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5月份,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劃分為A集團軍群和B集團軍群,兩個集團軍群分別向著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挺進。再經過大半年的血戰之后,德軍B集團軍群主力,即第六集團軍被圍殲在斯大林格勒城內,而A集團軍群也被迫撤出高加索地區,在撤退途中傷亡慘重,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也被稱之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都知道德軍傷亡慘重,但是究竟有多慘重呢?德軍可不止是保盧斯的一個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損失的部隊
在1942年7月20日,不包含第14、24裝甲軍在內,德軍第六集團軍口糧人員達到了35.835萬人,空軍4萬人,仆從國軍隊6600人,光是以上三項就達到了38.5萬人。另外還有國防軍輔助隊1.675萬德意志人(蘇聯有一個伏爾加德意志共和國?)和1.29萬俘虜,再加上這些人,第六集團軍的人數就能突破40萬。
在1942年7月4日第六集團軍下轄五個軍,共計14個步兵師,1個輕步兵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到1942年8月5日有6個軍,共計11個步兵師,1個輕步兵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而最后被包圍的德軍規模比這兩個都要大,一共有5個軍,合計13個步兵師,1個輕步兵師,3個摩托化步兵師和3個裝甲師,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是番號100以內的絕對精銳力量,損失了就再也補充不了了。
在1942年7–11月份,B集團軍群分別接收了補充兵1.94萬、1.3萬,2萬、2.99萬、1.82萬人,用于補充第二集團軍,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其中第二集團軍在這一階段的損失非常輕微,理論上不會用到太多的補充兵,因此大頭應該都給了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而第四裝甲集團軍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伴隨第六集團軍進攻的,最后也是一起被包圍的,因此雙方基本可以算在一起。
因此隨著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一起進攻斯大林格勒,且最終被包圍的德軍單位在1942年11月份超過40萬人,之后又補充了10萬人,合計50萬人,這50萬人的命運要么是在戰斗中負傷回到后方,要么是一起被包圍,總之非死即傷。在之后包圍圈合攏的時候德軍只有3–4萬人搭乘運輸機撤離,剩下的40多萬人幾乎全軍覆沒。
?包圍圈外的損失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后半段可不僅僅是一個第六集團軍在戰斗,外圍的很多部隊損失也很嚴重。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圍后德軍在城外組織了救援作戰、其中曼施坦因擔任新成立的頓河集團軍群司令負責解救保盧斯。在這一階段德軍的損失也不小,尤其是有兩個空軍野戰師(第7、8師)被打倒取消番號,全體部隊并入第15空軍野戰師。
再加上B集團軍群的直屬部隊第24裝甲軍在結尾行動中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因此估計南線德軍在1942年7月份到1943年2月份的總體損失為55萬人。這還沒算完,在斯大林格勒蘇軍不僅僅殲滅了德軍第六集團軍,還有羅馬尼亞的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這兩個集團軍有23萬人,戰后只有5萬多人幸存)和意大利的第八集團軍。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后意大利第八集團軍因為損失慘重被迫回國休整,這一個集團軍直接損失了10萬人,因此軸心國仆從軍的損失接近30萬人。還有匈牙利第二集團軍也損失了超過8萬人馬,也基本上被打殘了。光是在南線的損失軸心國軍隊就接近90萬人,還要算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的損失,因此說1942年到1943年2月份軸心國集團損失超過150萬人毫不夸張。
?在1942年之初整個軸心國集團在東線戰場的總兵力為450萬人,其中德軍占絕對多數,達到了350萬人。但是在經過一年的消耗之后,東線軸心國聯軍損失超150萬人,占到了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雖然德軍竭盡全力補充損失,但是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意大利撤出戰斗已經是板上釘釘了,這一下子讓東線部隊少了一大塊,本來就希望渺茫的戰局更加兇險了,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被稱為二戰轉折點絲毫不為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