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檢查是行政執法的重要方式,對引導規范企業合法經營、預防糾正違法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其工作面廣量大,直接關系著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在17日的“黑龍江省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有關舉措新聞發布會”上,省司法廳廳長崔永洪作了主旨發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劉猛、省營商環境局副局長李暉圍繞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崔永洪介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涉企行政檢查工作。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舉措。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黑龍江省貫徹執行國辦意見的任務分工方案,對行政檢查進行全方位、全鏈條、全覆蓋規范,一共25項工作措施,可以概括為“三個明確”“四個嚴格”。
“三個明確”:一是明確檢查主體。檢查主體嚴格限定為具有行政執法權的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及受委托的組織,且檢查主體資格必須依法確認并向社會公告。二是明確檢查事項。行政執法部門必須對本領域現有檢查事項進行梳理,沒有法定依據的一律清理,法定依據變化的一律調整,沒有成效的一律取消;必須將行政檢查事項向社會公布。三是明確檢查方式。行政檢查能合并的合并,能聯合的聯合,能通過書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監管等方式監管的,不得入企實施現場檢查。
“四個嚴格”:一是嚴格檢查標準、程序。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相關部門公布的行政檢查標準,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實施檢查。二是嚴格控制專項檢查。對某一地區、某一領域的突出問題實施專項檢查,必須經評估符合監管需要,必須嚴格控制數量、范圍、內容和時限,必須擬訂檢查計劃并報批準和公示。三是嚴格規范檢查行為。必須做到“五個嚴禁”:嚴禁逐利檢查,嚴禁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嚴禁任性處罰企業,嚴禁下達檢查指標,嚴禁變相檢查。四是嚴格落實責任。緊盯社會關切,暢通企業投訴舉報渠道,拓寬線索來源。創新監督方式,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及應用。
市場監管部門如何在嚴控檢查頻次的同時確保檢查質量,使監督檢查既精準高效,又為企業營造更寬松的發展環境?劉猛介紹,省市場監管局遵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根據不同領域特點和風險程度,區分一般領域和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后果、涉及安全的重要領域,分別確定監管內容、方式和頻次,著力提升事中事后監管精準化水平。
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牽頭在市場監管領域創新推出部門聯合雙隨機“一業一查”,優化整合38個部門、90個行業領域、753個檢查事項,實現優化整合后的跨部門檢查事項“一次查”。
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整合數據資源,歸集中省直部門23個系統、4.28億條數據,形成257個資產目錄,選取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黑名單、信用修復等數據,應用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方法,建立涵蓋各類經營主體的通用型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
加強特殊行業、重點領域監管。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食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依法依規實行全覆蓋重點監管,并嚴格規范監管程序。
在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中,黑龍江省如何強化數據共享應用,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又提升行政效能?李暉介紹,省營商環境局會同省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積極探索通過數字化方式創新涉企執法監督,有效提升執法監督的時效性、精準性、協同性。
全面規范涉企行政執法事項。全面梳理執法事項名稱、實施主體、實施依據等核心要素,實現省市縣三級執法事項全量標準化管理;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依法依規及時調整執法事項要素,依托省權責清單管理平臺,實現執法事項調整全程規范化、數字化管控。
強化涉企執法數據支撐保障。對全省24朵政務云算力統一調度、存儲統一管理、資源統一監控,建立政務數據算力“一本賬”,為執法監督領域場景應用提供算力支撐;加強執法數據共享應用,以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樞紐,制定30項對接標準,切實暢通60個省直部門的執法監督數據通道。
加強12345熱線與行政執法監督協同聯動。積極把握司法部以雞西市、望奎縣開展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行政執法監督合作機制試點機遇,建立信息共享、分析反饋、會商研判、專項監督等工作機制。(記者 蔡韜 曲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