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農歷三月十五,是威縣孫家寨村舉行“孝心餃子宴”的日子。
雖然天公不作美,刮起了大風,但還是有一百多位老人陸續趕來參加。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付宏偉從一大早就忙起來了,和志愿者們一起和面、剁餡、搟皮……
為了讓老人們吃得舒坦,當天的餃子宴特意改到室內進行。熱騰騰的餃子一上桌,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付宏偉來到桌邊,陪老人們邊吃邊聊。
“叔兒,今天的餡是芹菜肉,味道怎么樣?”
“香,好吃!”
“嬸兒,咸不咸?”
“不咸不淡,正好哩!”
每月初一、十五辦一場“孝心餃子宴”,在孫家寨村已經持續了十多年。
作為發起者和組織者,付宏偉為啥要辦餃子宴?這要從14年前說起。
大學畢業后,付宏偉在石家莊從事醫藥銷售工作。工作忙了,回家的時間就少了。2010年冬天,付宏偉的父親突發心臟病,被村民送到醫院,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趕回去的路上,我真怕啊,怕來不及給父母盡孝。”所幸,父親搶救過來了。付宏偉思量再三,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蒸蒸日上的事業,回老家陪伴老人。
3月29日,農歷三月初一,在威縣孫家寨村舉行的“孝心餃子宴”上,付宏偉(中)給老人們端餃子。張翼攝
回到村里后,付宏偉每天守著父母,給他們做飯,陪他們聊天。他發現,村子里像自己父母一樣的老人還有很多。
“做一家的飯也是做,干脆多做點,給老人們送飯。”從那時起,付宏偉開始給8位孤寡老人送飯,一送就是8年。
一邊送飯,付宏偉一邊進行摸底。全村1300多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平時沒有和兒女住在一起的有100多位,這個數字讓他感到有些吃驚。
“這些老人不但需要照顧,而且精神上很孤獨。”付宏偉想,能不能辦一個餃子宴,把老人們都請來吃餃子,還能讓大伙兒一塊兒聚聚。
消息一傳出,立馬在村里引起了爭議,有人說他“發神經”,有人說他出風頭。付宏偉不辯解,他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十多年來,每逢初一、十五,孫家寨村就像過節一樣熱鬧。不光本村的老人,十里八鄉甚至外地不少老人都專門趕來體驗,最多時有2000多人,幾萬個餃子擺在一起,十分壯觀。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讓我最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村民和志愿者加入進來。”付宏偉說,他們幫著包餃子,義務演出,還給老人理發、義診。
“2012年9月13日,付維東,大豆油一桶;2025年1月17日,付學普,面粉一袋……”4月14日,記者在孫家寨村村委會看到三本愛心冊,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村民和愛心人士的捐贈情況。付宏偉說,東西不在多少,關鍵是一份孝心。
2016年,付宏偉當選孫家寨村黨支部書記后,孝道村建設加快推進。在他帶領下,村里建起“老人洗澡堂”“空巢老人服務站”,辦起孝道講習班。
如今,孝道講習班已經辦了上百期,從這里走出近萬名學員,有中小學生、有干部、有群眾、有企業家,他們在全國各地成為孝道文化的傳播者,還有很多單位把孫家寨村列為孝道教育基地。
記者行走在孫家寨村街頭,隨處可見以孝道文化為主題制作的景觀小品、宣傳畫和標語。
為培育文明新風,村里每年還舉辦慈母孝子評選,評上“慈母之家”“孝子之家”的模范掛匾戴花,頒發獎品,讓道德模范成為大家身邊的榜樣。
“孝道就像我們村的‘魂’,村子還是那個村子,民風村風卻已煥然一新。”付宏偉說。
付貴崗夫婦原來一直在外地打工,一次回家時趕上“孝心餃子宴”,老人們開心的笑容讓兩口子很受觸動,他們決定回到村里,時時孝敬父母;付生堂老兩口只有一個女兒,嫁到了鄰村后每月回家看看,去年女兒把他們接到身邊,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
讓老人們過得更幸福,付宏偉沒有停下腳步。
近年來,孫家寨村成立了孝道村種植合作社、農產品銷售公司,注冊了“孝道村”商標,讓閑不住的老人參與村莊文化旅游發展,日子更充實了,口袋也鼓起來了。
“目前,我們正積極打造‘孝道文化小鎮’,把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付宏偉說,做一顆傳播孝道的種子,帶動更多人知孝、懂孝、行孝,是他一輩子的事業。(河北日報記者 劉榮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