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8日訊(編輯 李響)4月以來,對等關稅導致經濟預期波動,助推利率迅速下行,之后隨著市場流動性改善,市場買盤情緒從低點升溫,信用債換手率呈上升趨勢,搶券行情快速開啟。
財通固收統計數據顯示,4月第二周,金融債與非金信用債日均成交額為2577.5億元,環比對等關稅落地前一周,日均增加640.9億元。
“4月初美國超預期關稅政策落地后,信用短端收益被非銀資金快速TKN,目前短端的利差空間已經不大,詢價也很難,我們在加大5Y附近的絕對收益相對較高的擇券力度,從分位數來看,目前AA+級5年期品種信用利差相對較高”,有券商交易員表示。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信用債火熱的搶券行情預計仍將持續??紤]到二季度信用債大概率處于供需錯配狀態,國泰海通固收分析師張紫睿表示,信用債利差壓降空間仍在,表現或強于利率債。
在張紫睿看來,歷史季節性規律顯示,信用債供給常在一季度放量,而在二季度普遍回落,尤其5月,受到年報及一季報財務數據披露影響,往往是一年內信用債供給洼地。
Wind數據顯示,作為以往發行旺季,一季度非金融信用債累計發行規模3.21萬億元,仍出現同比10%的下滑,凈融資更是同比下滑42%至4438億元,其中城投債凈融資726億元,僅是去年同期的5成。而二季度初至今非金融信用債發行7515.21億元,也較去年同期13543.18億元大幅減少80.21%。
而需求方面,有業內人士指出,每年的4月債券的季節性效應都非常明確,即銀行理財的季節性配債規律。
“銀行理財是信用債的第一大需求方,而4月又通常是全年之中銀行理財規模增長最快的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增長之后傾向于買債,且以信用債為主,此外理財資金也會通過信用債ETF等方式增配,目前信用債ETF可通過質押式回購放大杠桿增厚收益,推升二級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4月的信用利差更傾向于收窄,帶來信用債相對于利率債更確定的機會。
機構的行為表現也可以窺探信用債搶配的火熱行情。數據顯示,3月第二周以來基金開始連續大幅凈買入信用債,截至4月13日,近6周累計凈買入信用債規模達2258.81億元,理財同期凈買入信用債也達到579.94億元。
“4月初美國超預期關稅政策落地,市場博弈情緒反復,利率短期或寬幅震蕩,而信用債票息確定性更高”,張紫睿表示。
在不少機構人士看來,目前信用短端絕對高收益品種已較為稀缺,后續供需失衡下的資產荒演繹或會慢慢驅動久期行情。行情或“由短及長”,機構可結合自身負債端穩定性和市場流動性變化,適度拉久期至3-5年左右增厚收益。另外持續跟蹤資金面邊際變化,若資金面回歸常態寬松,則可關注信用債杠桿套息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