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一邊加征關稅,一邊宣稱要和中國談判。對于這種毫無誠意的做法,中方自然不會理會。眼看中國不給臺階下,美國的舉動愈發瘋狂。
1.眼看中國不接招,特朗普換打法了
近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公開表示,美國期待與中國達成一個“重大的貿易協議”。
難掩窘態的特朗普政府,試圖用一些表面文章嘗試推進談判,畢竟關稅政策沉重打擊了美國經濟。這種背景下,美國領導層很清楚拖下去對他們不是好事,想要盡快與中國達成協議。
(特朗普欲用軍事手段威脅中國)
但對于美國政府毫無誠意的做法,中方當然不會理會。這種情況下,美軍多架B-1B“槍騎兵”轟炸機悄然飛抵日本三澤空軍基地。
這種貿易和軍事一前一后配合的策略,實際上反映了美國當下的焦慮,特別是在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崛起的大國時,他們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同特朗普劃定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目標一致,這種舉動更像是用軍事姿態去給貿易談判塌實基礎。只不過這些炫耀武力的舉動無法掩蓋其在貿易問題上的軟肋,軍機轟鳴或許可以嚇唬小國,但對中國這樣的經濟大國來說,這類手段未必奏效。
2.日本動作不小,積極迎合美國策略
此次美國將轟炸機部署到日本,目的自然不簡單。
在美國的布局中,日本一直是應對中國的關鍵棋子。隨著中美關系的變化和地區局勢的復雜化,日本在加強自身軍事力量方面加快了步伐。一方面,他們持續引進先進的F-35A戰機,顯著增強空中作戰能力。另一方面,日本還擴建了導彈部隊,并計劃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巡航導彈。使得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作用愈發重要。
(美軍B-1B轟炸機飛往日本)
一定程度上說,日本已經變成了美國前沿防御的中繼站。美日兩國不僅在裝備上實現了互通互補,在戰術上也日趨協調一體化。
日本“防衛”政策逐漸偏離過往的和平路線,開始涉及攻擊型武器的擴展,使得整個東亞區域的安全形勢蒙上了一層陰影。對于中國而言,這樣的變動不容忽視,面對日本日益增強的軍事投送能力,中國需要在技術和策略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準備。
3.針對中國,美日勾連進一步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已經從傳統的合作伙伴,過渡到了一個新階段。成立“聯合司令部”這個舉措,不僅是名義上的升級,更將兩國軍事體系結合在了一起,為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鋪平了道路。
這樣的安排就像是為中美關系的緊張時刻預備的一張王牌——一旦需要,可以迅速將力量投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美日建立“聯合司令部”)
可以預料,美日接下來的合作,將不止停留在聯合演習上,而是向著更深層的戰術協調甚至情報共享等方面延伸,達到“1+1>2”的效果,以應對所謂的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通過這種方式,美國計劃打造一個以日本為核心的防御網絡,并將其覆蓋整個亞太地區。未來,他們甚至計劃吸納更多的區域性國家,比如澳大利亞、菲律賓和韓國,形成一個更廣泛的聯盟。在未來,這些變化勢必會加劇亞太地區的軍事競賽,為本已復雜的國際關系增加新的變數。
4.美國的“軍事攤牌”,有勝算嗎?
盡管美國軍事動作頻頻,但結果卻很清楚,貿易戰打不贏,軍事威脅也不會起效。如果中美爆發沖突,中國的戰爭潛力要遠遠領先于美國。
近年來中國的軍工產能不容小覷。中國不僅在數量上具備優勢,更在質量上不斷追趕甚至超越先進水平。
此前,有數據稱,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這意味著一旦到了戰時,中國造船廠能夠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的艦艇,源源不斷的為前線提供支持,而這僅僅是中國軍工產業驚人潛力的冰山一角。
(解放軍有足夠的實力保護國家安全)
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與技術的突破,使得解放軍的陸、海、空三軍戰力飆升,戰略火箭部隊的部署更是筑起了一道堅固防線,在中國家門口,任何勢力都妄想攪弄風云。
歷史證明,單靠妥協與退讓并不能滿足對方的胃口,只有強有力的手段,才能保護國家利益。在與特朗普政府的交鋒中自然也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