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北京某科技博主曬出手機測速截圖:5G標識下,下載速度僅28Mbps。這條動態下,評論區擠滿憤怒的留言:“說好的1秒下電影呢?”“5G就是個騙局!”——這距離中國首發5G牌照僅過去五年,曾經全民熱議的5G熱潮,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冷卻。
5G初期宣傳的“萬物互聯”愿景,在基站密度面前不堪一擊。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要達到同等4G覆蓋水平,5G基站數量需是4G的3-4倍。截至2024年底,全國5G基站425.1萬個,看似龐大,但實際覆蓋面積僅相當于4G的1%。在二三線城市,用戶常遭遇“轉角遇冷”的尷尬:前一秒滿格5G,拐進巷子就跳回4G。
另外,5G主用3.5-4.9GHz頻段,比4G高出近一倍。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這意味著電磁波像手電筒光,遇到墻壁、樹木就大幅衰減。有用戶實測:同一位置,4G下載速度穩定50Mbps,5G卻只在20-30Mbps間波動。更扎心的是,5G基站耗電量是4G的3倍,運營商不得不采取“間歇性供電”策略,進一步加劇信號不穩定。
2019年概念發布會上,廠商展示的“全息投影會議”“自動駕駛”場景,至今仍未普及。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某智能家居企業負責人私下坦言:“我們給樓盤裝的5G物聯網設備,80%時間處于離線狀態。”更現實的是,普通用戶根本感受不到5G與4G的本質區別——刷視頻、打游戲,兩者體驗幾乎無差別。
運營商的“套餐陷阱”更是加深用戶反感,最低128元的5G套餐,包含30GB流量,但按當前5G平均網速(約50Mbps),30GB僅夠連續觀看5小時4K視頻。而運營商宣傳的“1Gbps極速體驗”,實際需要用戶身處特定覆蓋區,且需額外支付200元/月的功能費。
年輕群體率先用腳投票:調查顯示,18-25歲用戶中,43%主動關閉5G功能以省電。5G手機銷量連續6季度下滑。2024年Q3,國內5G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21%,部分機型甚至出現“降價也賣不動”的窘境。有手機廠商內部人士透露:“現在做5G手機純屬政治任務,董事會要求必須保留這個配置。”
運營商的日子同樣煎熬,2024年財報顯示,三大運營商5G投資回報率不足3%,遠低于4G時代的8%。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當歐美開始質疑5G安全性時,國內輿論場出現詭異沉默。美國FCC警告5G基站輻射可能致癌的傳聞(假),在微博閱讀量超2億,但官方賬號的科普帖點贊量不足三位數。這種集體回避,折射出整個行業對5G現狀的尷尬。
互動話題:你還在用5G手機嗎?遇到過哪些糟心事?對比用過的4G手機,你有明顯感到5G的提升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