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河南短劇圈的招聘信息,我直接驚掉下巴!“主演日薪一萬起步,搬器材的小工一天都能賺400!”這薪資水平,說是在“撒錢”都不過分。可奇怪的是,鄭州現在全力沖“微短劇之都”,錢到位了,人卻招不來,這到底咋回事?
日薪過萬還缺人?劇組都快急哭了
有個短劇公司的制片人李凱跟記者倒苦水:“現在開機最難的不是找錢,是湊不齊人!”你敢信?現在鄭州短劇圈薪資直接“通貨膨脹”——男女主角日薪輕松破萬,普通演員一天最少也能拿1000,就連負責搬設備的場務小哥,一天都能賺400。就這待遇,好多劇組還是因為缺人,拍攝計劃一推再推。
聽說鄭州現在集中了全省80%的短劇產量,有些頭部公司一年能拍出300多部劇。為啥資本都扎堆來?因為這行成本低、回報高!一部短劇成本可能就30萬,但爆款賺個上千萬也不是沒可能。可問題來了,編劇、導演、剪輯這些專業人才跟不上趟,有些公司為了搶人,甚至承諾“簽合同就預付三個月工資”,簡直是拼了老命。
高校緊急“補貨”:學生還沒畢業就被搶光
眼看行業“鬧饑荒”,河南的高校反應超快。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去年就開設了“微短劇制作”專業,還和大公司聯手定制課程。學生大三就能進劇組實習,結果好,還沒畢業就被各大公司“預訂”完了。
這專業的課程也很“貼地皮”,除了教寫劇本、搞拍攝這些基本功,還專門加入AI視頻生成、大數據運營這些新潮內容。老師說得明白:“以后短劇拼的是技術和創意,不會用AI工具根本不行。”聽說這個專業未來還要升級成“AIGC影視創作”,就是要培養全能型選手。
高薪背后藏著大雷?這行能火多久?
不過話說回來,這看似紅火的局面,也有人潑冷水。有短劇導演算了一筆賬:“現在主演片酬占了制作成本的30%,要是工資再這么漲下去,短劇低成本的優勢就沒了!”
更要命的是內容太“水”。打開短劇平臺,滿眼都是“贅婿逆襲”“霸道總裁”,劇情千篇一律,觀眾早就看膩了。最近好多短劇播放量直接腰斬,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有技術帶來的麻煩。AI換臉、智能編劇這些新玩意兒確實方便,但版權算誰的?內容造假怎么管?這些問題到現在都沒個定論。
鄭州押寶短劇,到底能不能賭贏?
說到底,河南全力發展短劇,其實是在打一場經濟突圍戰。不像橫店那樣搞“大而全”的影視城,鄭州想靠輕便靈活的短劇,吸引沿海的影視產業轉移。現在已經有20多家杭州、深圳的公司,把后期制作部門搬到鄭州了。
但這場狂歡能持續多久?關鍵就看兩點:一是人才培養能不能跟上行業變化的速度,高校培養一個學生要兩年,但行業風口說變就變;二是內容能不能突破“土味爽劇”的套路,如果一直靠狗血劇情博眼球,流量紅利很快就會消失。
有業內人說得扎心:“現在月薪三萬的人,說不定明年就被AI取代了。”鄭州的短劇江湖,看著熱鬧,實則危機四伏,這場大戲,才剛剛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