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堵門、斷電斷水、挖掘機強拆蟹塘……這哪里是營商環境?簡直是逼企業上絕路!”
2025年4月,南京某農文旅項目施工現場被村民層層圍堵,憤怒的質問聲此起彼伏。原計劃打造生態旅游綜合體的項目,在投入1700萬元后突遭政府叫停,原因竟是項目選址被劃為“禁養區”,因企業控訴“政府招商后翻臉”沖上熱搜。
2023年6月,張圩社區通過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開招標蒿子圩片區2901.36畝土地及水面的10年租賃權,明確用途為“水產養殖、垂釣賽事等綜合農文旅項目”,年租金120萬元,溢價8.8%后由楠寧公司以1470萬元中標,計劃打造集水產養殖、垂釣賽事、文旅休閑于一體的綜合項目。合同規定“不得改變資源現狀、不得私搭亂建”,但允許企業進行“必要改造”。
企業迅速投入1700萬元,清理雜草、修復設施、購買蟹苗,將荒蕪的蘆葦蕩改造成標準化魚塘,并舉辦釣魚大賽,一度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樣板工程”。2024年9月,正當項目步入正軌時,一紙通知讓一切戛然而止。
2024年9月,公司再投1000萬元購買蟹苗、擴建魚塘,并舉辦釣魚大賽吸引客流。然而,同年10月,張圩社區突然通知稱蒿子圩屬于“浦口區2018年劃定的禁養區”,要求企業立即停止水產養殖。企業查閱文件后發現,2020年南京市規劃將同一區域列為“限制養殖區”,禁止水產精養。兩版政策存在明顯矛盾。更蹊蹺的是,街道和社區在項目施工期間全程監督,甚至派員指導種植大豆、油菜,卻從未提及“禁養”風險。企業持有的《家庭農場備案表》也明確標注“水產養殖”,并獲街道蓋章認可。
合同終止后,遭遇30余次封路、斷水斷電,甚至被集裝箱堵門,派人24小時在他們公司門口封堵,封堵期間,里邊的的保安不讓別人進入,甚至提出上個廁所都不行,讓他出示一下工作證,也不出示。導致蟹塘干涸、蟹苗死亡,直接損失超千萬元。
2024年12月,張圩社區以“未經許可開挖魚塘”“拖欠租金”為由起訴楠寧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索賠26.8萬元。企業則反指社區“單方面毀約”,并扣留20萬元租金抵充保險賠償未到位損失。
面對規劃的變更、張圩社區的突然翻臉,楠寧公司一時陷入了困境。相關部門的一系列舉動無疑給他們的投資計劃帶來了重大打擊。
更致命的一擊來自2025年3月。環保部門突然認定項目位于2019年劃定的禁養區,要求立即停止養殖活動。要知道,生態養殖本是項目的核心賣點——散養麻鴨、青蝦、稻田魚,這些產品曾計劃貼上“永寧特產”標簽,通過直播帶貨走向全國。如今,價值百萬的養殖區成了“違規建筑”,前期投入血本無歸。
面對輿論壓力,浦口區于4月17日發布通報,承認“街道審批把關不嚴”:張圩社區在明知區級規劃“禁養”的情況下,仍在招標公告中寫入“水產養殖”,且未在合同中明確相關限制,存在重大疏漏。區紀委監委已介入調查,將對責任人追責。目前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法院將審查政策沖突與合同條款。
但通報同時指出,企業涉嫌違反《防洪法》——自2024年10月起,楠寧公司破壞滁河堤防、侵占防洪堤壩,經多次警告未整改,街道才聯合執法。目前受損堤壩已修復,執法合規性正進一步核查。
對此,企業反駁稱:“施工全程有街道人員監督,若真破壞堤壩,為何當時不制止?”并出示施工前后對比圖,強調“僅清理雜草,未動堤壩結構”。
事件曝光后,評論區一片嘩然。
部分網友認為:該文旅公司肯定存在一些違規行為。
另一部分部分網友則認為:當地營商環境有待提高。
有網友諷刺:“2000萬工程,1500萬送禮才能成,否則投再多也黃!”
更多人質疑地方政府“釣魚招商”:“先誘企業投資,再找借口收割”。
《正觀新聞》評論一針見血:“不能讓企業吃啞巴虧!基層招商本就艱難,若因一次‘翻臉’毀掉信譽,未來誰還敢投資?”
你認為責任在誰?企業該自認倒霉,還是政府應全額賠償?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