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柬埔寨特派記者 周茜雯 環球時報駐柬埔寨特約記者 董開映】打水仗、抹香粉、唱歌跳舞……4月14日至16日,柬埔寨首都金邊的街頭水花四濺、歡呼震天,當地民眾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新年“宋干節”。這場持續3天的慶典不僅保留了建沙塔、祭祖先等古老習俗,更因國際游客的涌入而融合現代元素,煥發生機。
“千萬別對視”
柬埔寨新年源于佛教傳統,以釋迦牟尼誕辰為佛歷紀年起點。節日期間,全國各地民眾會身著盛裝,成群結隊前往寺院祭拜祖先、禮佛齋僧。建沙塔是柬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人們會用器皿搬運河沙堆砌佛塔,通過插香燃燭的儀式,祈求如沙粒數般福壽綿長。
打水仗是柬埔寨慶祝新年的重頭戲。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與當地民眾手持水槍互相潑水、抹香粉送祝福,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盡管潑水節在柬已有數百年歷史,但如今這一傳統依舊充滿活力,特別是年輕人和游客的參與為節日增添了澎湃的生命力。在深度體驗了一把打水仗的歡樂后,記者總結出了“不會被輕易攻擊的”經驗——“千萬別對視”,一旦和拿水槍的人有了“眼神交流”,就很難逃脫變成“落湯雞”的命運。
用舞臺劇再現民間故事
對柬埔寨年輕一代而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正在重新定義節日的表達方式。黃漢興是一位頗具人氣的本地短視頻創作者,新年期間他發布了多條與宋干節相關的內容,包括家庭聚會、潑水節現場盛況等,有的視頻單日播放量就突破10萬次。
“我們年輕人不是在‘玩’傳統,而是在用數字化的方式延續它。”黃漢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從2020年開始拍攝制作與柬埔寨節日相關的視頻,在他看來,只要年輕人愿意用Vlog、短視頻等形式記錄節日,這些文化就不會出現斷層,反而會不斷煥新。
據黃漢興介紹,今年還有不少更“潮”的過年方式在柬年輕群體中流行起來:快閃派對、直播互動、社交媒體打卡。“他們不是遠離傳統,只是用一種新的方式靠近它。”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傳統節日的體驗方式正悄然轉變。社交平臺不僅是記錄個人生活的工具,也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柬埔寨媒體從業者張娜玲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不少內容創作者和藝術團隊嘗試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例如,有團隊用嘻哈節奏改編傳統民謠,另一些通過舞臺劇再現民間故事。這些跨界嘗試賦予傳統節日更多元的表現力,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與參與。
與中國春節共通
除了本地青年,生活在柬埔寨的外國留學生也在節日中深刻體驗到了柬文化的魅力。中國留學生楊有瓊目前就讀于金邊皇家大學柬埔寨語專業。今年是她第一次在柬過宋干節,其間與柬同學一起前往寺廟祈福、參與社區活動,深度感受了當地的新年氛圍。
“剛來時我以為宋干節只是‘潑水節’,但真正參與后才發現,它背后有著深厚的宗教文化與家庭團聚的意義。”她表示,這種跨文化的節日體驗讓她聯想到中國春節,兩者在文化傳承與家庭凝聚方面有著共通之處。“對我來說,這不僅是節日,更是理解柬埔寨文化的一扇窗。”她說,通過朋友圈的分享,也讓她家鄉的親友感受到濃濃的“柬式年味”,中柬文化的交流與聯系也因此更加緊密。
另一位中國留學生張煦則稱,他希望明年能參與當地更多傳統活動。“今年主要體驗了柬埔寨的潑水節,明年我想嘗試制作傳統美食、參與寺廟儀式,進一步了解柬式年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