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永加
昔時天津九國租界
民國時期,天津曾是中國商業金融中心之一。那時的天津金融保險業繁盛,曾有中外資銀行189家,保險機構324家。中外冒險家把天津看成了投機的天堂,紛至沓來,一展身手。這其中,一位叫李亞溥的猶太裔闖進了天津金融圈,開始了他在天津的金融冒險活動。
初入津門辦洋行
01
李亞溥是猶太人后裔,1902年8月19日出生于白俄羅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征入伍征戰歐陸,不久他就從軍隊設法脫身。1920年,李亞溥流亡來到中國,他輾轉從海參崴流落到哈爾濱,后來到北平,在法商利喴洋行謀到一份珠寶助售的差事。1925年初,李亞溥受命前往金融業活躍的天津開拓新市場。
因白俄人當時沒有社會地位,李亞溥怕被人看輕,就想盡辦法更改自己的國籍。他先是加入了比利時籍,后又憑著買來的一本瑞士護照,轉入了瑞士籍,堂而皇之地成了瑞士籍僑民。瑞士護照為他日后在中國發展金融業淘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李亞溥
當李亞溥踏入天津衛時,才剛剛23歲,他深知天津是金融商業活躍的城市,商機多多,所以他充滿激情,創勁十足,想在這些方面闖出一條路來。
當時,在天津九國租界的洋房別墅里住滿了各霸一方的軍閥、失意的官僚政客、前清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洋人買辦、富紳巨賈及其他們的家眷,這些人都非常有錢,且游資充斥,給李亞溥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于是,李亞溥就做起了專門兜售珠寶翠鉆的經紀人,結識了天津租界里許多名流、富商及女眷。李亞溥深知這些人追求奢華、揮金如土,是珠寶翠鉆的主要消費對象,他憑著風流倜儻的外表儀態,巧舌如簧的游說,博得時髦貴婦們的歡心,很快攀附上了一些頗有影響力的軍政工商界權貴,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除招攬了大批珠寶生意外,李亞溥還借助與一些軍閥接觸的有利條件,兼營起了猶太人最擅長的軍火買賣。不少軍閥都從他手中采購過德國克虜伯等軍工廠生產的槍炮彈藥。李亞溥甚至親赴德國、比利時等國接洽訂購各種最先進、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把軍火生意做得很大。當時正值軍閥紛爭、戰亂不已的年代,軍火供銷兩旺,有了暢通的采購渠道保證,也有穩定的需求銷路,李亞溥不想發財都難,這筆戰爭財讓他有了底氣。
慢慢地,李亞溥覺著利喴洋行跑街助售的職位,已經不能滿足他的發展需求,就開始另尋門路。在業務交往中,李亞溥認識了一個名叫孫秀巖的大老板,他是日租界太平洋德記鐘表行和東南城德秀齋鐘表店的東家兼經理。李亞溥了解到孫秀巖資本雄厚,就大講其對瑞士鐘表業如何熟悉,做鐘表進口生意可以賺大錢,孫秀巖被他的伶牙利嘴給說動了心,決定與李亞溥合作,向他注資開辦洋行。
就這樣,李亞溥的利華洋行順利開辦起來,專營瑞士鐘表,同時兼做珠鉆生意。利華洋行雇了個姓劉的工友,在辦理洋行注冊登記手續時,李亞溥用劉工友兒子之名注冊登記,他這是留一手,以備一旦虧累破產,便于金蟬脫殼。李亞溥之所以注冊為利華洋行,這是緣于他的外文姓名“MARCEI LEOPOLD”,中文譯音是利華。1927年,利華洋行正式開業。
利華洋行的貨單上有“英界中街匯豐銀行二層樓上” 的字樣
瑞士是世界鐘表王國,李亞溥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瑞士國籍,大張旗鼓做宣傳,各類名牌表因此大受歡迎。不久,李亞溥又攏絡了一個名叫魯東侯的大老板加盟,這個魯東侯在天津開設聚豐號等五個當鋪,還有魯豐珠寶店和錦記貨棧,實力不凡。有了魯東侯的加盟,利華洋行從經營珠鉆鐘表生意又擴大到做押當生意,以珠鉆抵押借款,開始向金融業逐步挺進,以謀取更高的利潤。
當時,英商匯豐銀行天津分行在英租界中街建成一座富麗堂皇的匯豐大樓,有極考究的大公事房十幾間擬對外出租。李亞溥聞訊,覺著機會來了。想把他的利華洋行遷至匯豐大樓之內,以借由匯豐的信譽來壯大利華的聲勢。
匯豐大樓公事房的出租條件很苛刻,租金昂貴,每月高達上千兩銀子。李亞溥用盡各種辦法,又是托情,又是送禮,終于把匯豐大樓的房子租到了手。最為聰明的是,他對外故意混淆利華洋行與匯豐銀行的關系,含混其詞地自稱是匯豐銀行的一個單獨部分,在廣告中故意把利華洋行的營業地點寫作“匯豐銀行樓上”,又在匯豐銀行保險庫租用一個庫號,經常出入匯豐銀行存取珠鉆貨物,讓顧客誤認為利華珠寶奢侈品生意與匯豐金融業務是一家。有了匯豐銀行作后盾,利華洋行的經營越來越紅火,李亞溥的資本積累也呈現出井噴式增長,成為他進軍保險業的重要保障。
開完保險開銀行
02
天津匯豐銀行大樓舊影
利華洋行遷入匯豐大樓以后,李亞溥就開始在金融事業上謀劃起來,在利華洋行里設立了一個小額儲蓄部,主要吸收小業主、小職員、小手工業者的存款。小額儲蓄部開辦以后,業務并不興旺,他就改變策略,把小額儲蓄改為人壽保險儲蓄,把登門存款改為下戶收費,要使儲戶感到既劃算又方便。
經過對市場的悉心研判,1932年3月,李亞溥與曾任天津德文洋行華人買辦的顧海田等三人共同出資5萬元,創辦了“利華人壽小保險公司”,經營兩全性質的小額免體檢儲金壽險業務。主打“老幼人壽儲金”親情牌,主要吸收小業主、小職員、小手工業者的游資存款及保險。在向政府申請注冊時,李亞溥又故技重施,以外僑約束條件為借口,讓顧海田出面做法人代表頂名備案,再次留了后手。
為了盡快把業務開展起來,李亞溥寫了一篇生動的宣傳稿,對外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是替我們進款較少者、同年老的人籌策的,要知在現在年頭,我們平民人要想積財,是不容易的,一個人的家庭負擔,又處在現在生活日高的時候,每月平民人所得的一點薪資,以及勞動者所賺無多的代價,差不離都因為衣食住三事,隨手用去。一旦自身若遇不測,典借無門,這是何等苦痛的事,所以我們創辦這小保險,是要他賺小錢的人,每天積起六七個大銅子來,積夠了一塊錢,到了時候,繳到本公司來,按月這件積法,只要繳過十個月外,縱有不測,就可以由本公司取去賠償費四十元使用。若使繳過三十個月外,就可以得七十元賠償費,至于繳過五十個月外,就能得到一百元。若是我們平平安安繳過了一百個月,可以由本公司取去一百二十五元。這種積儲法是再萬穩沒有的積財方法了”,他的這種廣告很具有誘導力,吸引了很多天津市民的目光。
李亞溥還利用銷售心理學理念營銷來開展業務,他深知國人貪占小便宜的習慣,為了鼓勵公眾儲金,經常對保壽人附贈禮券紀念品,用小恩小惠鉚牢客戶,等吊起民眾胃口,再嚴正聲明“本公司每月禮券贈品,原為引起儲戶之興趣而設,純系出于奉贈,平時自當按期舉行,倘遇地方不靖,市面緊張之時,本公司得酌量情形,隨時核減”。
為了迅速展業,李亞溥在天津聘用了十幾個保險業務員,逐戶上門兜售推銷保壽單,并承諾客戶投保后由保險業務員定期入戶收取月費,不用擔心為小額儲金往返于銀行,使投保人覺得方便合算。由于此項小保險每月花費無多,不足以影響基本生活,遇險可以得到賠償,平安無災亦可積蓄一筆錢,很能迎合城市小市民的理財心理,加之在傭金激勵下,業務員們不辭辛苦四處延攬新保戶,業務擴張很快,僅天津一地即吸收保戶6、7000戶,開辦的第一年就收進保費7萬余元。
人壽小保險的厚利讓李亞溥喜出望外,又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開設分公司,在唐山等地設代理處,向華北華東各地拓展市場,當時平漢、平綏、津浦等鐵路線上的集體投保職員就達1.9萬人,使李亞溥的此項業務大為增加。
在李亞溥開設了利華儲蓄小人壽保險公司之后不久,他又開設了利華放款銀行,在銀行名稱上冠以“放款”二字,是李亞溥進行思考后采取的絕妙生意經。金融機構經營存放款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存款就談不上放款。而李亞溥卻敢于標榜“放款銀行”,就是要給人們一個以資金雄厚、專營放款的假象。他對外故意宣揚利華銀行從國外吸收了大批存款,特意來中國放款,以此來招徠存款。實際上,利華的放款業務很少。
利華放款銀行吸收的還是李亞溥原來那些老客戶,包括軍閥、政客、遺老、紳商等人的存款,這些人日常喜歡存款到外國銀行,一則信用可靠,二則可以逃避中國政府的查問,只是外國銀行往往給息較低。發覺這一情況后,李亞溥便抬高自己銀行的利息,以吸引了這些“老客戶”的關注,于是存款就源源而來。
此外,為了迎合公館女眷們奢侈生活的需要,李亞溥開辦了以珠鉆、首飾、古玩等為低押的借款。前來抵押借款的多是闊公館的敗家子或女眷,以及姨太太、交際花之流,他們常有不正當開支,且用錢較急,為了保全面子又不愿意去當鋪典押,到利華洋行抵押借款就比較方便。
抓住了這些人的心理特點,李亞溥把抵押品的當本估得很低,期限規定很短,少到三、五天,最多三個月,期滿即當死。這些人由于揮霍成性,期滿時往往無力贖回,結果等于廉價賣出,然后利華洋行再以高出幾倍的價格出售。
“七七”事變后,金融市場投機風甚盛,黃金外鈔價格驟漲。李亞溥的利華放款銀行便乘機大量收存黃金外鈔。他規定了介紹金鈔存戶的酬勞辦法,按存款的百分之一付給傭金,因此許多跑合人(負責銀行與客戶間代辦交易的中間人)到處給他拉金鈔存款。當時,有一個專替李亞溥跑天主教會存款的跑合人,其傭金存款數竟高達黃金一百五十兩之多,可見放款銀行吸收金鈔數額之大。
為了進一步提升放款銀行的形象,李亞溥決定籌資興建了自己的大樓。在對天津的城市商業地產全面考察之后,于1936年投資20萬元買下了坐落在英租界中街的英商仁記洋行4畝地皮,然后又以地契及將來建成的大樓做抵押,向天主教天津教區財務機構崇德堂借款60萬元,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利華大樓舊影
利華大樓于1936年動工興建,1939年落成。雖然當時天津維多利亞路樓宇林立,但多為二、三層的銀行辦公樓,主體超過十層的唯有利華大樓。大樓兼辦公、住宅于一身,李亞溥全家住在九層。他把第一層臨街部分作為利華銀行營業廳,第八層免費借予他的法律顧問律師作為事務所及住宅,其余各層均出租牟利,每單元月租美金五十至一百二十元。
建成后的利華大樓成為天津之最高建筑,矗立于英租界,鳥瞰天津衛,一時轟動全城,李亞溥也因為這座大樓而名聲大噪,得益于這個轟動效應,大大擴展了他的金融保險業務。
灤河金礦與回力球場
03
1941 年,李亞溥在金融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又做起了淘金美夢,接辦了位于河北省遷安縣太平寨的太平金礦,作為利華洋行的一個附屬企業,意圖壯大自己的金融實力。
太平金礦,最早是由河北省豐潤縣人李培春和王明元創辦的,領有開采執照。但該礦蘊藏金礦很少,所費不貨,收益寥寥,實在沒有什么經營價值。于是經人介紹,找到了白俄人霍爾瓦特和法國人馬斯奈,希望他們能出資接辦。為了使霍爾瓦特和馬斯奈進圈套,李培春和王明元事先收購了十余兩碎砂金,串通淘金人,把砂金摻入河砂內,當霍爾瓦特和馬斯奈到現場考察時,淘金人裝模作樣的從河砂里取出砂金來,霍爾瓦特和馬斯奈信以為真,便答應了入股合作。接管金礦后不久,霍爾瓦特和馬斯奈便發現此礦毫無經營價值,方知自己受騙。
霍爾瓦特和馬斯奈又以同樣的蒙騙手法把李亞溥騙進來,煞有介事地向其保證,每月可得黃金若干斤。李亞溥被黃金迷住了心竅,十分高興地把太平金礦接兌過來,改名為灤河金礦,并聘用馬斯奈為工程師。李亞溥又是充實人力,又是添置設備,準備大干一番,但經過了半年時間,半兩黃金也沒有淘出來。李亞溥又派出了白俄十數人到礦場任職,由一個名叫鮑洛金的任礦師,又干了二年多,依然是毫無所得。
知道受騙后,精明的李亞溥很沉住氣,不聲不響地在表面上繼續維持灤河金礦的業務活動,精心繪制了礦區地圖,拍攝了許多礦場的照片,又在礦區一帶收購了砂金三十兩,裝在美觀的玻璃瓶中,標明“灤河金礦產品”,陳列于利華洋行,然后便利用這些材料向國內外大肆鼓吹,招募股本。李亞溥的這一招,果然打動了一些財迷心竅的夢幻者,居然從國內外招來不少股金。這些股金都成為了利華放款銀行的周轉金。
回力球場舊影
李亞溥并沒有滿足現有的金融保險經營,不斷繼續擴大他的事業,延伸他的金融保險業鏈條。1943年,他與華比銀行買辦魏采章等人,以美金八十萬元的代價,接辦了座落在意租界的回力球場。
回力球本來是一種球類競賽,后來逐漸演變為一種賭博性的游藝,賭客以回力球員的勝負為賭注,互相吞蝕。天津的回力球場創辦于1945年,與賽馬場一樣,成為天津的一個大賭窟。按場方規定,從賭票收入中抽頭百分之二十,作為球場利潤,估計每年所得總在二、三百萬美元以上。李亞溥看中了這個賭場生意,便串通了原回力球場股東,以八十萬美元的高價把球場買到手,與華比銀行買辦魏采章各出一半。接辦后,李亞溥派其親信劉華堂坐鎮操持一切。
抗戰勝利后,魏采章估摸著國民黨接收大員來津后,回力球場的前途未卜,于是撤出股本,由李亞薄獨資經營。李亞溥一向是以敢擔風險而發大財的,他表示可以接過來,但又舍不得一下子拿出四十萬美元。幾經商談,魏采章想出一條妙計,就是把華比銀行華賬房所存的若干戶頭存款,轉到利華銀行;也就是說,這些存戶的存款歸李亞溥所有,同時也把債務責任也轉給利華銀行。李亞溥感覺這個辦法自己并不吃虧,便欣然同意,自此,回力球場由李亞溥獨資經營。
在此期間,李亞溥還干了件大事。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通過關系與日本海軍倉庫秘密串通,盜賣日本海軍在北京、天津兩地倉庫的物資,從中謀取了巨額利潤。
利華倉庫內被國民黨政府查封的日本軍用物資
國民黨重返天津以后,對回力球場處處刁難勒索,1947年,國民黨市長張廷諤因勒索未遂,下令禁止回力球開賽,不啻對李亞溥是當頭一棒。爾后,李亞溥見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很快,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都發動了攻勢,覺得國民黨政權不穩,于是開始向海外轉移財產。他把幾十箱的珍品運往瑞士,據估算約值美金八十萬元。凡屬便于攜帶外運的黃金、外鈔、珠鉆等,也都盡可能地從天津轉移了出去。
1949年1月天津解放,李亞溥卻沒有離開天津。一來是因為他侵吞盜買的日軍物資還沒賣完,還有不動產在天津,他舍不得;二來是他想觀察一下在共產黨政權下,還有沒有繼續搞金融保險掙錢的機會。
新中國成立初期,李亞溥盜買盜賣日本海軍倉庫一案被揭發出來,經人民法院傳訊審理,罪證確鑿,勒令其清產抵償所盜賣之物資,并判處徒刑二年半,1954年3月李亞溥刑滿釋放后,被驅逐出境。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