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在抗擊腦膠質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精準調控基因表達的工具——小干擾RNA(siRNA)。然而,要讓siRNA順利抵達“戰場”,卻是一場充滿挑戰的“征途”。
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克龍和閻錫蘊團隊,提出了鐵蛋白靶向遞送siRNA治療腦膠質瘤的新策略。
01
基因治療挑戰重重
siRNA能抑制特定致癌基因表達,展現出較好的抗腫瘤潛力,然而其在臨床應用面臨多重障礙。
進入體內后,siRNA因其微小尺寸極易被腎臟這一高效“清道夫”迅速清除。并且因為其缺乏靶向性,如“無頭蒼蠅”般四處游蕩,難以抵達腫瘤部位。
同時,siRNA作為帶負電的親水性分子,難以穿透細胞膜,即便僥幸進入細胞,大部分仍逃不過溶酶體這一“回收站”的無情降解。
因此,在腦膠質瘤的治療中,最為嚴峻的障礙莫過于血腦屏障,這道生物屏障讓許多傳統遞送系統在此“折戟沉沙”。開發既能跨越血腦屏障又能特異性靶向腫瘤的siRNA遞送載體,成為攻克腦膠質瘤的關鍵突破口。
過去十余年,研究團隊系統性研究揭示了,人源重鏈鐵蛋白(HFn)具有特異性識別腫瘤和跨越血腦屏障的特性,經過攻關,這次他們又有了新發現。
▲siRNA鐵蛋白載體的設計、篩選及其在腦膠質瘤治療中的應用
02
天然的“智能運輸隊”
在尋找理想的siRNA遞送載體時,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了一種天然存在的納米籠——鐵蛋白。
人源重鏈鐵蛋白(HFn)憑借兩項“絕技”,既能識別腫瘤標志物,又能跨越血腦屏障,成為siRNA遞送的理想候選者。
然而,要讓這位天然“運輸隊”成功運送siRNA,必須突破溶酶體逃逸這一關鍵瓶頸。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鐵蛋白突變體。
首先,對鐵蛋白進行“內裝修”,通過引入正電突變,使帶負電的siRNA能夠與其結合。隨后,對蛋白的關鍵組裝界面進行設計,使其能在弱酸環境中重新釋放siRNA。
▲鐵蛋白突變體的設計
研究團隊篩選出一款新型遞送載體——tHFn(+)。這一載體進入細胞后,能夠在內體的弱酸環境中解聚釋放siRNA,同時暴露出內部正電荷,促使溶酶體逃逸,推動siRNA逃離溶酶體進入細胞質發揮作用。
▲tHFn(+)實現溶酶體逃逸
03
“精準打擊”腦膠質瘤
億萬年的進化賦予生物大分子獨特的結構與功能,它們蘊藏著破解醫學難題的密碼。從天然鐵蛋白到智能遞送系統,該研究生動詮釋了生物納米技術的巧思。
研究發現,在細胞層面,tHFn(+)載體能夠高效遞送siRNA,精準敲低目標基因的表達。更令人振奮的是,體內外研究均證實tHFn(+)具備穿越血腦屏障的能力,并能特異性靶向腦膠質瘤。在小鼠模型中,由于該載體成功遞送,促使腫瘤生長獲得顯著抑制。
▲tHFn(+)載體遞送siTERT抑制小鼠腦膠質瘤生長
該研究設計的鐵蛋白載體,在遞送針對不同靶點的siRNA分子時展現出優異的廣泛適用性,為RNA干擾療法在腫瘤、遺傳病等疾病中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策略和平臺。未來,這一技術或將成為攻克多種疾病的“萬能鑰匙”,為精準醫療開辟新路徑。
參考文章: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r9266
來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責任編輯:宋同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