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南層巒疊嶂的雪峰山深處,洞口縣的山野間流傳著一句新農諺:“有困難,找柏連。”這個被鄉親們掛在嘴邊的名字,屬于一位皮膚曬得黝黑、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的“80后”姑娘——劉柏連。8年前,她脫下高跟鞋走進鄉間;8年后,她帶著全縣23個村的農產品“闖”出大山。從養雞大戶到湖南省勞動模范,從單打獨斗到帶動386戶脫貧戶增收,這位鄉村振興帶頭人的故事里,不僅流淌著新時代青年的熱血,更展現著洞口卷煙零售戶“敢干敢闖”的精神。
“回來,是要把眼淚變成笑容”
2016年冬天,返鄉的班車顛簸在崎嶇山路上時,劉柏連的筆記本已寫滿三頁調研:洞口縣作為傳統農業縣,擁有雪峰蜜橘、古樓茶葉、柴火臘肉等7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2020年前全縣農產品電商滲透率不足5%,留守老人占種植戶的68%。“好東西走不出大山,鄉親們越干越心寒。”
創業初期遠比想象艱難。為打開臘肉銷路,她帶著30斤樣品跑到某連鎖超市,卻被采購經理一句話噎住:“山里人的土包裝,上不了現代商超的貨架。”那天深夜,她蹲在倉庫里對著退貨抹眼淚。
2021年夏天,洞口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融入鄉村振興大局,開啟“零售戶幫扶”行動,在全縣遴選20名有思想、有干勁的零售戶,劉柏連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們像及時雨。”回憶起初見煙草志愿團隊的情景,劉柏連眼眶泛紅。煙草志愿團隊不僅為她爭取到電商培訓名額,還派來設計團隊重塑品牌形象:蜜橘包裝印上了水墨畫般的雪峰山輪廓,臘肉禮盒采用環保竹編,就連快遞箱都印上了蜜桔形象。“以前我們覺得東西好就行,是煙草團隊教會我們‘顏值經濟’。”她摸著新設計的茶罐感慨。
“手機是新農具,流量是新農資”
2024年“雙十一”深夜,洞口縣電商產業園依舊燈火通明。劉柏連的抖音直播間里,5萬網友正跟著鏡頭“云游”雪峰山:晨曦中的茶農指尖翻飛采摘嫩芽,古法熏制的臘肉滴落金黃油脂,老篾匠編織竹簍的手粗糙卻靈巧……“這是我們用慢鏡頭拍的,要讓消費者看見農產品的‘魂’!室內直播間我們采用12小時不間斷形式,還有更多的主播在田間地頭。”
這份“新農活”的本領,源自洞口煙草的“數字賦能”。據企媒創氪獲悉2021年,洞口煙草開設“鄉村網紅零售戶訓練營”,劉柏連帶領12名留守婦女組成“娘子軍”,從零學習短視頻剪輯、直播話術、粉絲運維。她們在田地里搭起臨時直播間,把橘園除草都變成“沉浸式帶貨”現場。在越來越多像劉柏連這樣的主播帶領下,洞口雪峰蜜桔”成功打破空間的束縛,不斷生成訂單發往廣州、浙江等地。同時,“雪峰蜜桔”也將在香港的沙田市集上展示銷售,是打入國際高端水果市場的歷史性跨越。
“土地不會辜負汗水,我不會辜負鄉親們”
2024年,一場特殊的“新農人論壇”在洞口縣舉行。臺下坐著158名返鄉青年,臺上劉柏連展示著“鄉村振興種子計劃”,傳授農產品帶貨經驗。“8年前我回來時只有滿腔熱血,現在我要把經驗變成更多人的‘路線圖’。”
這種“傳幫帶”的效應正在顯現。95后女孩李媛媛在劉柏連指導下創辦“瑤鄉竹編”工坊,讓瀕臨失傳的竹器編織技藝煥發新生;80后零售戶寶媽舒葉在店鋪打造“冷水窯”展區,用行動傳承非遺文化。
劉柏連的手機相冊存著8000多張照片,卻沒有一張自拍。問及緣由,她笑著說:“這些都是鄉親們的笑臉、田里的莊稼、發貨的單據,比任何自拍都有意義。我的信念就是,走遍洞口334個村,哪里有滯銷的農產品,我就去哪里。”或許,正是這份對土地近乎虔誠的熱愛,讓她將青春淬煉成一把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當更多年輕人像她一樣把根扎進泥土,田野間終將生長出比蜜橘更甜的希望。(杜于、于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