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孟夏,群賢畢至。一場全省的體育產業工作會議在濱州召開,這是業界繪藍圖、話發展、謀合作的大聚會。
縱觀盛會,四個關鍵詞:規格高、覆蓋廣、理念新、辦法實。省體育局牽頭組織,濱州市體育局高標準辦會,16地市全員參加,無一缺席,還有經驗豐富的典型單位、引領發展的頭部企業。“各門各派”展開圍繞體育產業發展的“頭腦風暴”,猶如體壇武林中一場“華山論劍”,高手過招,各顯其能,交流切磋,取長補短。
濱州市體育局在會議上作典型經驗分享
話說其他15個兄弟地市也都身懷絕技,緣何論劍的“擂臺”選在濱州?自然得有絕招,才能力壓群雄,眾望所歸。會議上,以《好運山東 濱州密碼》為題的宣傳片透露了一絲玄機——“好運山東”是全省打造的體育品牌,“好運”既含意好的運氣,又指代喜好運動,一語雙關。全省謀劃,各地落實,“濱州密碼”便是“好運山東”落地濱州的獨門秘籍。聚焦體育產業這一點,濱州更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尋得突破點,大展拳腳,創出經驗。交流環節,濱州市以《激活體育產業新動能 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為題分享體育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精準定位和扎實舉措,寄出三大絕招——
絕招一:扎穩馬步,固本培元,體育制造筑牢鄉村產業根基
體育制造業在體育產業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基礎產業。在濱州,無論繩網還是漁具生產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農村剩余勞動力正好填補這塊人力空缺。這種默契的結合,讓體育制造業在農村扎下根,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也吸引越來越多人才回流返鄉創業。
惠民縣李莊鎮“繩網部落”的休閑繩網產品成為網絡爆款
惠民縣強盛體育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張文光指導著員工打包一批通過國際電商平臺接單的繩網產品。他介紹,公司每年過千萬的產值中有60%以上走向國際市場,包括在近年來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冬奧會、足球世界杯等多項賽事上,都能看到強盛公司生產的產品。作為國家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濱州市惠民縣以體育繩網產業為支撐,形成年產60萬噸、產值超66億元的體育繩網產業集群,全國市場占有率達85%以上,產品遠銷美、中東等10余個國家。
與會領導和嘉賓到沾化區大高鎮河東李家村調研漁網生產
在沾化區大高河東李家村,近年來漁網漁具銷售額持續高走,年產值超過3億元。這個在徒駭河邊只有127戶不到400人的村莊,有超過70戶人家常年以漁網漁具生產為業,輻射帶動周邊村莊3萬人在家門口就業。村支部書記李從吉說,前些年,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近年來,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陸續返鄉創業。今年有40多個年輕人回到村里創業,通過電商,為漁網漁具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生產漁網漁具讓這個小村莊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成了體育產業發展的典型村,大高鎮也摘下了“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金字招牌。
年輕人返鄉創業,通過電商為漁網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距離大高鎮不遠的下洼鎮,伊娜漁具公司創新“企業+農戶”模式,在34個鄉鎮設立就業點,吸納近萬名群眾家門口就業,通過直播電商拓展全球渠道,產品遠銷21個國家,形成“企業獲利、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鄉村振興樣本。
濱州生產的路亞魚餌受到釣魚愛好者青睞
絕招二:百步穿楊,精準定位,品牌賽事擴大鄉村經濟增量
濱州依河傍海,具有獨特的生態資源,這些資源也被精準定位成為濱州舉辦體育賽事的優勢條件。近年來,濱州市打造了環濱州黃河風情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馬拉松賽,“沿著黃河去碼頭”騎行賽、馬拉松賽,以及環麻大湖輪滑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這其中不少賽事的舉辦地就是在鄉鎮上,在村莊里,熙熙攘攘的人流烘起了農村的人氣,也提升消費,擴大鄉村經濟增量。
環濱州黃河風情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已成為濱州響當當的品牌賽事(記者 李默 攝影)
濱州馬拉松賽中,浩浩蕩蕩的參賽人群穿過中海天地橋(記者 李默 攝影)
下周,已經持續舉辦五屆的“沿著黃河去碼頭”馬拉松賽又來了,賽事已成為鄒平市碼頭鎮的黃金名片,每年吸引超10萬人到黃河岸邊“運動打卡”,沿途設置的農產品展銷攤位促進了特色農產品和非遺產品的銷售與傳播。每逢博興縣的環麻大湖全國輪滑馬拉松賽期間,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草柳編、咸鴨蛋、布老虎總能成為爆款熱銷品,供不應求,被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參賽者搶購一空。濱城區三河湖鎮成功承辦“好運山東·逐夢深藍”垂釣運動聯賽(濱州站)、九九黃河“樂釣人”杯釣魚邀請賽等各類賽事20余場次,接待垂釣運動員及相關游客5000余人,帶動周邊消費20余萬元,品牌賽事架起“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梁,將“賽事流量”變為了“經濟增量”。
有了成功經驗,濱州市今年還要擴大舉辦“小奧筑家”家庭健身素養大賽創新賽事活動,各個縣市區結合自身優勢,舉辦跑步、騎行、釣魚、輪滑、圍棋、象棋、越野等彰顯地域特色的品牌賽事,持續做亮“一縣一品”“一區一品”和“一鎮街一特色”的區域賽事品牌,豐富群眾文體生活,扮靚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絕招三:陰陽太極,剛柔并濟,做好加法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體育產業發展肯定不能單打獨斗,需要借勢借力,這就需要做好“+”的文章,剛柔并濟融合發展。
“體育+旅游”,讓鄉村資源實現價值轉化。近年來,濱州市緊密結合鄉村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重點打造3條省級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其中,沾化區“漫行棗鄉 航空生態”線路入選“2024年春節黃金周體育旅游精品線路”,陽信縣“盛世古韻水韻梨鄉”線路獲評“2025年春節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
在萬達廣場舉辦的商超體育節
“體育+文化”,讓民間體育滋養鄉村風貌。在濱州,有不少村莊因為民間體育名聲在外,無棣縣水灣鎮宗王莊的八極六合拳、沾化區的二郎拳、濱城區的洪拳、陽信縣的鼓子秧歌……濱州市堅持挖掘這些地方特色民間體育資源,做好傳承與發展,開展傳統武術推廣工作,成功推報14所學校為省級“武術進校園”試點學校。同時做好征集濱州特色民間體育項目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級優秀民俗民間體育項目。
“體育+教育”,讓鄉村體育變身研學資源。“缺乏鍛煉,不接地氣”往往成為現代城市家長的困擾,而這也成為鄉村體育研學的潛力所在。目前,濱州有“山東省體育研學特色項目”——濱城區三河湖鎮田小丫中小學生研學營地,山東省級研學基地——惠民縣鑫誠田園研學營地等,以傳統農耕、黃河文化、勞動教育等內容開發的200多種實踐課和拓展課深受歡迎。
青少年的體育鍛煉有了大數據和穿戴設備的加持
“體育+健康”,讓運動成為祛病保健良方。在做好體衛融合的基礎上,濱州市不斷將服務機構向鄉村覆蓋延伸,構建起了體育醫院慢防驛站五級模式。實施“健康體檢進村居惠民利民暖人心”行動,創新開展全民體質監測“五進”公益行活動,將健康知識、疾病預防和運動指導傳到村民家中,送到村民手上,鄉村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社區健康官驛站的志愿者介紹健康大數據
志愿者為市民進行免費的健康篩查
大會期間,濱州還“曬”出“低空經濟”和“創新體育消費場景”的產業成績單,收獲各方點贊。
體育產業是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發展前景和巨大發展空間,這是本次大會與會者的共識。濱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彭建民表示,發展體育產業要把它放在全市的經濟大盤子里去,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借勢發展。目前體育產業雖然體量有限,但未來潛力巨大,現在可能是“替補隊員”,將來一定能“打主力,當先鋒”。要把體育產業放在體育事業發展大盤子里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支撐,“三駕馬車”并駕齊驅,“三牌爭創”缺一不可。他相信,借本次大會的東風,濱州體育產業一定會擂響高質量發展的戰鼓,乘勢而上,為好運山東和品質濱州建設多作貢獻。
本屆會議期間還進行了全省馬拉松賽事招商推介活動(記者 郭文璐 攝影)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任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