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解碼“南菜園”——南菜北運云南產地探訪

0
分享至

如今,“冬儲”這個詞匯似乎已經成為時代的烙印。改寫了幾代人的“冬儲”記憶,讓冬季北方餐桌上的蔬菜不斷“上新”的背后,是一條條連接南北市場、橫跨幾千公里的“蔬菜動脈”。南菜北運布局十幾年來,作為南菜北運基地的廣西、云南、海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不斷發展蔬菜產業,“南菜園”已成為我國“菜籃子”保供穩價的重要一環,不僅保障了冬春季節“北餐桌”的豐盈,更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春種夏管,秋收冬藏。在四時分明的北方,不少人冬天關于吃菜的記憶就是白菜、蘿卜、土豆。秋冬之交,早早囤上一批放進地窖里,就是寒冷的天氣里難得的美味了。那時,“冬儲”是每一個北方人都繞不開的生活。

而如今,這個“詞匯”似乎已經成為時代的烙印。“我小時候哪敢想冬天還能吃得這么好。”一大早就來北京市朝陽區金旭菜市場買菜的張秀芬感慨道。出門幾步路走到超市、菜市場,豆角、番茄、絲瓜、豇豆、菜心、芥藍……各品類蔬菜應有盡有,供應不斷。

改寫了幾代人的“冬儲”記憶,讓冬季北方餐桌上的蔬菜不斷“上新”的背后,是一條條連接南北市場、橫跨幾千公里的“蔬菜動脈”。

20世紀90年代起,就有個體商販自發組織蔬菜北運,2010年,國家層面開始系統性布局,啟動“南菜北運”試點工程。十幾年來,作為南菜北運基地的廣西、云南、海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不斷發展蔬菜產業,“南菜園”已成為我國“菜籃子”保供穩價的重要一環,不僅保障了冬春季節“北餐桌”的豐盈,更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南菜北運暢通的背后有哪些推動力量?作為“源頭”的“南菜園”發展如何?如何保障“南菜園”持續為“南菜北運”注入新鮮活力?記者來到南菜北運基地之一的云南,探尋這條“蔬菜動脈”上搏動的生機。

南菜何以北運?

凌晨六七點,在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蔬菜基地里,一箱箱新鮮摘下還帶著晨露的板藍根青菜已經“整裝待發”,將一路跨越長江翻山越嶺,在48小時內抵達幾千公里外的北京盒馬鮮生超市的貨架。

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果蔬綜合批發市場,農戶們將一車車豇豆、苦瓜、絲瓜等新鮮瓜菜拉進場,與收購商現場交易,當天就被裝進貨車、飛機運往北方市場。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廣西、四川、廣東……當北方的土地還在乍暖還寒中等待復蘇的時候,南方菜田已經熱火朝天忙過了一個冬天,各種早春蔬菜開始在北方市場上“爭鮮”。

北方冬季寒冷,露地蔬菜生產基本停滯,設施農業雖能緩解部分供給壓力,但成本高、品類有限;而南方地區憑借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成為冬季天然的“菜籃子”基地。這種因氣候形成的“時間差”和“空間差”,為我國南北方構建了互補共贏的產銷鏈條。

讓這條“蔬菜產銷鏈條”暢通起來,并不容易。

在南菜北運之前,北方地區主要依靠本地種植滿足蔬菜需求。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的常務副會長陳明均表示:“在計劃經濟年代,中國的蔬菜供應實行‘統購統銷’,生產大隊生產蔬菜,商業單位統一收購,然后銷售給城市居民。很少有南方菜能運到北方,幾乎都是‘地產地銷’,冬季能吃的蔬菜非常有限。”

南菜北運起步之初,主要靠鐵路,運力非常緊張,通常需要提前一個月跟鐵路系統上報用車計劃、調度計劃等。據陳明均介紹,從廣州運一車菜到北京可能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很多蔬菜瓜果品種易腐易壞、怕磕碰,長時間運輸對于生鮮蔬菜來說幾乎是打擊性的。走公路的話,貨運汽車的載重最大不過8噸,高速路網也不完善,效率低、速度慢、成本高。而現在,蔬菜的全國運輸95%依靠公路實現,路網的建設和貨車的發展成了南菜北運重要的基礎支撐。

為了更好地實現蔬菜區域性調配,提高鮮活農產品的公路運輸效率,2005年至今,我國啟動并逐年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建設工作,開始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為南菜北運的推進提供了政策保障。之后,南方規模化種植基地興起,北京新發地等北方大型批發市場建立起南方蔬菜專區,南菜北運開始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綠通政策大大降低了我們的運輸成本,有了綠通政策以后我們家才開始跑農產品運輸。”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能禹蔬菜批發市場里,張通正在協助工人從冰桶里把預冷后的扁豆裝箱搬運上車,準備發往老家河南。從他父親開始,就一直從事運輸工作,如今父親年紀大了,他便接手了父親的車,每年10月開始一直到次年3月,在云南、河南兩地往返。

能禹蔬菜批發市場是元謀縣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去年10月14日開市后,每天進入市場的量有1800多噸,主要是西紅柿、辣椒、西葫蘆、洋蔥等,超過90%都會發往省外,一直持續到今年5月。”能禹蔬菜批發市場負責人楊海告訴記者。


元謀縣能禹蔬菜批發市場里番茄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角”。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郭詩瑀 攝

除了張通這樣的貨車司機,還有當地或者周邊地區的農戶、代辦人、采購商……依靠蔬菜產業鏈衍生出的職業在產地批發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織成一張細密的網,確保產地農產品銷往全國和海外市場。

隨著南菜北運的推進,如何降低農產品損耗率,延長農產品銷售半徑和貨架期成為擺在眼前的重要問題,建設冷鏈物流體系成為破題之道。

2012年,原農業部將“南菜北運”納入《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南方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冷鏈設施。十幾年的建設,“田頭冷庫+干線運輸+銷地配送”一體化冷鏈供應鏈體系逐漸形成,為蔬菜“從地頭到餐桌”開辟了一條“保鮮通道”。

張通所用的“冰桶打冷”適用于小規模、臨時儲存蔬菜,在能禹批發市場專門建有13個冷庫可以為豆角、黃瓜等農產品提供打冷、倉儲等服務。這樣的產地冷庫對于以蔬菜為重要產業的云南來說比較常見,甚至有些村里就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冷庫。從數量上看,截至目前,云南省建成冷庫6700余座、庫容近700萬立方米,外銷蔬菜基本實現產地預冷及冷藏運輸,有效降低了流通損耗。

用“繡花”功夫種菜

做蔬菜這行的有這么個說法:“云南蔬菜一跺腳,全國蔬菜(價格)都要跟著地震。”未必真有這么夸張,但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云南菜在全國蔬菜中的重要地位。

為什么云南能在全國蔬菜市場擁有如此影響力?這個問題,云南的菜農們最有發言權,玉溪市通海縣蔬菜種植基地最有代表性。

在通海的菜地里,每塊地種的蔬菜都不太一樣,生長程度也不同,有快要成熟的萵筍,也有正在插苗的芹菜,還有已經成熟的白菜。

“云南種菜不分四季,一年到頭什么都能種”是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話。這要歸功于云南獨特的氣候條件:地處低緯度高原,氣候類型多樣,垂直差異顯著,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氣候為蔬菜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溫度條件。

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數據,全省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900萬畝(含復種),年產值超3000萬噸。常年蔬菜產區(860萬畝)保障基礎供應,冬春蔬菜產區(470萬畝)主攻錯季優勢,夏秋蔬菜產區(570萬畝)填補市場空缺,形成“全年不斷檔、四季有鮮菜”的供應體系。尤其是冬早蔬菜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優勢,每年1~2月及10月價格峰值期,云南蔬菜地頭價較全國平均高出0.5~1元/公斤,凸顯其“淡季不淡”的市場價值。

來到通海縣大樹社區的時候還是冬天,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讓記者眼前一亮: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的田地,如同棋盤一般,橫平豎直,不同顏色的蔬菜鋪展開來,遠遠看去,就是一大塊充滿了自然野趣的格子地毯。“格格分明”的田地間,能看見菜農忙碌的身影。

午后的陽光很曬,李芬戴著草帽正在地里給萵筍追肥,這一畝二分地不算大,看不見什么雜草,只有一排排萵筍如列隊般排布得整整齊齊。

“大概有7000多顆,每排每列數量基本是一致的,你繞圈一看一數就能算出來。”李芬告訴記者,萵筍上市在即,最近的價格不錯。她對這茬菜期望很高,每天都要來地里幾趟,她是種了二十多年地的“老把式”,菜有什么問題她看一眼就知道。

不只是李芬的地,記者注意到,這里每一塊田地里的蔬菜種得都很齊整,而且地塊與地塊之間分隔的田壟是用水泥鋪筑的,每一道筆直的銀色線條都為獨特的田園風景畫增色不少。

“我們管它叫‘三面光’,用水泥砌田壟,能有效阻止雜草生長,還能防止田壟滲水,一定程度上有節水的作用,避免垮塌,而且農戶在田壟上行走也更方便了。”大樹社區黨總支書記趙思旺告訴記者,“我們家家戶戶都有地,家家戶戶都種菜,但因為人多地少,被分隔的每塊地都分屬不同的農戶,土地資源非常珍貴,管理也非常精細。”

“‘人勤地生金’,有人評價我們種地如‘繡花’,勤快是通海菜農最好的代名詞。”趙思旺很是自豪。


通海縣大樹社區的種菜團隊正在移栽種苗。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郜晉亮 攝

向土地討生活的人們對土地有一種天然的熱愛和敬畏,精耕細作,是通海縣菜農珍惜土地的方式。

精細化種植從育苗開始。幼苗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后期的生長勢頭和產量表現,為了提高種植效率和蔬菜品質,大樹社區主干道道路兩旁就有好幾個育苗大棚,除了供應村里的需求,還通過訂單銷售至省外。

“工廠化育苗的優勢是作物根系完整健壯,成活率高,苗的抗病性比較強。我們一次可以供5000盤苗,價格看市場行情,一盤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云偉育苗公司相關負責人董寶偉正忙著發貨,這樣的育苗公司單通海縣有百十余家。

此外,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效率更高,生產更精準。在通海縣,圍繞蔬菜生產的各個環節形成了移栽苗、施肥、砍菜等專門的團隊,是由農戶自己組建的隊伍,有需求打電話給工頭,約定好時間,他們就會自帶工具,高效完成工作。“也方便趕農時,冬春季節早一天上市,價格可能更好。”趙思旺告訴記者。

老天“賞飯”,人努力。云南各地的菜農建立起“錯季種植、錯域種植、錯峰上市”的三大優勢,用“繡花”般的精細化種植技術,在全國蔬菜保供大局中繡出了一幅四季常青的民生畫卷。

當然,云南的“繡花”功夫并非獨舞。在全國“南菜園”矩陣中,廣西以4400萬噸產能扛起秋冬菜大旗,四川600萬噸外調量調劑市場,海南、廣東等省份各展所長,共同編織出“量足價穩、四季不斷”的保供網絡。

菜園子里的生意經

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云南等南菜北運重要基地的農民來說,冬天反而是錯峰生產蔬菜獲得更高收益的最佳時段。

何來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菜農的生涯充滿了刺激。

他是通海縣河西鎮原態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去年12月底記者去合作社找他的時候,他正在考慮什么時候出手地里的白菜。“這波白菜可能要虧,前陣子一顆白菜能賣3塊錢,現在行情太差,也就1毛錢左右。”30倍的價格差讓何來有點心痛。

“5月種甜玉米,8月收,價格還不錯,掙了幾萬元,考慮到往常冬季北方供應情況,我就種了白菜和花椰菜,沒想到白菜價格這么低。”何來指著田埂說,“我們這兒種菜不分季節,但種什么、怎么種,卻是一門學問。”

“蔬菜價格漲漲跌跌都是常態,有時候甚至一天三個價,你說刺激不刺激,行情好的時候,一茬菜就能賺一年的錢,行情不好,可能連本都保不住。這就考驗我們的判斷力和市場嗅覺。”何來覺得種菜充滿了變數。

何來之前從事機床加工,2013年,了解國家土地流轉政策后,他投身農業,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陸續流轉了136畝地。“剛開始什么都不懂,這一百多畝地沒有水電設施還分散,虧了四五年。”他說,“后來去各地考察學習,整合土地,引進新技術,才逐漸開始盈利,從跟風種到試著研判市場行情,有賺有虧,但總體還可以。”

在全國蔬菜流通的大市場,需要農民既是生產者又是“市場分析師”,既要懂墑情也要看行情。利用規律預測市場菜價、緊跟市場選擇蔬菜種植品類和上市時間是蔬菜產業從業人員的必修課。通海菜農們每天都要關注全國各地的天氣預報,像分析股票K線圖般研判蔬菜行情,有的還通過各地同行、短視頻平臺隨時了解市場情況。

“種什么、種多少,都得看天、看市場。”何來告訴記者,雖變數很多,但他樂在其中。

三百公里外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另一場蔬菜生意正在上演。

在硯山縣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的聯興蔬菜公司,一箱箱菜心被收割、分揀、打包,一部分直接裝車運往深圳等地,通過檔口分發進入超市、菜市場,一部分進冷庫儲存。


在硯山縣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菜農正在收割菜心。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郭詩瑀 攝

來自紅河州蒙自市的楊美華正在地里間苗,她在聯興蔬菜公司打工2個月了,等到沒活干了,就回家種莊稼。“這里的割菜熟練工一個月能賺8000元。”楊美華說。

近年來,硯山縣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發展如火如荼。稼依鎮大稼依社區黨委書記邵華敏介紹,聯興蔬菜公司從2009年開始大規模流轉土地種菜,共向2000余戶農戶流轉土地6000畝,年用工需求15萬人次,每年供給蔬菜在5萬噸左右。流轉土地的農戶可以優先進廠務工,最低工資超過5000元。

邵華敏給記者列了一筆蔬菜收入賬:土地流轉每年收入780萬元,群眾務工每年收入2400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實現收入28萬元,股金每年實現分紅200萬元。硯山模式的核心,是用組織化對抗市場風險。農戶可以獲得四部分收入,龍頭企業提供技術、市場雙保險,政府則通過冷庫建設、物流補貼完善產業鏈。這種“三位一體”的架構,改變了農戶過去自產自銷的模式,讓分散的小農經濟對接上了全國大市場。

這片紅土地上的生意經,不是簡單的成本收益賬,它是菜農與土地對話的密碼,是市場浪潮中淬煉出的生存智慧。“蔬菜已成云南帶農增收的重要產業。”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云菜”產業是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中規模最大的優勢產業,全省蔬菜產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超160萬戶,戶均收入達1.4萬元以上。

如今,云南蔬菜已構建出“買全國、賣全國”的立體網絡。國內市場銷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及其他地區;國際市場出口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

扛住“三重壓力”

云南露天蔬菜較多,“靠天吃飯”就要承擔老天帶來的風險。對于菜農來說,種菜需要一顆“大心臟”。

2022年8月20日的一場冰雹讓何來至今心有余悸。“那天蒜苗價格非常好,10塊5毛一公斤,一上午就賣了4萬多元。沒想到下午四五點的時候突降冰雹,把剩下的蒜苗和60多畝甜玉米全打碎了。”他回憶道,“我種了50多畝蒜苗大概七八十萬噸,如果冰雹晚來兩三天,至少能賣20多萬元。”面對天災,何來在抖音上發了一條視頻:“不能倒下,從頭再來。”

但真正的挑戰遠不止于此——

過去,云南憑借“南菜北運”的時間差優勢占據市場,但隨著北方設施農業的崛起,這種優勢逐漸被縮小。何來告訴記者,10多年前蔬菜價格的高峰期大概可以持續半年,而現在只有兩三個月左右。市場競爭壓力在逐年變大。

伴隨著更多菜農入局,多地蔬菜由主攻冬春市場轉向全年種植,云南等南菜北運的產地資源正趨于飽和。

首當其沖的就是土地壓力: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土地流轉價格高,地塊分散,規模化種植程度低,土地耕種強度大、復種指數高導致土壤肥力不足質量下降,一些地區還需要解決糧經協同等問題。

其次是水源壓力,蔬菜對于水的需求較高,在水土光熱條件欠佳的地區,缺水限制著蔬菜產業的發展。“元謀有些地方干旱缺水,老百姓都說元謀的土地,只要有水的地方,哪怕每畝2500元甚至到5000元的租金,也愿意承包過來種。”元謀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再次是拓寬市場的壓力,蔬菜精深加工處于起步階段,現有農產品大多以初加工為主,產業鏈不長,加工附加值低;品牌培育緩慢,云南蔬菜企業各自為戰,“云菜”品牌提升影響力迫在眉睫……

為扛住這些制約蔬菜產業發展的壓力,尋求破題之道,云南推進農業加快轉型升級,堅持綠色化、品牌化、高效化發展蔬菜產業。

在大理鶴慶縣辛屯鎮的田間,曾經分散的小塊農田被整合為連片的標準化基地,兩千多畝茭白在智能滴灌系統的滋養下茁壯成長。通過土地流轉,推進基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種植、產業集約化發展,使土地利用率提升40%。對土地“取舍有度”,減少對土地的掠奪式開發,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增強土壤休養生息,力求與環境生態融合,是菜農們對土地的態度。

在元謀縣物茂鄉虎溪村建成光伏提水項目,引河水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問題,有效解決近3000畝耕地用水問題。“過去,我們種莊稼完全靠天吃飯,碰到干旱的年頭,只能看著缺水的莊稼干著急。如今,有了光伏提水技術,我家那幾十畝地也能用上水了,這簡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不缺水,番茄就能長得又大又紅,在市場上能賣個好價錢。”雷依村村民尹德金很珍惜現在不缺水的日子。

在楚雄元謀、曲靖陸良、紅河瀘西等蔬菜主產縣建設“小包裝”凈菜加工基地,開發脫水蔬菜、發酵蔬菜等深加工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未來將著力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物流、倉儲、冷鏈運輸、綠色通道建設,增值增效,推進產業化進程,以全產業構建外向型現代產業體系。”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面對市場波動,云南正通過信息化手段構建全鏈條抗風險體系,通過大數據監測,及時獲取蔬菜累計外銷量、產品價格和區域行情等市場信息,幫助農戶規避市場風險。建立農業數字化平臺,幫助企業實時監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為政府推進農業數字化進程提供數據支撐。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加強市場開拓與培育,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蔬菜產品營銷新模式。

與此同時,不斷加強“云菜”品牌建設。在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三駕馬車”同步建設工程的推進下,元謀冬早蔬菜、羅平生姜、高山娃娃菜等深受消費者青睞,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進一步推動了云南現代蔬菜產業的發展。

一項項具體的案例是云南積極應對蔬菜產業挑戰的體現。從種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數字農業等方面發力,云南蔬菜產業的提質升級正從田間地頭延伸到全國餐桌,以更穩健的姿態保障“南菜北運”大動脈的暢通。這場升級戰不僅關乎資源瓶頸的突破,更重塑著“云菜”在全國市場的話語權。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高文 郜晉亮 郭詩瑀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農民日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監制:顧江冰 編輯:趙子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中國一哥發表言論引熱議!丁俊暉:內心很掙扎,二次出桿非我所愿

中國一哥發表言論引熱議!丁俊暉:內心很掙扎,二次出桿非我所愿

帶你逛體壇
2025-04-06 17:23:13
不可思議!被中國用核武器轟炸45次的羅布泊,現在變成這樣了!

不可思議!被中國用核武器轟炸45次的羅布泊,現在變成這樣了!

今日養生之道
2025-04-25 10:29:45
馬斯克精力太旺盛,搞大網紅肚子,補償上億

馬斯克精力太旺盛,搞大網紅肚子,補償上億

大白聊IT
2025-04-27 13:47:32
2場12-4,1場10-6!3大世界冠軍沖8強,5虎變1虎,斯佳輝8-7!

2場12-4,1場10-6!3大世界冠軍沖8強,5虎變1虎,斯佳輝8-7!

劉姚堯的文字城堡
2025-04-28 05:29:11
《蠻好的人生》胡曼黎傾家蕩產!薛曉舟對唐玲的報復,究竟有多狠

《蠻好的人生》胡曼黎傾家蕩產!薛曉舟對唐玲的報復,究竟有多狠

頭號劇委會
2025-04-27 11:45:02
情路百態:探尋愛的真諦與堅守

情路百態:探尋愛的真諦與堅守

青蘋果sht
2025-04-27 05:19:18
“五道杠”小學生,曾因一臉“官相”而走紅,如今狀態卻令人泯然

“五道杠”小學生,曾因一臉“官相”而走紅,如今狀態卻令人泯然

趣文說娛
2025-04-23 12:01:36
黑龍江富豪慘遭滅門,保姆裝死逃過一劫,保姆:兇手怎么會是他?

黑龍江富豪慘遭滅門,保姆裝死逃過一劫,保姆:兇手怎么會是他?

林林故事揭秘
2025-04-10 17:37:49
4萬億,國家隊出手了

4萬億,國家隊出手了

中國新聞周刊
2025-04-27 22:57:03
吉林省財政廳原巡視員雒鵬飛接受審查調查

吉林省財政廳原巡視員雒鵬飛接受審查調查

界面新聞
2025-04-27 20:28:10
兩國可能合并,一旦成功將成為超級大國,或終結美國一家獨大局面

兩國可能合并,一旦成功將成為超級大國,或終結美國一家獨大局面

史二了
2024-07-27 17:12:02
拒逆轉!布倫森32+11,坎寧安三雙,唐斯創紀錄,季后賽懸念消失

拒逆轉!布倫森32+11,坎寧安三雙,唐斯創紀錄,季后賽懸念消失

籃球大視野
2025-04-28 05:29:15
俄軍高官死于汽車爆炸 俄方:嫌疑人系烏特工,烏情報機構在烏領土上遠程引爆

俄軍高官死于汽車爆炸 俄方:嫌疑人系烏特工,烏情報機構在烏領土上遠程引爆

紅星新聞
2025-04-27 13:13:18
84分鐘扳平+加時絕殺!巴薩賽季3殺皇馬,32次問鼎國王杯歷史第1

84分鐘扳平+加時絕殺!巴薩賽季3殺皇馬,32次問鼎國王杯歷史第1

我愛英超
2025-04-27 06:58:54
雷佩凡10-13出局!斯諾克世錦賽8強決出4席,趙心童對手+時間已定

雷佩凡10-13出局!斯諾克世錦賽8強決出4席,趙心童對手+時間已定

球場沒跑道
2025-04-27 19:19:03
江西外籍學生群毆后續:中國學生毀容,施暴者身份被扒,已被拘留

江西外籍學生群毆后續:中國學生毀容,施暴者身份被扒,已被拘留

吭哧有力
2025-04-26 17:59:38
布倫森受傷回歸末節15分 CC致命失誤&失絕殺 尼克斯3-1活塞

布倫森受傷回歸末節15分 CC致命失誤&失絕殺 尼克斯3-1活塞

直播吧
2025-04-28 03:49:07
巴鐵猛轟印軍,中國武器成決勝關鍵,三大殺手锏讓印軍束手無策

巴鐵猛轟印軍,中國武器成決勝關鍵,三大殺手锏讓印軍束手無策

睡前講故事
2025-04-27 11:42:52
波音表態了:如果中國還想要訂購的飛機,愿意給中方一個機會

波音表態了:如果中國還想要訂購的飛機,愿意給中方一個機會

說天說地說實事
2025-04-25 21:48:41
北京攻破山西主場引熱議 球迷狂刷官方社媒:申訴迪亞洛揮拳動作

北京攻破山西主場引熱議 球迷狂刷官方社媒:申訴迪亞洛揮拳動作

狼叔評論
2025-04-27 23:58:08
2025-04-28 06:27:00
農民日報 incentive-icons
農民日報
最新鮮、最全面的三農資訊
13194文章數 2052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體育要聞

我們來自北極圈,我們有全球最恐怖的主場!

娛樂要聞

華表獎獲獎名單!張譯二影帝惠英紅勇影后

財經要聞

2千億!核電開閘 國常會核準10臺新機組

科技要聞

充1秒跑2.5公里,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激戰

汽車要聞

蔚來李斌的"十年磨一劍" 從看得見 到看不見

態度原創

健康
藝術
房產
數碼
游戲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房產要聞

首開2小時熱銷超 200 套!天河芯紅盤憑什么交出樓市滿分答卷?

數碼要聞

AMD新一代筆記本GPU陣容曝光 共6款型號 劍指英偉達?  

讓一追二,TES戰勝JDG!網友:TES殺瘋了!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阿拉尔市| 清水县| 日喀则市| 南昌县| 蓝田县| 虎林市| 巨野县| 海淀区| 铜鼓县| 商水县| 射洪县| 云和县| 浙江省| 仙游县| 东阿县| 仙桃市| 双流县| 遂宁市| 东乌珠穆沁旗| 肇州县| 车致| 江华| 卢龙县| 元氏县| 长泰县| 健康| 彰化县| 文化| 杂多县| 沙湾县| 鹿邑县| 枣强县| 黔南| 青海省| 泾川县| 黔西县| 潼南县| 东明县| 澎湖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