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一年中最溫柔的時節。
春光融融,萬物新生。
讓人想起林徽因筆下那句經典的詩句: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在四月讀這首詩,
不禁讓人思索,
這短短一首小詩為何能穿越時光,
打動一代又一代人?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這首被譽為“珠貝般渾然天成”的詩作,
曾被誤讀為情詩,
甚至被貼上“朦朧難解”的標簽。
但若翻開林徽因的人生與創作手稿,
便會發現,這首詩不僅是對新生命的禮贊,
更是一曲融合東西美學的絕唱,
藏著中國新詩從古典走向現代的密碼。
中國詩歌的傳統源遠流長,
但在中國詩歌史上,
男性文人士大夫或現代知識分子
一直為詩歌創作主體,
而作為鏡像共生的女詩人和女性詩歌
則長期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中國女性詩歌史”書系為此而作,
揭示了才女們傳奇動蕩的人生軌跡,
探察了她們的超卓個性與絕代風華。
01
從“新生兒”到“永恒意象”
一首詩的誕生密碼
1932年8月,林徽因的次子梁從誡出生。初為人母的喜悅與對生命的敬畏,催生了這首“愛的贊頌”。
林徽因與嬰兒時期的梁從誡
新生兒的笑將春風點亮,星光無意地閃爍著,細雨滋潤著春天的花朵。然而,這些都只是鋪墊,只為將新生兒襯托出來。
戴著百花的冠冕,充滿天真而又帶著莊嚴,像每天晚上都圓圓地掛在天上的月亮,新生兒成為百花的主宰,等待“王”的禮遇照亮整個夜空,他是焦點,是神性的一種存在。這是母親對嬰孩的凝視,更是用建筑師的思維搭建起生命的圣殿。
林徽因與童年時期的梁從誡
緊接著通過初放芽的綠草、梁間呢喃的燕子、一樹樹的花開等動態化的意象來表現新生兒身上蘊含的愛、溫暖以及希望。“雪化后的鵝黃”與“初放芽的綠”形成時空折疊,既暗示著從寒冬到暖春的生命輪回,又暗合中國傳統建筑中“四時有序”的宇宙觀。
透過散發著溫馨與慈愛的詩行,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母親內心的歡喜,對孩子的期待、贊美,尤其讓人感動的是詩人對生命赤忱的熱愛,正是這些女性經驗,才使得詩躍動著溫情。
在李莊生病的林徽因與女兒梁再冰、兒子梁從誡
但若僅將其視為母愛宣言,便低估了林徽因的野心。她以建筑師的構圖思維布局全詩,不僅響應了聞一多在新詩格律化進程中提出的“三美”主張,也體現出詩人對建筑美學的承襲與實踐。
02
中西合璧的“陌生化”實驗
被忽視的形式革命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常被歸為新月派代表作,但林徽因的筆法早已暗藏“弒父”的鋒芒,或可視作新月派內部的某種自我調整與試驗。
要破解《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密碼,必須凝視它的詩題本身。“四月”點出季候特征,“天”可視為時間單位,又可視為空間載體,“四月天”實為陌生化的處理方式。
1924年,泰戈爾訪問北京時同林徽因(左)合影
不同于戴望舒傳世的“雨巷”、林庚靈感突發的“破曉”、卞之琳獨創的“魚化石”等具體可感的意象,“四月天”是被林徽因賦予“愛”“暖”“希望”等特定內涵的抽象物。
“細雨點灑在花前”的“細雨”“點灑”化用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而“星子在無意中閃”與芬蘭詩人索德格朗的“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形成跨時空對話。
伊迪特·索德格朗,芬蘭的瑞典語女詩人,北歐現代主義詩歌的開創者。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打破語法常規,以感官聯覺手法讓聲音有了光的質感,“四面風”與上一行的“四月天”在字面上均齊和諧,在內涵上空間與時間相對應,形成了一種建筑美,并且營造了一種開闊的氣象,是身體感受力的開闊,亦是心靈情緒方面的開闊。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以倒裝句法撕裂傳統語序,與徐志摩“水蓮花不勝涼風”形成互文,堪比艾略特“扭斷語法的脖子”的先鋒嘗試。
1920年,林徽因在倫敦
這種“陌生化”并非炫技。她在詩中埋下一條隱秘線索:用西方的現代技法,重構東方的詩意宇宙。
03
詩外的爭議與誤讀
“你”是誰?
綜觀整首詩,包括詩題,一共出現了10處“你是”,語氣非常強烈,而包括標題在內,“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在全詩共重復出現三處,結尾處還以感嘆號收束。
那么,詩人用如此氣勢鋪展開來塑造的“你”究竟是誰呢?梁從誡稱父親梁思成說“這是寫給我們全家的”,而學界不乏“悼念徐志摩”之說。但若細究林徽因的創作觀,答案或早已藏在她的自白中:
“我認為我們這寫詩的動機既如前邊所說那么簡單愚誠;因在某一時,或某一刻敏銳地接觸到生活上的鋒芒,或偶然地觸遇到理想峰巔上云彩星霞,不由得不在我們所習慣的語言中,編綴出一兩串近于音樂的句子來,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實際的真美。”
工作中的林徽因
圖源: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
04
從“太太客廳”到“佛光寺”
一首詩的命運流轉
鮮少人知的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誕生于林徽因人生的轉折點。1932年,她剛結束山西佛光寺的勘測,在唐代木構的飛檐下觸摸到“建筑意”;也是這一年,徐志摩飛機失事的陰影尚未散盡。詩中“雪化后那片鵝黃”的澄明,與“希望的弦”的斷裂形成微妙對照。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測繪唐代經幢
更值得玩味的是,這首詩最初發表于1934年《學文月刊》,而彼時林徽因正主持北平“太太的客廳”,與朱光潛、沈從文探討“讀詩會”。沙龍中的思辨與野外的跋涉,共同淬煉出她詩中的雙重氣質:既有貴族的精致,又含泥土的渾樸。
母性與神性交織,古典與現代碰撞,書齋雅趣與田野考察共振。林徽因以“四月天”為舟,載著中國新詩穿越了浪漫主義的激流,駛向現代主義的深港。
你喜歡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嗎
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獨特的理解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得
“中國女性詩歌史”書系圖書一本
透視才女詩人深刻飽滿的生命書寫
全面展現女性詩歌的性靈與深度
公號粉絲限量專享
掃碼領券后折合5折優惠
掃碼進群,更多福利
-End-
觀點資料來源:
《詩的女神 : 中國女性詩歌史(現代卷)》
作者:孫曉婭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