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水溪鎮木材溪村,生活著一對關系特殊的“父子”。說是“舅甥”,可他們之間的情誼卻如同父子般深厚。舅舅王志成,今年已83歲高齡,先天性聾啞伴隨了他一生,他始終未婚,也沒有子女。外甥李朝仲,今年58歲,是一位質樸憨厚的農村人,在過去的32年里,他獨自挑起了照顧舅舅的重擔,用漫長歲月書寫著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篇章。
主動擔責,青春融入深沉親情
李朝仲,這位身形不高、略顯清瘦的58歲農村漢子,常年在田間辛勤勞作,生活的風霜在他臉上刻下了不少痕跡。家中條件并不寬裕,還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家庭的重擔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頭。然而,在他心中,照顧老人始終是所有事務里最重要的一項。
“舅舅身體不好,又一輩子沒成家、沒孩子,他可是我們家最親的長輩。”李朝仲回憶往昔,言語中滿是溫情,“小時候我在外公家讀過一年書,那時候年紀小,舅舅對我格外照顧。家里窮,他寧可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好吃的留給我。”說到此處,這個飽經生活磨礪的農家漢子,眼眶不經意間微微泛紅。
李朝仲說,盡管和舅舅相處的時光只有短暫一年,可那些溫暖的過往,至今仍歷歷在目,“小時候舅舅護我長大,如今我定要伴他余生。”
隨著外公外婆相繼離世,1989年,舅舅被接到了李朝仲家中生活。起初幾年,一大家子人共同照顧舅舅。但1993年,李朝仲的母親去世,此時李朝仲也已成家立業,便和哥哥分了家,主動承擔起照顧舅舅的責任。
從那以后,獨自照顧舅舅的重任就落在了李朝仲的肩頭。舅舅不僅先天性聾啞,自幼腿腳也不方便,走路時一瘸一拐。好在他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偶爾還能編些竹筐供家里使用。
李朝仲夫妻正在做飯。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2012年的一天,舅舅不慎摔倒,動彈不得,只能臥床休養。彼時正在廣東打工的李朝仲,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馬不停蹄地從廣東趕回了家。這一回,他便再也沒有離開過家鄉。
李朝仲回憶道,當時舅舅身體狀況很差,村里交通又不方便,無奈之下只能請醫生到家里看病,“那時村里衛生條件有限,我就請了兩位醫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負責把脈診斷,一位年輕醫生負責開藥治療。”
沒有了工作,就沒了收入來源,生活中的各項開支能省則省,可醫藥費卻是一分都不能少。“當時家里實在困難,為了湊齊醫藥費,還把家里唯一的一頭牛賣了。”
這場意外,徹底改變了李朝仲一家的生活軌跡,也讓他背負上了沉重的生活壓力。
相濡以沫,平凡日子里的執著堅守
照顧病人,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馬拉松。舅舅剛臥床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連吃飯、喝水都成問題,下床大小便更是難上加難。
李朝仲每日早起,便開始幫舅舅穿衣洗漱,再打開電視機。有時李朝仲夫妻二人實在太忙,便會讓兩個孩子幫忙。
因為這場意外,本就脾氣不太好的舅舅變得更加暴躁。但李朝仲從不抱怨,總是耐心地開導舅舅,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在李朝仲的精心照料下,舅舅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
李朝仲在照顧舅舅王志成。
由于舅舅需要經常吃藥打針,可臥病在床出行極為不便。李朝仲心想:“要是我能懂些藥理知識,平時的小病就能自己給舅舅治療了。”想到就付諸行動,他主動向醫生請教學習,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與積累,漸漸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對癥下藥之法。在長久照顧舅舅的過程中,李朝仲儼然成了家里的“土專家”。
如今,家中原本用來存放衣物的柜子,早已被舅舅日常服用和使用的藥品塞得滿滿當當。
看著丈夫如此辛苦操勞,妻子楊勝芬毫不猶豫地選擇與他共同分擔這份責任。兩人輪流照顧舅舅,一人外出務農時,另一人便留在家里陪伴舅舅。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個春秋。“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出過遠門,連趕場都很少去,需要買什么東西,都只能麻煩鄰居幫忙帶回來。”楊勝芬感慨道。
以德傳家,親情孕育無私大愛
走進舅舅王志成的房間,便能看到床前放著一個桶,那是用來充當簡易馬桶的;床單下面鋪著好幾層護理墊,以防弄臟床鋪;床底放著一個燒著炭火的火盆,床尾則放著一個裝滿熱水的暖水瓶,為舅舅取暖。
“舅舅剛不能動的時候,那段日子最難熬。因為他不能說話,我擔心他晚上會出意外,所以我都睡在離他很近的沙發上,方便隨時照顧他。”對于李朝仲來說,那張沙發早已成為他的第二個“床鋪”,十幾年來,他從未睡過一個安穩覺。
這些年的朝夕相伴,李朝仲對舅舅的喜好和生活習慣了如指掌,有時甚至無需借助手勢,僅僅一個眼神,他就能明白舅舅需要啥。
舅舅能夠長期得到悉心照料,也離不開妻子楊勝芬的默默付出。由于常年的勞累,楊勝芬自己也患上了甲狀腺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
李朝仲在整理照顧舅舅時睡的沙發。
當筆者問起,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持續了幾十年,心里是否有過怨言時,楊勝芬堅定地說:“誰家都有老人,誰都有變老的那一天,就算再苦再累,我們也要好好照顧,讓他安享晚年。”
“現在每個月都有護理金和特困補助,加起來差不多有三千塊錢,基本能夠滿足舅舅平時看病和生活的開銷。”前些年,經濟上的壓力得到了緩解。
提及李朝仲和舅舅的關系,無論是鄉里鄉親,還是親朋好友,無不豎起大拇指,對李朝仲的孝順稱贊有加。
“他真是個大孝子,這么多年來一直在照顧,他舅舅有他這樣的外甥,真是有福氣。”木材溪村村支書縢林才由衷地夸贊道。
在李朝仲和妻子楊勝芬的言傳身教與悉心養育下,子女們長大成人,紛紛成家立業,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家庭的日子也越過越好,李朝仲身上的擔子也稍稍減輕了一些。
如今,兒子兒媳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會帶著孩子回家看望長輩。一家人歡聚一堂,延續著家庭和睦、孝老愛親的美好故事。
李朝仲的事跡,在冷水鎮木材溪村早已家喻戶曉。他用三十余載的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孝”與“愛”的傳統美德,傳遞出孝老愛親的滿滿正能量。(文/圖 石珍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