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我市各級人大及人大代表緊扣落實“三會三文”精神,積極投身“我愛湘潭我的家”活動,以“五個一”活動為有力抓手,搭建起與群眾緊密溝通的堅實橋梁。
他們深入基層,廣泛收集民意,為決策提供第一手依據;聚焦民生痛點、發展難點,精準建言獻策;身體力行解決難題,足跡踏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實際行動凝聚起熱愛湘潭、奉獻湘潭的強大合力,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實實在在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自今日起,湘潭日報開設“我愛湘潭我的家 人大代表獻力量”專欄,深度挖掘、生動講述各級人大及人大代表履職盡責、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精彩故事,展現他們在湘潭這片熱土上的擔當作為。敬請關注!
“堵心路”變“暢行道”
——市人大專門委員會聯合督辦破解三中交通困局
全媒體記者 楊陽
4月16日17時30分,正值中小學放學高峰,市鋼一集團三中校區門口車流、人流秩序井然,車輛順暢通行,學生們安全離校,家長們接送也輕松不少。
三中校區副校長唐亮介紹,得益于人大代表的積極履職、市人大的強力督辦和相關部門的高效行動,學校門口的交通狀況已煥然一新。
學校周邊交通標識完善、通行條件大為改善。(記者 楊陽 攝)
三中校區地處楊梅洲大橋南引線旁,大橋建成通車后,途經學校周邊的車流量劇增。上下學時段,大橋南引線干道、校門口交通擁堵混亂。“進不去、出不來”成了師生們每天面臨的難題。
初一學生家長袁麗娜無奈地說:“以前,接送學生的車輛亂停亂放、隨意穿行,人和車擠作一團,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學校附近還沒有臨時停車位,家長們都不知道該把車停哪兒。”
群眾的期盼,就是人大代表的行動方向。在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鋼一集團校長王軍提交了關于加快解決三中校區交通擁堵的建議,希望相關部門重視并盡快改善這一狀況。
對此,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市人大監司委、教科文衛委、環資委主要負責人多次聯合校方、交警、教育、住建等部門,現場召開“馬路辦公會”。他們實地勘察,詳細了解交通擁堵的具體時間、關鍵路段和深層原因,精準剖析問題癥結,共同研討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市人大調研組針對學校通行的痛點和堵點,提出依托楊梅洲大橋南引線輔道和原進出道路,打造順時針單向行駛的環形車道。這一舉措成功打通了學校門前道路的微循環,實現了“空間再造”與“效能倍增”,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和亂停車問題。
“交警在道路輔道設置了路障,專門用于家長車輛通行和臨時停放,接送孩子方便多了。”袁麗娜對這一改變贊不絕口。
“現在能放心把車停在路邊,孩子可以安全步行一段路到學校門口。”學生家長曹春芳臉上洋溢著安心的笑容。她告訴我們,學校周邊交通標識已完善,步行入校路段設置了隔離設施,實現了人車分流,部分路段還進行了平整和拓寬,通行條件明顯改善。
構建“多委聯合督辦”機制,解決市三中交通擁堵問題,是市人大常委會督辦代表建議工作的一次創新嘗試。市人大教科文衛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督辦代表建議,多由對口聯系建議主辦單位的專門委員會負責。而此次根據建議的提出單位、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各個對口專門委員會聯合開展督辦行動。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各專門委員會的專業優勢和協調能力,強化了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與協同意識,確保跨部門協作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得以快速有效解決,形成了“1+1+1>3”的強大監督合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