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房子?好房子有什么標準?”
“掏空六個錢包買的房子,這就要被淘汰了?”
自從住建部提出“好房子”概念,有關“好房子”的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
沒買房的不知該怎么挑選好房子,怕剛買就被淘汰。已買房的更是怕被背刺,擔心房價繼續往下掉。
那么,這波“好房子”到底是真革命,還是虛張聲勢?是否真會對二手房產生影響?
01.
政策出臺
為“好房子”確立底線
繼住建部3月發布《住宅項目規范》后,4月初,浙江出臺《浙江省住宅品質提升設計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
來源:浙江省政務網
該《導則》從多維角度出發,推進提升居住體驗。
首先,從關注度較高的“住宅層高”來看,《導則》規定新建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米,設有地暖、戶式中央空調系統的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5米。(《住宅項目規范》規定,臥室、起居室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6米)
相比浙江2017年版《住宅設計標準》規定的“住宅層高不宜小于2.8米”,此次規定將層高足足提高了20厘米。
層高提高到3米后,即使后期業主裝修時鋪地暖、做吊頂,凈層高依然會較高,不會讓人覺得壓抑。
另外,層高也會影響室內進光亮,一般層高越高,室內的采光也會更好,居住更加舒適。
層高示意圖 圖片來源網絡 僅供參考
從“噪音消減”方面來看,《導則》也提到了多個規定。
- 住宅樓面板、屋面板厚度不應小于12厘米
- 分戶墻墻體厚度不應小于24厘米
- 衛生間宜采用同層排水技術
- 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和鐵路(含城市地上軌道交通)沿線兩側的首排住宅建筑,其朝向噪聲源一側的外門窗應采用三玻兩腔等有效的隔聲降噪措施
其中樓板、分戶墻厚度增加,可以減少鄰居搬動家具、談話、走動時帶來的噪音影響。
衛生間同層排水相比傳統的隔層排水,不僅可以減少用水時帶來的噪音,后期滲漏維修也更加方便。
排水示意圖 圖片來源網絡 僅供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住宅項目規范》中,對噪音還有“分貝值”的相關規定,這也能切實減少鄰居之間噪聲的干擾,更好地保障了居家生活的“靜謐性”。
來源:住建部
除了上述規定,《導則》還提到了以下多個相關規定,來保障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 高層住宅應設置架空層
- 陽臺進深不應小于1.3米
- 車位尺寸不應小于 2.50米×5.50米
- 公共電梯內應設置智能分析和報警等措施,防止電動自行車進入
- 存在高空墜物的風險區域應設置 7×24h 的動態監控
- 采用保溫漿料和保溫板等形式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時,不應采用涂料或飾面磚作為外墻飾面材料
- 住宅套內應設置緊急呼救報警裝置
由此可見,這次“好房子”標準的出臺,是推動房子從“生存容器”到“生活容器”的一次變革。
02.
“好房子”來了
會影響二手房市場嗎?
基于《導則》的標準和內容,部分購房者認為,重點還是看價格。
比如購房者在購買“老破小”前就知道“新房”在質量、居住舒適度等方面會優于“老破小”。
但受制于“預算”,部分購房者無奈只能選擇價格更低且地段較好的“老破小”。
紹興快閣苑小區 來源:浙江建設
其次,對現有的“品質類”項目,影響有限。
近兩年,紹興已掀起“卷”品質的風潮,不少開發商紛紛給產品做起加法,如:
小區門頭越做越闊氣;地下車庫配上了“星空頂”;架空層功能越來越齊全;外立面配備鋁板;小區內配泳池、健身房......
這類房子本身就是開發商“自主升級后”的產品,某些設計理念早已與“好房子”相匹配,甚至超過了標準規范。
比如寶業大坂綠園項目,采用的就是同層排水,而且項目層高達到了3.1米,超過《導則》基礎標準。
寶業大坂綠園實景圖
要說影響較大的,或許是近郊的“剛需房”。
非核心區土地供應量充足,有足夠的空間建造“好房子”,加速“品質分化”。
同板塊新房/次新房若在價格上沒有優勢,購房者自然會更傾向“好房子”。
不過“好房子”從出現到成規模,中間仍有一個過渡期,若供應量少,其定價雖然會高,但規模上仍屬于小眾市場,對全盤影響不大。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
那么,你期待“好房子”入市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