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日起,本報連載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李浩教授的《流聲》。《流聲》是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李浩學術文集中研究漢語姓名學的札記。
作者從漢語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構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內容、人工智能時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價值等幾個側面,移形換步,透視漢語姓名中所積淀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作者敏銳地關注到姓名符號在當下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與微妙變化,將人們習焉不察的各種稱謂和識別方式與姓名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進行學理性考察,遂使得本書與坊間已有的姓名讀物有了明顯的區(qū)別。
為方便閱讀,原書的引文出處和頁下注釋均刪掉,如引用,請核對原書。
另如楚公子黑肱、鄭公孫黑,也都字子皙。還有韓愈字退之、朱熹字元晦、趙孟頫字子昂等。南宋有一位寫過《碧雞漫志》的王灼,有人說他字海叔,也有人認為當作“晦叔”,究竟哪一種看法正確呢?根據(jù)名字對文反訓的原理,筆者以為作“晦叔”有道理。連類是指名和字在字義上隱含著某種聯(lián)系,或是字義部分重合,或是用法有某種一致性。如魯國的南宮括字子容,“括”與“容”都有“包納”的意思,在這一點上,兩詞的意義是相重合的。又如魯國的孟之側字反,“反側”一語出自《詩·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作為動詞意義基本相同。指實是說名和字虛實相生,動靜配合,互為聯(lián)系。如前舉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牛是靜物,耕是動作;齊公子固字子城,由城墻的形象聯(lián)想到牢固的性質,《論語·季氏篇》中有“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之句,其中“固”字,就是指城池的堅固。辨物是說名與字是部分同整體的關系。如孔子的兒子名鯉字伯魚,鯉是魚這個類概念中的一個子概念。
字的構成
先秦時期,貴族之家的“字”要包括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等。長子稱伯(庶長子另稱為孟),次子稱仲,以下稱叔,幼子稱季,例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有時候在男子字的后面再系一“父”字或“甫”字,女子字的后面再系一“母”字,表示業(yè)已成人,可以做父母了。完整的字的形式是“伯×父”“仲×母”這樣的模板。例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叔興父。
女子字的前面還要加姓,姓的前面還要加表示排行的孟仲叔季,這樣女子字的全稱就變成:排行+姓+字+母。例如:孟妊車母、仲姞義母。
漢代以來,人們除了沿用傳統(tǒng)的排行法外,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表示排行次序的字。如:
元。元有大、始的意思,所以一般用作長子、長女的名字。如東漢陳紀字元方,弟諶,字季云;晉代桓彝的長子桓溫字元子;《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大姐賈元春。
長。長字也有大、始的意思,所以同“元”字一樣,用于長子。如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末年孔子的后裔孔均字長平;晉代王導的長子王悅字長豫?!妒酚洝返淖髡咚抉R遷,字子長,雖然史乘對他究竟在家中行次為幾語焉不詳,但筆者根據(jù)名字互訓的原理,推斷他為司馬談的長子,當無大錯。
次。次有第二或下一位的意思,用于排行,同仲相似。如東漢時期祭遵字弟孫,他的從弟祭肜字次孫。
幼。幼有小、末的意思,常用于末子或幼子的名字。如東漢末年的孫堅字文臺,他的小弟弟孫靜即幼臺;三國時司馬防的小兒子司馬敏,字幼達;晉代謝安的哥哥謝奕有三子,小兒子謝玄即字幼度;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字幼安,可能也是家中行輩較低者。
稚。與幼同義,也用于幼子或行輩較低者。如三國時的夏侯淵有五子,少子惠字稚權;晉代思想家葛洪亦為幼子,故字稚川。
少。與幼、稚同,用于末子。如東漢的許荊為幼子,故字少張。任安字少卿、董宣字少平、貢禹字少翁,可能都是幼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男子取字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字的前面加“子”字,這是由于“子”是男子的尊稱。例如:子淵(顏回)、子有(冉求)、子牛(司馬耕)、子夏(卜商)、子我(宰予)、子貢(端木賜)、子產(chǎn)(公孫僑)、子犯(狐偃)、子胥(伍員)。
兼舉名字
在先秦時期,名和字連著說的時候,一般要先稱字,后稱名。例如:季(字)友(名)、孟明(字)視(名)、孔父(字)嘉(名)、叔梁(字)紇(名)。
漢代以后,則變?yōu)橄确Q名后稱字。例如曹丕《典論·論文》中便有: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名)文舉(字)、廣陵陳琳(名)孔璋(字)、山陽王粲(名)仲宣(字)、北海徐幹(名)偉長(字)、陳留阮瑀(名)元瑜(字)、汝南應玚(名)德璉(字)、東平劉楨(名)公幹(字)。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也有: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名)君玉(字),長樂王回(名)深父(字),余弟安國(名)平父(字)、安上(名)純父(字)。
封建的尊卑等級觀念也滲透在名字的稱謂中。過去尊長者對卑下者一般稱呼名,卑下者自稱也稱名;卑下者對平輩或長輩則不能稱名,只能稱字。這是一般的通例。
但也有例外情況,有時卑下者也自稱字。例如王羲之在《敬謝帖》中自稱“王逸少白”,唐代的權德輿在《答楊湖南書》中自稱“載之再拜”,白居易《與元九書》稱“樂天再拜”,元稹作《白氏長慶集序》自書曰“微之序”。
(未完待續(xù))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責 編 | 姜 瓊
審 核 | 張建全
終 審 | 張嘉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