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城市體驗官》出品
“正準備上天橋,一輛電動車就從面前沖了過去,我要反應慢點,就被撞到了?!苯陙?,不少市民反映,在北京一些橫跨快速路和環路的過街天橋上,總有電動自行車騎行通過,即使在上下坡處依然快速猛沖,安全隱患極大。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北京許多過街天橋處都設置了明顯的“非機動車推行”標識,但鮮有人按此要求執行。不少騎行者表示,從天橋跨越環路和快速路是通行的“最優解”,否則要繞行很遠的距離,而且現在電動自行車都很重,推行上下坡并不輕松。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為,可以推廣更加安全與輕量化的電動助力自行車,從源頭上改變電動自行車“摩托化”的趨勢,進一步增強騎行者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愿。同時,應充分重視騎行者的訴求,比如可以對過街天橋做“人車分流”式改造,使其具備一定的騎行通過功能。
■ 探訪一:雙井橋西過街天橋
電動自行車快速駛過,路人“三步一回頭”
4月15日中午11點左右,在位于廣渠門外大街雙井橋西的一座過街天橋上,多名外賣配送員騎著電動自行車快速經過,遇到前方有人走路較慢時,他們還會鳴笛催促,“滴滴滴”的喇叭聲和車輪壓過橋面的摩擦聲不絕于耳,讓不少行人感到不安。
4月15日,廣渠門外大街雙井橋西一座過街天橋上,電動自行車在橋面騎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我從這里路過基本上是三步一回頭,生怕后面有電動自行車騎得太快。上歲數了,又推著嬰兒車,實在躲不開?!笔忻駨埓髬尭嬖V記者,這座過街天橋是她和老伴兒去超市的必經之路,如果繞行東西兩側的路口需要多走十多分鐘,而這些天橋上疾馳的電動自行車讓她對安全問題深感憂慮。
張大媽擔心的現象并非特例。當天中午,記者在該過街天橋上進行蹲點統計,20分鐘內,所有通過的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騎行者中,僅有一位上了歲數的大爺選擇推著自行車通行,其他人均選擇騎行上下天橋。對于這種行為,多位路人都覺得不是很安全,“至少在上下坡處還是應該下來推著走”。
記者注意到,該天橋的各個坡道處都設有醒目的“非機動車推行”標識,橋面上也有相應的文字標識,不過很少有騎行者會留意。
為什么這座過街天橋上會有如此多電動自行車任意騎行?記者發現,廣渠門外大街南北兩側分布著多個大型社區,居民眾多;該過街天橋東北方向就是一家大型購物商場,餐飲商戶密集;道路中央是綠化隔離帶,東側的雙井路口信號燈等候時間較長。因此,從這座過街天橋穿行,是許多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捷徑”。每到用餐時段和早晚高峰時期,市民通勤出行和外賣配送的電動自行車就會在此“扎堆兒”出現。
另外,這座天橋的坡道平緩、寬敞,維修后的橋面防滑效果較好,有利于電動自行車騎上騎下。“我從來沒看到有推著電動車從這里經過的,都是直接騎行?!币晃唤洺T诖送ㄐ械耐赓u騎手表示,因為擔心送餐超時,騎車從天橋過就省得等紅綠燈了,不過他也坦言,確實擔心碰到行人,所以肯定會躲著點。
■ 探訪二:北三環中路過街天橋
鮮有騎行者下車推行,“極限”錯車不時上演
在北三環中路的安華橋和安貞橋之間,有一座人流量很高的過街天橋。作為連接北三環南北兩側的重要通道,該天橋是不少周邊居民和外賣員的必經之路。
4月15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天橋坡道起點處有明顯的“非機動車推行”提示牌,但鮮有騎行者自覺遵守,只有個別騎著共享單車上橋的市民,行至一半蹬不動了才會下車推行。
坡道上,快速行駛的電動自行車一輛接著一輛,還有上下行的電動自行車上演“極限”錯車時刻,雙方甚至都要貼在一起了。此外,由于過街天橋上存在一定視野盲區,部分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有時未能提前發現前方行人,出現緊急閃避的情形。
4月15日,北三環中路,多輛電動自行車在過街天橋的坡道上騎行,一旁就是“非機動車推行”的提示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對于為何要騎行通過該天橋,記者也采訪了多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一位女士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其實知道相關規定,但主要是圖方便。另一位男士也坦言,自己確實知道過街天橋上不能騎電動自行車,但看到大家都在騎,感覺應該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是在上下坡的時候會更加小心一些。
記者注意到,像北三環這樣的城市環路,路面上可供通行的路口距離較遠,繞行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所以騎行者們多選擇直接從天橋通過,這樣最方便。此外,由于電動自行車自重較大,推行過天橋并不輕松。騎行者們普遍表示,從天橋騎行是穿越北三環路的“最優解”。
■ 探訪三:南三環西路過街天橋
中間臺階、兩側窄坡,多數騎行者推車上下
目前,北京的過街天橋設計類型多樣,除了一些新修建的天橋具有寬闊、平緩且較長的坡道外,也有不少過街天橋采用的是“中間臺階、兩側坡道”的設計,雖然整體坡度比較平緩,但兩側坡道較窄,基本上僅能滿足電動自行車推行通過。
4月15日下午,記者在南三環西路的一座過街天橋上看到,該天橋擁有陡、緩兩種通道可供人們上下,通道中間是臺階,兩側為狹窄的坡道。
不少電動自行車騎行者選擇在此處穿越南三環。記者觀察了約20分鐘后發現,由于坡道較窄,僅有兩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上坡時沒有下車,一邊操縱著車輛“電門”,一邊用腳尖點地保持平衡,緩慢地騎上過街天橋,其余騎行者都是直接下車推行。
4月15日,南三環西路一座過街天橋上,市民推車順著較窄的坡道下橋。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對于這樣的設計,有騎行者表示不太方便,“倒不是說必須得騎車上下天橋,但這坡道太過狹窄,電動自行車的自重現在又比較大,為了推行方便必須得擰著車把上的‘電門’,讓車輪也使點勁。一開始操作不熟練,電動車好幾次都滑到了臺階上。”
不過,記者注意到,雖然騎行者在坡道上基本是推行上下,但到了橋面平坦處,則立馬躍上車座,加速騎行。
■ 法規
非機動車騎行通過天橋,交警可開罰單
近日,北京交管部門梳理了一些容易被市民忽視的涉及非機動車的交通法規問題,再次明確告知公眾“非機動車不能騎行通過天橋”。
交管部門表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規定,非機動車通過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時,未下車推行,騎行通過的,交管部門將依法對駕駛人處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記者曾多次采訪交管部門對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的執法檢查,在日常執法過程中,交管部門主要針對的是重點道路、交通流量大的路口,以及一些安全隱患較為突出的點位,對于過街天橋上的電動自行車騎行問題,查處頻次確實相對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交管部門首次針對“電動車騎行橫穿過街天橋”行為進行執法是在2016年。當時,北京路面上的電動自行車數量開始攀升,違法行為也逐漸增多。
近年來,北京交通部門陸續對全市過街天橋進行改造,針對市民經常騎行通過的過街天橋,在坡道處加裝了“非機動車推行”的提示牌,進一步向市民普及交通法規。
一些天橋在改造后,不僅加裝了“禁止自行車電動車騎行”的提示牌,還增設了上下行分道線、指引標識和推行引導帶,規范天橋通行秩序,引導行人、非機動車各行其道,安全有序通行。
4月15日,廣渠門外大街雙井橋西,一過街天橋橋面上有“非機動車順序推行”的提醒。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 建議
交通專家:可降低電動車自重,增強騎行者遵規意愿
記者了解到,關于“過街天橋上電動自行車違規騎行”問題,近年來市民的訴求、反映較多,在一些重點區域也引起了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通過加派人員現場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在中關村地鐵站C1口外,有一條連接道路東西兩側的過街天橋,此前這座天橋上停放了不少電動自行車,一些外賣騎手也會直接騎行上下坡道。去年,海淀區城管委(交通委)協調屬地增派保安加強秩序維護,引導騎手在橋下停車位停放車輛,如果需要車輛上橋也必須推行通過。
短期內,相關管理措施的確可以對違規騎行行為起到約束作用,但要想從根本上治理這類亂象,還需挖掘騎行者的違規動因,了解他們的通行需求。
4月15日,北三環中路的過街天橋上,人流量較大,電動自行車在人群縫隙中穿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長期關注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問題,他認為,在北京現有交通路網條件下,非機動車跨越主干路和環路的通行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勢必導致電動自行車騎行通過天橋的現象存在。
楊新苗介紹,當下制約電動自行車合規出行的一個原因是電動自行車自重太大,動輒五六十公斤,已經出現了電動自行車“摩托化”的趨勢?!敖煌ǚㄒ幍拇_要求非機動車通過過街天橋時必須下車推行,但市民推行這么重的車上下坡確實也有一定難度,自然就會選擇更方便的騎行通過?!彼J為,可以推廣更加安全與輕量化的電動助力自行車,從源頭上改變電動自行車“摩托化”的趨勢,這樣也能進一步增強騎行者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愿。
楊新苗還建議,在規范好騎行秩序的同時,也應該充分重視騎行者的訴求。比如,可以對過街天橋做“人車分流”式改造,進行相應的安全隔離,使過街天橋具備一定的騎行通過功能?!爱斎?,首先是相關法規需要修訂和完善,同時過街天橋的設計也應該進行優化,比如減緩坡度、加大轉彎半徑、設置減速帶等。總之就是在滿足騎行通過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降低非機動車的通行速度,平衡好步行群體和騎行群體間的利益訴求?!彼f。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王巍 劉婧瑜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