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享幾個相關信息。
1.“路透社”2025年4月17日消息:2025年4月16日(周三),工業和信息化部與近60名汽車制造商代表舉行會議,會議上對車輛廣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宣傳駕駛輔助功能時,禁止使用“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等術語,并將加強對此類技術升級的審查(該信息來自網絡,請注意甄別)。
2.“快科技”4月17日消息,近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眾號發文稱,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功能使用須謹慎,呼吁用戶警惕“高階智駕”陷阱,強調輔助駕駛≠自動駕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若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虛構、夸大輔助駕駛功能(如將L2級輔助駕駛描述為 “自動駕駛”),誤導消費者購買,市場監管部門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對虛假宣傳行為處以廣告費用5-10倍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若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后果(如引發交通事故致人傷亡),可能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可對責任人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機動車駕駛人始終對車輛運行安全負主體責任。當前我國道路通行環境下,市面量產汽車仍處于2級輔助駕駛階段,系統僅提供有限的輔助駕駛功能。
這次小米汽車的事故之前,2025年2月28日工信部已經公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與技術指南》,白紙黑字地規定,車企給輔助駕駛功能起名字、打廣告的時候,不能讓人誤以為是自動駕駛。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越來越火,某些車企的宣傳也越來越玄乎。
這些汽車廣告的宣傳文案著實讓人興奮,最終卻因為給消費者造成了誤導,以至于事故屢屢發生。
更諷刺的是,沒有出事故之前,廣告吹得天花亂墜,出事后馬上改口“這只是輔助駕駛”。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是在讓消費者用生命的代價來幫著企業做義務測試。
怪不得有人說,智能駕駛本質上就是“車企負責吹牛,車主負責買單”。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這種“浮夸之風”在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愈發泛濫。曾有業內人士私下說:現在不吹智能駕駛,經銷商展廳都沒人進來。現實中卻是,展廳里銷售人員滿嘴跑火車,在車主使用手冊里卻用蠅頭小字寫著本功能需駕駛員全程監管。
通過“文心一言”,筆者搜索了2025年使用“智能駕駛”或“自動駕駛”詞匯的汽車廣告典型案例,涵蓋多個主流品牌:
(注:廣告中的“智駕”在筆者看來就是“智能駕駛”的簡稱)
一、比亞迪: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2025年全系搭載)
官方視頻發布于2025年2月,B站、抖音等平臺可搜索“比亞迪天神之眼”獲取實測視頻。
官方宣傳語:“高階智駕普及,全民智能出行時代來了!”
二、小鵬汽車:2025年品牌宣傳片(AI與智駕結合)
2025年1月發布,官網及懂車帝等平臺可查看宣傳片。
官方宣傳語:“向下扎根,向上盛放!引領AI技術新時代。”
三、吉利:“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發布會(2025年3月)
2025年3月發布會視頻可在易車網、吉利官網獲取。
官方宣傳語:“智能駕駛新紀元,未來出行新標桿。”
四、嵐圖夢想家:智能駕駛功能廣告(2025年2月發布)
新片場等平臺可觀看TVC廣告,搜索“嵐圖夢想家智能駕駛”獲取。
五、長安汽車:天樞智駕系統(2025年技術展示)
B站等平臺可搜索“長安天樞智駕”獲取技術解析視頻。
官方宣傳語:“科技長安,智慧伙伴。”
從上述廣告中可以看,國產汽車企業一個比一個牛逼,一個比一個敢吹。
我們是不是應當期待點什么呢?
繼續簡單盤點一下國際品牌的相關動態。
●奧迪2025宣傳片:
強調“駕駛體驗定義旅程”,給大家畫了一大餅,預告未來車型將整合AI交互功能。
奧迪全球官網及新片場平臺。
●大眾ID.3聰明款(2025款):
升級智能配置(語音控制、自動駕駛輔助),廣告中車輛自動跟車、泊車入位。
微博及大眾中國官網。
看來,在中國市場,國際品牌也開始入鄉隨俗,學會吹牛逼了。
附:自動駕駛等級標準及獲得認證證書情況
標準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 International)制定,分為L0-L5六個等級。L0代表沒有自動化,而L5代表完全自動化,即在所有條件下都能實現無人駕駛。這個標準被廣泛用于描述不同級別自動駕駛的功能和能力。
標準自于2014年首次發布,至今已經多次更新。
2021年5月,SAE International 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共同宣布了對于J3016標準(駕駛自動化系統分類標準)的更新,力求更精確地定義自動駕駛的不同等級,特別是對L3和L4級別之間的區別進行澄清。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根據公開資料及行業認證信息,截至2025年4月,國內車企在SAE International與CATARC自動駕駛等級認證方面的進展如下:
(注:CL2級認證證書有效期為2年,獲證后18個月內接受監督檢查,包括跟蹤檢查和抽樣測試)
獲得CL2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的車型
2020年首批認證:
紅旗H9(中國一汽):獲CL2級智能行車/泊車認證。
埃安LX(廣汽新能源):支持L2+級輔助駕駛功能。
奔騰T99(一汽奔騰):通過CL2級安全及功能測試。
2021年第二批認證:
嵐圖汽車(東風集團):全系車型通過CL2級認證。
比亞迪部分車型:如漢、唐系列,支持DiPilot智能駕駛系統。
廣汽埃安AION系列:升級ADiGO智駕系統,通過CL2級泊車認證。
自此以后,查詢不到其他國產車型獲得CL2級認證證書!
CL3級自動駕駛認證情況查詢:
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
2023年12月,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成為首批獲批北京市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高速公路道路測試牌照的車型之一。這意味著車輛已具備在特定條件下開展L3級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資質,但需注意,這是測試牌照,而非正式的CL3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
截至2025年4月17日,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已具備L3級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并通過了相關道路測試,沒有正式的CL3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相關信息。
廣汽集團首款L3級別汽車(計劃于2025年內上市)
根據公開信息,廣汽集團首款L3級別汽車已通過工信部(?)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獲得L3準入資質的乘用車產品,具備CL3級自動駕駛認證的技術能力和資質,但正式的CL3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頒發時間需以官方公告為準。
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搭載于S級油車及EQS級電車)
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DRIVE PILOT)在2021年12月成為全球首個通過聯合國《自動車道保持系統(ALKS)》L3級別自動駕駛認證的汽車系統,并在德國市場獲得合法上路資質。
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已在德國和美國獲得L3級自動駕駛認證,但在中國市場的CL3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尚未頒發。由于中國市場政策限制,具體認證時間尚不明確。
奔馳明確在特定條件下(高速公路不超過95公里/小時)承擔自動駕駛責任,但駕駛員需在系統提示時接管車輛,否則仍需承擔責任。
其他品牌CL3認證情況
奔馳:已通過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國認證,成為全球首個獲得L3級自動駕駛認證的車企。
寶馬:在中國獲得L3級高快速路測試牌照,并在德國通過認證,成為首個在中國開展L3級測試的外國車企。
本田:在日本獲得L3級自動駕駛認證,成為全球首款量產L3級自動駕駛汽車。
特斯拉:截至2025年4月17日,特斯拉尚未獲得國內CL3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合規性、數據跨境傳輸風險以及硬件設計標準不符。
綜上,目前國內銷售的所有號稱“自動駕駛”的汽車,僅查詢到6個車型獲得CL2級自動駕駛認證證書(后續跟蹤檢查和抽樣測試未查詢),尚無任何車型獲得CL3自動駕駛認證證書。如果出現交通事故,駕駛員要負全部責任。
關于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認證情況,查詢結果如下:
根據公開信息,截至2025年4月,小米汽車未公開宣布獲得CL2級認證證書。其首款車型SU7系列雖全系標配L2級輔助駕駛功能(如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但未明確任何與認證有關的進展。
聲明:以上信息均來自網絡查詢。
你還敢相信他們的廣告嗎?
鄭重提醒:
市場中絕大多數宣稱能實現“L2.X”自動駕駛功能的,都是L2級別,即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駕駛員仍需主導車輛行駛,只有在特定情況下,如自動緊急制動、跟車、泊車,駕駛員雙手可暫時的離開方向盤,且駕駛人要為車輛最后的行駛行為承擔責任。
要命的是,只有區區6個車型在4年前獲得了自動駕駛認證證書!
何時能夠杜絕“車企負責宣傳,車主負責買單”的情況?
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