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牛奶、可可粉一起倒進F-4U海盜戰斗機的副油箱,然后升上9000米高空,只為了利用高空的寒冷氣流凝結原材料,從而制作出清涼可口的冰淇淋。
你以為這是一組科學實驗?不,這是二戰期間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真實寫照,不禁讓人感嘆,美國大兵為了吃也真是拼命。
相比較當時,中國正在進行抗日戰爭,戰士們一度連飯都吃不飽,美國大兵的待遇可謂是相當之高。
那么這一時期的美軍伙食究竟有多好呢?他們的單兵口糧又是怎樣的呢?
好吃到被認為是“斷頭飯”的軍隊伙食
說起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士兵吃得好,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意大利。
眾所周知,意大利盛產“豬隊友”,他們不僅在戰場上“菜”,還十分貪圖享樂,至今還有很多故事流傳下來,稱意大利人生生把戰爭打成了異國旅行。
意大利人的伙食有多好?一些英國大兵最有發言權。
圖片來源網絡
據一位英國老兵回憶,某次執行任務時被意大利人俘虜,很快到了晚飯時間,意大利軍人的餐桌上擺滿了新鮮的肉類和蔬菜,甚至還有紅酒,連餐桌上都鋪上了干凈的桌布,這些意大利人手持刀叉不緊不慢地享受著桌上的美食。
當然他們也沒忘掉自己剛抓住的俘虜,他們也給英國老兵配備了同樣的食物,這名老兵當場就淚目了,一方面實在是太好吃了,另一方面他挺害怕的,以為吃這么好是自己的“斷頭飯”。
無獨有偶,英國老兵的這場“烏龍”,日軍也曾享受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美軍的伙食竟然也是這么“抗打”。
1945年9月,已經占領了日本的美軍公開了一組戰犯名單,隨即按照名單實施了抓捕活動。
很快第一批日本戰犯就被卡車拉進美軍營地,當晚便享受到了自己作為戰俘的第一頓飯。
眼前的場景簡直讓日本戰犯驚呆了,西式長桌上鋪著雪白的桌布,上面擺滿了牛排、面包、果醬、各種飲料,廚師告訴他們,這些餐食可以隨便吃,有什么其他想吃的也可以盡管要。
戰犯們飽餐一頓,晚上卻睡不著了,他們心里很清楚自己犯了什么罪,殺了多少人,晚餐竟然豐富到比天皇吃得都好,很難不多想這是最后一餐。
結果第二天早上廚師還是將他們帶到了餐廳,依舊整齊的餐桌上又擺滿了煎蛋、面包、火腿等豐盛食物,戰犯們這才知道自己吃的不過是美國人再普通不過的一餐飯,由此可見,美國大兵在當時的伙食到底有多“豪橫”。
那么美國大兵在二戰期間的伙食到底都有什么?為什么很多國家都公開推舉美國軍隊伙食最好,甚至超過了愛吃的意大利人呢?
美軍在戰場上吃什么?
事實上,戰爭時期一個國家軍隊的伙食是否充足,除了代表國力,往往也是后勤實力是否雄厚的重要證明。
美軍之所以強大,后勤補給充足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能夠支撐調動1200美軍同時多個戰場作戰,能夠讓每個士兵吃飽已經很不容易了,更別提有充足的伙食供給大家選擇。
據美國方面數據統計,單單是午餐肉罐頭每天就要消耗10萬噸以上,可樂的單日消耗量更是達到280萬瓶,1年的消耗量竟超過了10億瓶。
整個二戰期間,不管是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美軍的食物和其他物資絕大多數都是從美國本土長距離運送到戰場,其種類更是豐富多彩。
除了主糧和肉食午餐肉罐頭,還有咖啡、可樂、巧克力、冰淇淋等高熱量零食補充。
你肯定想不到,美國后勤供應大兵們的面包片,甚至已經預先涂好了黃油和果醬。
在士兵們吃完正餐后,往往還可以每天喝到可口可樂,這在當時的美國國內,民眾們都沒法保證每天能喝到可樂,除此之外在單兵作戰口糧中,還配備了若干支香煙供士兵們吞云吐霧,享受生活。
可以想象當時的美軍物資有多充足了,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僅品種多樣,還吃得好,美軍甚至在長時間的優越條件下,開始了挑食,首先就將吐槽的對象對準了午餐肉和各種罐頭食品。
當時美軍的肉食品主要就是斯帕姆午餐肉,該品牌始于1937年,經銷商用豬腿肉加上適當調料,共同研發了這款世界知名美軍口糧。
一開始斯帕姆午餐肉還是很良心的,里面都是大塊豬肉,能夠迅速為大兵們提供蛋白質和能量,讓他們迅速恢復體力。
可隨著戰爭的推進和戰局擴大,美國人開始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同步開戰,更要命的是兩個戰場方向不同還得分別運送,這樣一來開支就更大了。
美國當局為了節省不必要開支,開始在伙食問題上想辦法,首先被“優化”的就是斯帕姆午餐肉。
曾經的大塊豬腿肉變成了豬碎肉,還要摻雜大量淀粉,更重要的是其他供給的“零嘴”也縮減了,大兵們選擇的糧食變少了,斯帕姆成為了不可選擇的口糧。
美國大兵不愿意了,他們稱這種午餐肉罐頭味同嚼蠟,還不如木屑好吃,他們怎么會知道當時我軍戰士都沒見過午餐肉,并且在困難時期真的連木屑都吃過。
不僅僅是中國,其他歐洲國家也是如此,蘇聯大兵困難時期甚至會食用老鼠、樹皮,就算是條件好的時候也不過是面包配上甜菜湯,最多加上少量肉食。
日本方面前期還好,抗日戰爭后期,日寇也經常餓肚子,為了吃飽飯,甚至把武器拿出來跟我們換糧食,德國士兵更是如此,能夠持續有黑面包啃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美國大兵嗤之以鼻的“木屑”罐頭,是中國、蘇聯、英國等國家士兵難得的美食,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少量供應改善伙食。
而對于當時的中國大部分士兵來說,根本吃不上午餐肉罐頭,只有和美軍在東南亞并肩作戰的少量遠征軍才有機會享受午餐肉這種美食。
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美國大兵“挑三揀四”,除了挑剔午餐肉味同嚼蠟,美國人還嫌棄供應的巧克力難吃。
當時為了充分利用物資,美國后勤方面為了防止士兵們沒事就將可口的巧克力當零食,特意指揮供應商重新制作一款專供軍隊的巧克力,硬度加強,糖和牛奶等添加劑減少,最后做出一款幾乎能崩掉大牙的巧克力,大兵們果然減少了巧克力使用量,只在戰時用于應急補充能量食用。
當然,以上口糧僅僅是用于日常作戰需求,在二戰期間,美國大兵最奢侈的就是對于冰淇淋的需求,你很難想象他們究竟是在打仗還是度假,尤其是率先自己制作冰淇淋的太平洋海軍,為了吃一口冰淇淋,甚至會把戰斗機開上萬米高空。
美國大軍奢侈的冰淇淋自由
美國在二戰期間,之所以物資充足,依托的是國內強大的工業水平,不管是可口可樂這樣的碳酸飲料,還是當時全球絕無僅有的午餐肉罐頭,都在赤裸裸地炫耀著美國的有錢和強大。
可以說當年美國人在戰場上,打得從來都是奢侈品仗,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后勤物資。
前兩年熱映的電影《長津湖》中的場景,相信大家記憶猶新,當時志愿軍戰士們吃的是凍土豆和炒面粉,美軍士兵有肉有水果,作戰指揮室里甚至還有咖啡機。
但很多時候他們還是會嫌棄伙食不好,因為飯菜不夠新鮮可口,也沒有在家里隨時可以吃的甜筒冰淇淋。
據說在美國國內還有個笑話,有不少小孩子一直堅信,自由女神手里拿著的根本不是火炬而是冰淇淋。
可見美國人對冰淇淋有多執著了,你很難想象他們甚至將這種執著帶到了戰場,面對冰淇淋的誘惑,美國的太平洋海軍率先作出反應。
1943年夏季的太平洋燥熱難耐,美國大兵們天天面臨烈日炙烤終于忍不了了,他們找到上級指揮官,希望后勤方面能夠運來冰淇淋,可長距離冷凍運輸,不僅耗費資源,還很不劃算。
于是士兵們退而求其次,“實在運不來冰淇淋那就運來一些冰淇淋原料吧。”
于是前后大約6000多噸的牛奶、奶油、砂糖、可可粉等原料被運到太平洋戰場。
原料到了,大兵們對于冰淇淋制作犯了難,但很快有人提出了一個辦法,冰淇淋的制作需要降溫,不如把飛機開到天上,利用上層的低溫來制作新鮮的冰淇淋。
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很快一些沒有作戰任務的飛行員開始了試驗,幾次過后冰淇淋還真的被他們做出來了。
不過很快大家又要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飛機的副油箱雖然可以用,但其容量畢竟有限,雖然有了冰淇淋,可并不夠士兵們分食,只能偶爾解解饞。
不吃還好,吃了比不吃會更加渴望,于是指揮官便想了一個辦法,用冰淇淋來激勵美國士兵。
主要方式就是海軍們通過從海里打撈營救美軍飛行員,每救一個人就可以實現冰淇淋無限吃,這一方法果然激勵了美國士兵,飛行員的損傷率也大大降低了。
太平洋海軍這一奢侈舉動,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地區士兵的羨慕,他們也紛紛要求后勤供應冰淇淋,否則也要參照太平洋海軍用戰斗機制造冰淇淋。
不久后美國后勤還真的想到了辦法,在一艘淘汰軍艦上,專門斥巨資建造了一個海上冰淇淋工廠,每天的任務就是航行到各個海軍基地,制作冰淇淋供士兵們大快朵頤。
結語:
二戰期間美國的強大,是美國大兵奢侈和豪橫的底氣,甚至一度到了浪費的地步。
可即便如此,我們依舊不得不承認,國家強大了連打仗士兵的幸福感都會提高,或許這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吧。
參考文獻:
【1】馬曉榮.奇葩創舉:美軍用“海盜”戰機制造冰淇淋[J].中國軍轉民,2018,(06):56.
【2】蔡子強.美軍:上戰場是為了能夠喝可樂[J].跨世紀(時文博覽),2012,(01):42-43.
【3】二戰期間美軍的伙食怎么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