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文化書院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積極作用,洋湖鄉積極探索“文化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建模式,一座座文化書院正以接地氣、聚人氣、有朝氣的時代筆觸,畫出充盈群眾精神內涵的“最大同心圓”,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
舉辦閱讀分享活動,開啟知識新視野。洋湖鄉將閱讀作為提升群眾素養的重要抓手,常態化舉辦閱讀分享會。文化書院涵蓋農業技術、黨史學習教育、文學經典、少兒讀物等各個類別書目,群眾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書。此外,還經常開展閱讀分享活動,群眾圍坐在書院一隅,交流讀書感悟:老黨員結合黨史書籍講述紅色故事,種養戶交流農業技術書籍中的實用知識,孩子們則用童真的語言推薦童話與科普讀物。文化與閱讀深度融合,讓知識的燈塔照亮鄉村發展之路,營造出全民學習、積極向上的濃厚氛圍。
組織各類集體活動,凝聚鄉村向心力。文化書院化身集體活動的“大舞臺”,每逢傳統節日與重要紀念日,便精心組織各類特色活動。三八婦女節期間,洋湖鄉廟五莊村文化書院同樣熱鬧非凡。村婦聯組織了“巾幗風采展”活動,為女性村民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村民們相互交流、學習,歡聲笑語不斷。文化融入活動,讓村民在參與中傳承民俗文化,增強彼此間的情感交流,使鄉村向心力愈發強大,村莊凝聚力顯著提升。
開展文化宣講活動,傳遞時代“新聲音”。日常宣講活動在洋湖鄉文化書院有序推進,成為傳播先進思想的重要渠道,宣講內容緊扣政策解讀、道德規范、文明新風尚等主題。宣講員以接地氣的話語,將黨的最新政策、社會正能量傳遞至村民心間。通過宣講,群眾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惠農政策有了透徹理解,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等文明觀念深入人心。文化與宣講結合,讓先進思想如春風化雨,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
充分發揮陣地作用,激發鄉土人才創造活力。洋湖鄉在廟五莊村文化書院打造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基地,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魯北技師學院等聯合開展技術指導和職業農民培訓,培養各類“土專家”“田秀才”。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培養理論宣講骨干,持續傳播黨的理論政策、傳承紅色故事和分享百姓身邊故事,把鄉村文化送進千家萬戶,逐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舉辦全鄉文藝骨干培訓班提高群眾文化素養,通過排練、演出、交流等形式,培訓村級民間文藝愛好者300余名,國家級非遺項目“鼓子秧歌”傳承人王貴普被評選為“2024年度濱州市十佳非遺傳承人”。
以文鑄魂以文培元,推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洋湖鄉建強群眾文化活動陣地,不斷完善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引領帶動作用,開展“最美家庭”尋找,“好婆婆”“好媳婦”“特色庭院”等推薦文明實踐活動,引領精神文明新風尚。組織百姓舞臺、送戲下鄉等文藝活動。大力發展“觀光采摘式農業”“體驗式農業”和“節會農業”,連續多年舉辦“農民豐收節”“芍藥文化節”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精心打造紅色文化展廳,以革命故事講解、紅色文化研學為載體,引導群眾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非遺文化,持續提升廣大群眾對傳統文化的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開展鼓子秧歌“政府+協會”聯合培育行動,持續擦亮“鼓子秧歌之鄉”文化名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洋湖鄉鼓子秧歌隊先后赴淄博等地交流演出10余場,承辦2024山東鄉村文化旅游節“舞動千萬家”啟動儀式,舉辦“第二屆芍藥文化旅游季”活動,吸引游客近10萬人。
洋湖鄉的文化書院建設,正以各種活動形式成功激活鄉村文化活力,推動文化建設持續升級,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接下來,洋湖鄉將持續深挖文化融合潛力,不斷豐富文化實踐形式,讓文化成為鄉村發展最亮麗的底色,助力鄉村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 姚行彬 通訊員 吳文娟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