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志凱 通訊員 劉洋 王旭
發布全市首個構筑安全放心網絡消費環境的維權指南;創新開發北京市場監管系統首個“接訴即辦大數據指揮平臺”,累計辦理群眾訴求53萬余件;推動北京市首個“外籍人員按照簡化流程注冊企業”落戶豐臺,將辦理時限由3個月大幅壓縮至1天……4月17日,記者從“遇見豐臺·眾匯京彩”——北京市豐臺區營造良好消費營商環境成果創新發布活動上獲悉,豐臺區通過制度創新、平臺賦能和數字化升級等,推動消費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持續落地,進一步擦亮“豐宜服務”品牌。
數智護航織密監管網
在網上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如何維權?碰上“霸王條款”怎么辦?數字經濟時代,伴隨網絡交易方便快捷、選擇豐富、購物成本降低的同時,售后服務、誠信經營等問題大幅增加,消費糾紛頻發也制約了銷售企業的收益增長。
為了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建設成果,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潛能,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豐臺區消費者協會今年圍繞中消協2025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發布了全市首個網絡消費維權指南。“《豐臺區構筑安全放心網絡消費環境維權指南(2025版)》包括科學消費、細鑒別,法律途徑、保權益,協商投訴、留證據等七大方面。”豐臺區市場監管局二級調研員王宏鐳說道。
記者從這份消費指南中看到,該指南詳細介紹了消費者保護自身權益的路徑。比如在遇到消費糾紛時,要注意留存證據材料,可選擇投訴至平臺客服,也可通過“全國12315平臺”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撥打北京市消費者協會96315熱線、北京市政府12345熱線等方式進行投訴。
與此同時,豐臺區著力推動消費領域“接訴即辦”工作不斷創新,記者了解到,自2019年以來,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堅持“一條熱線連政民”,已累計辦理群眾訴求42萬余件。為促進接訴即辦工作提質增效,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創新開發并正式發布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首個“接訴即辦大數據指揮平臺”。該平臺可以實時監測閉店店鋪、高頻訴求等風險問題,及時發布風險預警,有效提高了對消費領域風險訴求的應對處置能力。2024年發布風險預警215期,平穩應對重點事件111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600余萬元,實現了“辦理過程精細化、分析研判精確化、執法監管精準化”的接訴即辦運轉體系。
“通過智慧化治理,2024年共辦理接訴即辦訴求11.68萬件,實現降量5.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安全類訴求同比下降22.3個百分點,預付費退費類訴求同比下降14.3個百分點,收效良好。”王宏鐳說道。
“一站式”平臺助民利企
“過去我們辦理一次認證,需經過在本國國家認證、遞交大使館、寄回中國等繁雜的辦理流程,若重新公證認證至少等15天,‘三地互認’后,我在佛山完成注冊拿到北京,在線上僅幾個小時就完成了認證,真是省時省力!”近期,豐臺區、杭州市、佛山市三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簽訂的《開展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文件三地互認辦法(試行)》正式實施,3月20日,肯尼亞投資者約瑟芬女士從豐臺區拿到了“互認辦法”實施后的首張營業執照。
“這是豐臺區幫助企業‘一站式’便捷高效辦事的縮影。發布‘互認辦法’,不僅標志著豐臺在優化營商環境領域取得制度性突破,更是區域協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實踐。”豐臺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凰介紹,近年來,豐臺持續提升外資企業準入便利化水平,打造更加便利、高效的外資企業登記準入模式,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
創新發布上,《豐臺區市場監管局集成服務包》也正式發布。“‘集成服務包’整合市場監管領域32項高頻服務事項,覆蓋市場準入、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助力企業發展。”孫凰說,今年以來,豐臺建立了“1+1+5+X”為企服務模式,即組成1支“專業干部幫辦代辦”團隊,為企業提供“主動辦、精準辦、無憂辦”的準入服務;制定1個集成服務包,提供市場準入、質量發展、合規指導、安全監管、權利維護5項基礎服務以及X項個性化延伸服務,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
同時,還發布了豐臺區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及應用成效。該平臺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要素資源,面向企業、產業、區域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自2023年11月成立以來,線上瀏覽量突破800余戶次,累計服務企業400余家次,助企減免費用達8.53萬元。
特色消費場景加速落地
位于豐臺區南四環的新發地市場,作為首都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承擔著全市70%的農產品供應任務,被譽為北京市民“菜籃子”“果盤子”。如今,新發地正通過開設常態化市集,融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近幾年,在豐臺區委、區政府的引領下,我們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積極推動農產品交易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新發地農博公司總經理賈曉鵬說。
賈曉鵬介紹,在豐臺區商務局的牽頭下,新發地將成立新發地集采集配聯盟,整合批發商、采購商、種植養殖企業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務資源,打造覆蓋全鏈條的合作平臺。聯盟將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推動統一標準、統一配送、統一服務,實現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過引入智能配送系統優化路線規劃大幅縮短配送時間,同時依托集采集配聯盟的規模優勢,采取集中采購和價格磋商機制有效降低中間環節成本,讓市民享受到更優質、更實惠的服務。
類似的特色消費場景,在豐臺并不鮮見。“生活服務業是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最直接的服務行業。豐臺區持續加強服務供給能力建設,鼓勵場景創新、業態融合、產業聚集,構建功能更加齊備、服務更加優質、管理更加高效的生活服務業體系,提升轄區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滿足感。”豐臺區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會利現場發布了豐臺區促進生活服務消費工作情況和亮點措施。
近年來,豐臺區已累計完成63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居民生活便利性得到較大提升。繪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網點地圖,實現了一鍵式搜索、聯系、導航等功能。
此外,加快打通家政服務“最后一公里”,推進家政進社區活動,鼓勵家政企業以獨營、嵌入、合作、線上等方式進駐社區,發動轄區養老驛站、物業公司、超市便利店、餐飲等企業,鼓勵增設家政服務業態,加強融合發展,不斷優化網點布局。立足擁有新發地市場等較大規模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優勢,加快推進大宗食材集采集配,印發專門的指導意見,促進食材集采集配工作,進一步提升供應保障能力,穩定生活必需品價格。
眼下,豐臺區還全力推進“國際美食之都”建設。近幾年,豐臺餐飲行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新服務、新業態等相繼涌現。西雅俄式餐廳等44家餐飲首店品牌落地,提升餐飲國際化水平;福建菜館成為全區首家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第一批34家“豐臺老店”集中亮相。
政策紅利加速“首店”效應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本次創新發布中,叮當快藥、宋家莊魚市等企業代表也來到現場,暢談在良好的消費營商環境下企業的發展情況。
每天早晨,叮當智慧藥房的人工+智能分揀系統就開始高速運轉。依托智慧化指揮平臺,該企業實現了從藥品采購、倉儲配送到終端服務的全流程質量管控,每一盒藥品都可追溯來源,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
叮當智慧藥房(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汪獻忠介紹,為了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公司還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和先行賠付制度,95028客服熱線和專業服務團隊24小時待命,確保消費者訴求得到及時妥善解決。叮當智慧藥房已在豐臺開設門店,實現了街鎮藥品配送的全覆蓋,成為社區居民信賴的“健康守夜人”。未來,叮當快藥還將探索“藥店+中醫門診”等創新模式,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的健康服務。
“我們則在項目落地時,從辦理證照到商圈資源聯動,享受到相關部門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宋家莊魚市·湘野土菜餐廳創始人楊金祥說,經過數年發展,豐臺區已形成“老社區煙火氣+新商業增長點”的獨特優勢,宋家莊魚市位于方莊南路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商業業態成熟、網點布局聚集。“我們希望通過首店落地,打造區域商業業態升級的‘微樣本’。”
從制度創新到數智賦能,豐臺區以“首創”力量持續破解消費維權堵點、外商投資難點、便民服務痛點,構建起全鏈條營商環境服務體系。未來,豐臺還將持續釋放改革集成效應,讓“首創”基因催生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消費營商環境建設新模式。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