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海車展還有幾天,工信部一紙通知讓車企們連夜改文案。4月16日晚,一則關于“禁止智駕夸大宣傳”的公告沖上熱搜,直接叫停車企的“L2.9999級”“閉眼開”等話術。過去兩年,因過度營銷導致的智駕事故頻發,消費者被“自動駕駛”誤導險些喪命的案例屢見不鮮。這場遲到的整頓背后,藏著哪些行業真相?駕駛人未來該警惕什么?
該消息像一盆冷水澆在狂熱的智駕賽道上。過去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詭異現象:車機屏幕越做越大,激光雷達越裝越多,宣傳話術越來越離譜。
某車企CEO曾在發布會上宣稱“高速全程零接管”,結果用戶實測時系統5分鐘誤判3次;另一品牌把L2級輔助駕駛包裝成“自動駕駛”,導致車主在高速上睡覺被追責。據統計,2023年因誤用智駕功能引發的交通事故同比激增47%,其中80%涉及宣傳誤導。
工信部此次劃出四條紅線可謂刀刀見血。最致命的當屬第三條:“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這意味著那些“全球最強算力”“有路就能開”的標語將徹底消失。華為鴻蒙智行反應最快,余承東在4月16日新品發布會上,把宣傳語改為了“智駕領航”,并將宣傳重點轉向“安全兜底”。這種轉變背后藏著殘酷現實:當前國內量產車型最高僅達到L2+級,駕駛人仍是法律意義上的唯一責任主體。
消費者最需要警惕的是“文字游戲”。某新勢力銷售顧問曾私下透露:“培訓時要求把‘自動’換成‘輔助’,但客戶問能不能放手,還是要暗示‘系統很聰明’。”這種擦邊球話術即將失效。
根據新規,車企必須明確告知系統邊界——比如城區NCA只能覆蓋85%道路,雨霧天氣可能降級。更狠的是第四條:車企要對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負全責。這意味著過去“硬件預埋、軟件OTA畫餅”的套路行不通了,裝4個激光雷達卻只開放30%功能的車型可能面臨監管重罰。
法律界人士算了一筆風險賬:若駕駛人開啟輔助駕駛后刷手機出事故,不僅要承擔主要責任,還可能因“危險駕駛罪”面臨刑責。此前浙江一起特能拉追尾案中,車主雖開啟Autopilot,但因未握方向盤被判賠償數十萬。公安部交管局明確提醒:“方向盤后的活人永遠是最后一道防線。”
這場整頓來得正是時候。上海車展上,原計劃發布的20余項“顛覆性智駕技術”已有三分之一緊急降級表述。業內人士預測:未來車企競爭將從“吹牛大戰”轉向“實測PK”,無圖智駕落地進度、危險場景接管率等硬指標將成為新擂臺。而對消費者來說,記住三個關鍵詞就能避坑:L2級≠自動駕駛、手不離盤、眼不離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