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高邑縣大營鎮磨房村,12600平方米的文化墻上,“六尺巷”的典故格外醒目。這個華北平原上的普通村莊,正通過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鄉村振興不能光喊口號,得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磨房村黨支部書記高書標指著村委會門前的公示牌介紹。磨房村將全村劃分為六個網格,每個網格員的工作職責、聯系電話都清晰公示。去年,通過網格化管理成功調解了王某拖欠高某某5萬元建筑勞資糾紛等矛盾,村集體通過土地全產業鏈托管項目實現增收70余萬元。
“路燈裝不裝?裝在哪?大伙兒說了算!”每月村民“夜談會”上,這樣的熱烈討論已成常態。磨房村充分發揮“村委成員+鄉賢+青年志愿者”的自治力量,通過夜談會收集社情民意。今年春節前,正是通過這種形式,村黨支部書記高書標及時發現并成功調解了一起勞資糾紛。
走在磨房村新硬化的街巷上,幾位老人正在休憩。村里籌集50余萬元資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清理殘垣斷壁、亂堆亂放,對村內背街小巷全部進行硬化提升,新噴繪墻體12600平方米。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讓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現在種地有奔頭,家門口就能掙著錢。”在磨房村的千畝托管農田邊,村民談起土地流轉后的新變化。該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功簽約1000余畝土地全產業鏈托管項目,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紅”模式,實現村集體年增收70余萬元。
在磨房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會議室里,村“兩委”班子正在研討新一年的發展規劃。村黨支部書記高書標指著墻上的村莊規劃圖說:“我們計劃擴建黨群服務中心,增設便民服務窗口?!边@位石家莊市“鄉村振興領頭羊”稱號獲得者,對村莊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當黨支部把群眾的小事當大事辦,當老傳統遇上新治理,當“單打獨斗”變成“抱團發展”,泥土里就能長出希望。如今,磨房村黨支部正帶領村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哪繕朔€步邁進。(記者 劉 青 通訊員 余保成 李永發)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