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 通訊員 李晨曦)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及學習,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促進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穩步發展,學校舉辦的西安市西航二中教育集團漢都新苑中學校區2025年教研組精品課展示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中。4月7日至10日,學校數學、物理、化學教研組共進行了8節精彩課堂的展示。
各教研組立足學科本質,深研課標教材,以“個體精備+集體共創”模式重構課堂。通過“獨立初備-交互辯課-優化共案-個性創課”四階研訓,精準把握學情特征與核心素養落點。在“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引領下,教師們以問題鏈驅動深度學習,借思維導圖貫通知識網絡,依托真實情境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使課堂呈現蛻變。
本次精品課展示活動采取評委評分制,評委由跟組領導、學科組教師代表、行政領導代表組成。評委老師們秉持公正原則,根據評分標準,對課堂進行細致評價。
數學組 授課教師:楊曉悅(高中數學)
本節課通過生活化情境、實驗探究和數學文化滲透,基本實現了知識目標的落實,但在復雜問題解決和分層教學上仍需改進。未來教學中,將進一步強化“轉化與類比”思想的滲透,利用信息技術化解空間想象難點,同時設計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授課教師:陳維(初中數學)
在本節課中,陳維老師以經典的“胡不歸問題”為載體,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三角函數”和“點到直線的垂線段最短”解決最值問題。胡不歸問題源于一個古老傳說,它體現了人們在面對復雜路徑選擇時的困惑與智慧。通過將其抽象為數學模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讓他們體會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授課教師:陳淑鳳(初中數學)
本節課聚焦中考測高問題,課堂旨在讓學生掌握測高基本方法,識別模型特征,熟練運用邊角關系建方程。 培養轉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能力,提升解題技巧與應試能力。
課堂上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一些常考的模型特征,讓學生對模型熟記于心。接下來鏈接中考,分別練習以利用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數和兩者結合的題目。讓學生能在題干中提取有效信息,識別考查的模型,列出方程進行求解。
物理組 授課教師:王瀟(高中物理)
本節課圍繞萬有引力定律展開教學。先回顧開普勒三大定律,為新課奠基。接著,引導學生推導行星與太陽間引力,培養其邏輯和數學能力。講解萬有引力定律時,詳細闡述內容、表達式、適用條件,并通過典例加深理解。月 - 地檢驗環節,讓學生猜想、計算、驗證,感受物理規律的統一性。之后,通過典例分析強化定律應用。課堂小結梳理重點知識,課后布置分層作業鞏固所學,同時安排拓展學習任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科學發展的認識 。
授課教師:張藝瀟(初中物理)
本次課程圍繞“熔化”展開,通過海波和石蠟的實驗,讓學生了解熔化特點,區分晶體和非晶體,掌握熔點及熔化規律等知識。并結合生活、古代和現代應用案例加深理解。最后布置制作凍豆腐的實踐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授課教師:梁宇(初中物理)
本次課程圍繞“升華和凝華”展開,通過潑水成冰、干冰降雨等內容的應用和解釋,讓學生深入理解升華和凝華。最后布置制作自制“霜”的實踐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化學組 授課教師:贠昕祎(高中化學)?
本次“原電池”授課以“化學反應驅動,電車馳騁未來”為主題,圍繞四步展開教學。從電動小車情境引入,引導學生通過搭建原電池模型、探究pH變化等實驗,理解原電池的構成與原理,掌握電極反應規律。學生在設計原電池的過程中,探究其構成條件,學會控制變量法。課程還結合新能源技術,讓學生認識化學對能源發展的價值。最后通過遷移應用和水果電池的開放性作業,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實踐的能力。
授課教師:秦宏宇(初中化學)
本次精品課通過兵器這個大情境,復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并且通過實驗探究比較了不同金屬活潑性的強弱,最后通過中考題實戰演練進行鞏固強化,總體來說學生收獲滿滿,也感受了化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在“匠心筑夢 教以精品”活動主題的引領下,數學、化學、物理學科組,帶來精彩紛呈的課堂展示。這不僅是教師間教學技藝的切磋舞臺,更是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能量源泉。讓大家心懷熱望,翹首以待更多精研課堂迸發耀眼光芒,攜手共譜教育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