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老家,聽我媽說起鄰居張大爺家的事,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張大爺老兩口七十多歲了,兩個兒子商量著"一人養一個":大兒子把父親接去西安,二兒子把母親留在老家。
原本天天互相攙扶的老夫妻,現在隔著幾百公里,只能靠電話聽聽對方的聲音。
張大娘偷偷抹眼淚,幾個月瘦了一大圈,張大爺在城里人生地不熟,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更讓人揪心的是,這種"拆開養老"的情況,現在農村越來越常見。
老人們像"行李"一樣被子女分開帶走,看似每個孩子都盡了孝,可老兩口半輩子的相伴說斷就斷。
這到底是孝順,還是另一種辛酸?
為啥要分開養父母?
村里王嬸的話很實在:"現在年輕人不容易啊。"仔細想想,子女們這么做也有苦衷:
生活壓力太大
兒子們在城里打拼,要還房貸、養孩子,突然接兩個老人進城,住不下也養不起。
就像張大爺大兒子說的:"我和媳婦都要上班,家里就兩間房,接爸媽一起來,孩子寫作業都沒地方。"
怕兄弟姐妹扯皮
李家三兄妹就為這事吵過架。老大覺得老二照顧得不用心,老二埋怨老大給的生活費少。
最后干脆把爹媽分開,各養各的,"省得天天算賬"。
老人自己怕拖累孩子
很多老人主動要求分開。趙奶奶就勸老伴:"你去閨女家,我去兒子家,別把一大家子都壓垮了。"
可每次打電話,兩個人都偷偷抹眼淚。
被分開的老人,心里有多苦?
去村頭小賣部轉一圈,總能聽見老人們嘆氣:
連說知心話的人都沒了
劉爺爺在兒子家帶孫子,老伴在女兒家做飯。有天半夜心口疼,摸出手機想打電話,又怕吵醒外孫女,硬是熬到天亮。
在新家像做客
陳奶奶被接到城里三年,還是不敢隨便開冰箱。
媳婦說"媽您就當自己家",可她連上廁所都輕手輕腳,生怕沖水聲吵到加班回來的兒子。
最后一面都難見
最讓人心碎的是村東頭吳家老兩口。
老爺子在二女兒家突發心梗,等老太太從大兒子家趕過去,人已經涼了。
葬禮上老太太抓著棺材哭:"說好要一起走的啊..."
孝順能不能換個方式?
其實很多子女不是不孝順。隔壁周叔家就想了個好辦法:老兩口繼續住老屋,三個孩子每月湊3000塊請保姆。
周末輪流回來陪父母,逢年過節把老人接到城里住幾天。
雖然不富裕,但老兩口天天能一起曬太陽、喂雞,臉上笑容都多了。
說到底,孝順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老人要的不僅是吃飽穿暖,更是幾十年風雨同舟的陪伴。
就像張大爺有天在電話里說的:"給你媽說,藥在床頭柜第二個抽屜,她眼神不好..."這種牽掛,哪是分開養能替代的?
現在村里年輕人也開始反思。
有人裝上了監控攝像頭,有人教老人用視頻通話,還有幾家商量著把老房子翻新,讓父母住得舒服點。
或許真正的孝順,就是別讓父母在晚年活成"牛郎織女"。
畢竟他們牽了一輩子的手,不該在最后時刻被硬生生掰開。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