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瀘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瀘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在瀘縣潮河鎮后灣村千畝標準化龍眼生產核心示范基地舉辦“龍眼春季栽培管理技術培訓會”,來自江陽區、龍馬潭區、瀘縣等龍眼主產區的70余名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參與。活動通過“田間課堂+室內授課”形式,系統指導農戶如何應對當前龍眼沖梢和今后龍眼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技術,為全年豐產保駕護航。
田間課堂:實戰指導應對“高溫沖梢”
上午9時許,種植戶們齊聚示范基地,圍繞2-3米高的龍眼樹展開現場學習。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首席專家鄭少泉實地演示了龍眼修剪技術。
針對今年氣候異常導致龍眼沖梢的問題,鄭少泉指出:“近期持續高溫易引發龍眼‘沖梢’,若小葉過度生長將抑制花芽分化,最終導致無花減產甚至絕收。”他結合樹勢診斷,針對沖梢最嚴重的龍眼樹結合樹冠矮化、樹形培養詳細講解了修剪技術,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鄧朝軍副研究員講解了摘小葉、藥物調控等控梢促花關鍵技術,強調需根據龍眼不同沖梢程度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現場農戶紛紛表示,今年龍眼萌芽期較往年提前近兩個月,專家指導猶如“及時雨”。一位種植戶坦言:“原以為提前抽葉是好事,聽了講解才明白控梢促花的重要性。”
室內授課:全鏈條技術覆蓋提質增效
下午的室內培訓聚焦龍眼產業升級關鍵技術。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龍眼品種改良崗位專家、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鄧朝軍解析了適宜瀘州發展的龍眼新品種培育及快速更新技術,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良種繁育與生產配套技術崗位、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副研究員秦獻泉針對龍眼花果管理與控產提質展開培訓,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瀘州綜合試驗站站長、瀘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丁曉波介紹了龍眼病蟲害防控技術;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正高級農藝師李小孟就龍眼土肥水管理展開培訓。
科技支撐:國家體系賦能川渝龍眼產業帶
作為四川唯一的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瀘州綜合試驗站的依托單位,瀘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依托平臺優勢,近十年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余項。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正高級農藝師李小孟介紹,瀘州引進龍眼新品種20多個,選育出適合瀘州發展的早中晚熟龍眼新品種4個,開展龍眼良種高換1.7萬余畝,集成與推廣優質豐產栽培技術,不僅惠及本地龍眼基地,還輻射宜賓、重慶江津等地,推動川渝龍眼產業協同發展。
“此次培訓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當前推廣的新品種特性、龍眼良種高換技術、龍眼枝梢管理關鍵要點、科學肥水管理,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內容。培訓采用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既有助于學員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又能讓學員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技能要點。”李小孟表示,未來將持續借力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強化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助力瀘州龍眼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