
父親為了方便帶著她游玩,特地在歐洲租下了一所房子,供一家人居住,而湊巧的是,房東正是一名建筑設計師,林徽因當時才16歲,正處于對什么都很好奇的年齡段。
在一次無意間,看到了房東書桌上的設計圖稿后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她就纏著房東給她講解這些設計圖。
這一講,林徽因就發現了新世界的大門,對建筑開始癡迷起來,心中開始正式有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師的夢想。
她在這位房東的講解下,逐漸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建筑方面的知識,更加體會到其中的美妙之處。
不同國家在不同的時期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因此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都充分地表現在了建筑本身上。
而每個國家又因為地域的不同,建筑不同,有的繁復多樣,有的簡單精巧,讓林徽因不由地沉迷其中。
她的父親見此,也沒有拘束著她,反而順著她的喜好,經常帶她前往歐洲各地去觀看當地的建筑,體會其中的奧秘。
不僅如此,父親還投其所好地為她買了許多建筑類型的書。
林徽因的眼界也因此打開,變得博學多識,這也為她后來設計國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的同時,林徽因也迎來了愛情。
挫折的愛情
在歐洲的旅游之中,林徽因結識了浪漫詩人徐志摩,徐志摩博學多才,為了改變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他毅然決然地去了美國留學。
在美國的克拉克大學留學期間,他僅花費了10個月就攻讀了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等課程,成功畢業獲得學位。
這種成就在校內引起了一波轟動,徐志摩卻讓美國的眾人刷新了眼界,對中國開始改觀。
但這不是徐志摩想要的,他想尋找解決中國現狀的方法,而不是為了獲得美國人的艷羨。
徐志摩異常苦悶,在聽到林徽因的父親也在歐洲時,就起了拜訪的心理。
在拜訪中,他遇到了林徽因,被林徽因靈動活潑的性格和淵博的知識面所吸引。
在這短短幾個小時的拜訪時間內,徐志摩覺得他已經徹底愛上了林徽因。
女人的愛情來得就是這么快速,一旦有了感覺,就會不顧一切,而林徽因在跟徐志摩的交談中,也被他的學識淵博和文藝氣質所吸引。
在得知他的偉大抱負后,更是對他欽佩不已,此后,徐志摩一有空就來拜訪林徽因的父親,雖然是以拜訪為名,但實際上徐志摩是為了林徽因而來。
才子佳人相處在一起,又都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兩人之間的曖昧氣息也是越來越濃。
徐志摩開始帶著林徽因四處約會,風花雪夜,談天說地,兩人都深深地沉浸在這種氛圍里,但在相處過程中,林徽因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徐志摩已經是有家室之人。
雖然徐志摩對她一再保證會和妻子離婚,但林徽因仍然覺得自己拆散了別人的婚姻,這讓她很是不能接受,一時間大受打擊。
于是她回家跟父親坦白了此事,父女兩人一番商量后,當即決定停止旅行回國,斬斷這段感情。
就這樣,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這段愛情草草收場,此后,徐志摩在心里一直對林徽因念念不忘。
而林徽因這邊,在看清了徐志摩的面目之后,徹底對他斷了念想,回國后,林徽因又遇到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梁思成是建筑學家,對建筑有著頗深的見解,而且都學識淵博。
因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兩人很快就彼此吸引,關系開始深厚起來。
兩人從建筑談到文學再談到國家現在,默契越來越足,兩人都是憂國憂民之人,對國家目前的建筑保存情況很是擔憂。
但當時的中國的建筑學相比西方來說,還是不夠普及,而且因為戰亂的原因,許多學校都停止了授課。
為了更好地學習建筑改變中國現狀,兩人商量后決定再次出國去美國留學,進入同一所大學深造。
但美國當時的建筑系不接受女性,認為女性體質和力量懸殊,不能承擔施工和勘察的重任,所以林徽因只好退而求次,學習了和建筑相似的美術系。
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的夢想,為了完成她的心愿,他經常抽空把自己的課本和老師講的知識再傳授給林徽因。
就這樣,林徽因一邊學習美術一邊學習建筑,她的審美在此期間得到極大提升。
因為有著這層關系,兩人之間的接觸也越來越多,感情也因此越發變得更加深厚,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畢業后,兩人就在加拿大的溫哥華結了婚,成為了令人羨慕的一對夫妻。
婚后,兩人度蜜月也和別人不一樣,他們選擇了暢游歐洲,觀看考察歐洲的建筑,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滿。
雖然愛情在早期經歷過了挫折,但好在林徽因最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另一半。兩人興趣相同,默契十足,這才是林徽因最想要的生活。
而這段經歷也是林徽因的建筑學人生中最精彩也最為關鍵的一筆,這也讓她成為國徽設計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設計國徽
暢游歐洲結束后,兩人選擇了回國共同致力于中國建筑設計,夫妻倆考察了全國的兩千多處古建筑,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寫出了許多的論文和著作。
也因此,后人才能根據他們書中所著,探尋古建筑的蹤跡,對文物進行保護和修復。
許多人也是因為他們的著作才了解認識到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建筑文化也變得不再是高高在上,越來越融入到愛好古建筑的平常百姓家。
林徽因和梁思成對我國的古建筑文物保護貢獻極大,堪稱國寶級建筑設計師,在考察古建筑的期間,林徽因還受邀參與了東北大學的校徽設計大賽。
她的設計圖從幾千張圖紙中脫穎而出,成為東北大學的代表,比賽的獎金高達數百元,但林徽因卻把這些錢捐給了英雄烈士的家屬們。
對此,她解釋道:
“我又不能上戰場,這些錢就當是我對那些革命先烈的小小感激?!?/strong>
林徽因一直在為自己不能像男兒一樣保家衛國而憂愁,只能更加用心地鉆研古建筑,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除了在建筑學上貢獻極大之外,林徽因還是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她的文字優美蒼涼,深深地感染了許多憂國憂民的青年學子。
因為了解建筑越多,她的感觸就越深,我國的歷史悠久,建筑更是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卻因為戰爭的緣故,損失慘重。
封建主義盛行,許多平民百姓根本無法接觸到建筑學,也不能理解其中的美,這是林徽因最為可惜的一點,所以她的文字中多是對文化的惋惜以及對祖國命運的關懷。
林徽因也因此得了個“才女”的稱號,風頭之大掩蓋住了她建筑學的成就,因長期考察奔波,使得她的身體嚴重受損,情況逐漸惡化。
而此時新中國成立,國徽的設計一直是個難題,開國大典都開完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國徽的事情還沒有定下來。
國徽的事成了心頭大事,領導們開了無數次會議都沒能想出一個好的方案,為此,專門成立了兩個國徽設計專案組,清華美院組和中央美院組。
梁思成和林徽因也被邀請進了清華美院組,一同負責國徽的設計,此時的林徽因身體已經非常糟糕,多次住院,還切除了一半的胃。
按理說她這種情況,是可以不用去參加這次的國徽設計的,可林徽因憂國憂民,想最后為中國獻一份力,還是不顧身體的安危選擇了參加此次的設計。
雖然設計組的人不止林徽因一個人,但林徽因的設計稿卻在一眾設計稿件中脫穎而出。
她最先設計的是以五角星為主,邊緣為齒輪圍繞,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大字,雖然出彩,卻被中央打回,理由是過于文人化。
中央需要的是中國特色和黨的宗旨相結合,莊嚴大氣又不失沉悶的感覺,國徽在以后還會運用到各種文件,媒體當中,還在國際上有著重要代表地位,所以文人情懷是萬萬不能要的。
設計稿被打回,但林徽因仍不放棄,她把中央美院的設計稿和自己的設計稿融合,重新設計出新的圖稿,這次的圖稿也更加接近我們如今用的國徽圖。
這次的設計中運用到了天安門,五角星,齒輪相結合,圖稿一出來就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設計稿通過中央的審批,呈送到周恩來這里,周恩來看了國徽后很滿意,可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思來想去后,他開口對林徽因說:
“在齒輪上加上麥穗會不會更好一點。”
看著林徽因沉思的樣子,他又解釋道:
“我們新中國成立,是從農民起義開始,這麥穗象征著豐收,也象征了新中國成立后,希望百姓們豐收的好兆頭。”
林徽因聽完后,深受啟發,又把設計稿拿回去和兩個小組的人一起討論這一意見的可行性。
此時的林徽因病情已經到了嚴重之際,走路都要喘著粗氣,但為了國徽的設計,她心中始終堅持著。
最終,商量出來了結果,把麥穗加在旁邊的齒輪上,錯落有致,顯得整齊又莊嚴。
五顆星星高懸在天安門上空,耀眼又閃亮,象征著國家在黨的照耀下,生機勃勃,光明璀璨,這個設計稿一出,獲得了兩個小組的高度認可,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
毛澤東和周恩來看了以后,也是相當滿意,正式把這個設計稿確立為新中國的國徽,國徽終于完成,林徽因心中一松,只堅持了不到五年,就去世了。
結語
林徽因這一生,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對建筑始終如一地熱愛,對國家也是一直掛念在心上。
國徽的背后是我國人民智慧和堅韌的凝聚,也是無數人的美好愿望,林徽因的為了國徽始終靠著信念,堅持不懈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