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地圖炮。
相比其他省份的槍口一致對外,江蘇俗稱——大內斗省,因為噴江蘇人最多的,是江蘇人自己。憑借一己之力,江蘇毫無懸念奪下“內斗大省”的稱號。
這種內斗的氛圍,首先是因為客觀的地理因素,江蘇省南北跨度大,歷史上分為江南、江淮和黃淮。因為自然條件的差異,各地的人們自然有著不同的謀生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語言,習俗。
其次,是歷史的原因。江蘇省為什么各地市縣城都很難凝結在一起?因為三個地區歷史上分屬于不同的行政單位。所謂的蘇南、蘇中、蘇北在大一統王朝時期,往往分屬于不同行政區管轄;在分裂時期,它們又往往從屬于不同政權。
江蘇的內斗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這里曾是三個國家激烈角逐的地區,它們是楚國,吳國,越國。當時吳國強勢崛起,成為南方一霸,都城姑蘇,也就是今天的蘇州,也隨之繁華。
戰國中期楚國滅了越國后,江蘇大致屬于楚文化區。彭城(今徐州)成了楚國都城。
后劉邦(徐州)和項羽(宿遷)兩個江蘇人,又爆發了綿延4年之久的楚漢之爭。
江蘇真正的分家,是在漢武帝時期,當時設了13個監督區,長江以南屬于揚州刺史部,長江以北屬于徐州刺史部。蘇南和蘇北人從這時候就開始分道揚鑣。
而南北朝時期,分界線則北移至淮河,接下來,是數百年的分裂歷史。對了,那個時候揚州是南朝統治的核心地帶,這里有文人墨客,也是風流煙花之城。
而徐州和青州,則受到了齊魯文化的影響。
唐朝時期,江蘇被劃為了三個道,黃淮隸屬河南道,江淮隸屬淮南道,江南則屬于江南道。揚州依舊繁華,運河的開辟讓這成為了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宋朝,淮北變得更細分。而到了元朝,江蘇又重新被劃分了。
直到朱元璋出現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為了制約北方中原的實力,他盡可能地從南京擴張邊界。北起沛縣,南到婺源,東到上海,西到阜陽。一個超級大省就出現了。
而到了清朝,又變成了江南省。清朝擔心“超級大省”對自己的威脅,于是康熙初年,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但分家后,江蘇省卻出現了“雙省會”格局:江寧(南京)和蘇州。
以此拉開了南京和蘇州的內斗序幕。
江蘇一省之內,分成兩個區域管轄:江寧、淮安、揚州、徐州四府,以及海州、通州兩個直隸州,歸江寧布政使司管;余下的蘇、松、常、鎮四府和太倉州,由江蘇布政使司管。
而蘇州和南京的省會之爭也持續很久,一直到了民國時期,全省的內斗拉開帷幕。
1912年初,辛亥革命之后,江蘇一省之內竟然出現了三四個都督府、好幾個軍政分府,一度處于嚴重分裂的狀態。難怪當時最大的報紙《申報》,將江蘇的情況比喻為唐末藩鎮割據。
直到袁世凱的要求下,江蘇才終于漸趨統一。省會之爭最終以南京的勝利收場,然而內斗卻沒有結束。但說到底,還是經濟問題。
近代以前,貧富差距還是比較小,運河沿岸的揚州,徐州淮安等城市都很繁華。但近代后,黃河泛濫,很多難民涌入蘇南。漕運衰退也導致了這些運河沿岸城市經濟受到了很多的影響。
而另一邊,國際都市上海的興起,則帶動了蘇南的經濟發展。在資本的力量下,蘇南的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工業化程度更深了,原本就富庶的蘇南經濟就更加好了。
蘇南的崛起和蘇北經濟的衰落就成了鮮明對比,然后,這條基于窮的地域歧視鏈條就誕生。
而長時間歷史的割據,南北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各地的文化,方言,飲食都不同,彼此之間無法融合,不能認同也挺正常的。
一直到今天,江蘇仍舊保留著內斗這個光榮傳統,今天你叫我南蠻,明天我喊你北侉,真正的江蘇人狠起來連自己都罵。
01
蘇南蘇北之爭
關于江蘇省的內斗,有很多的版本,很多的陣營,外省的人要搞明白內斗到底怎么斗,確實要費上一番功夫。網絡傳播的主要版本,主要是以長江為界,被分為蘇南和蘇北兩個陣營。大家樂此不疲地打著地圖炮。戰火紛飛中,還分出“我才不是蘇北”、“南京成魏京”等衍生戰區。
而按照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比較公允的劃分為蘇南(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蘇中(南通、泰州、揚州)和蘇北(徐州、淮安、鹽城、連云港、宿遷)。
五花八門的蘇北標準
按道理省會南京應該是在蘇南,但是蘇南派和蘇北派一致認為,南京應該去安徽做省會。畢竟從經濟上來PK,南京的貢獻不如蘇州,坐不了老大哥的位置。而同樣被蘇南派嫌棄的還有鎮江,覺得鎮江是混進蘇南隊伍的叛徒。
而蘇中在內斗中相對比較中立,主要還是以蘇北和蘇南陣營的斗爭以及各自陣營的內斗。
蘇南人嫌蘇北人窮、粗魯、沒文化,蘇北人嫌蘇南人小氣、狡猾,還刻薄。蘇南蘇北的省內斗爭,都和南京無關……南京是安徽省會。大家紛紛嫌棄南京掙得少還想當老大,“齁咸”、“徽京”、“土氣”成了南京的標簽。
02
江蘇13市的恩怨情仇
蘇錫常不想帶鎮江玩,他們共同看不起鎮江毫無存在感,除了香醋什么也沒有。鎮江完全不嫌事兒大,一邊積極加入蘇南集團,動不動就來個“蘇錫常鎮四市聯考”,一邊抱緊南京老大哥的大腿,誓死捍衛“寧鎮一體化”。
蘇錫常表面報團,其實暗搓搓地明爭暗斗,誰也不服誰。蘇州和無錫一直互相看不起,這兩年蘇州左手微軟,右手蘋果,在經濟上早就占據了絕對優勢,蘇州開始覺得無錫、常州配不上高貴的自己。
長江以南動蕩不安,長江以北也不平靜。
南通揚州泰州拒絕承認自己是蘇北的,只愿說自己是蘇中。南通因為緊鄰上海,一會兒說自己是北上海,一會兒又要做上海的北大門,滿腦子想著GDP碾壓揚州和泰州。揚州泰州嘴上說著“揚泰不分家”,內心一直互相瘋狂diss。
剩下的五市只能自動報團成為蘇北五霸,這五霸平時也是斗爭不斷。
徐州覺得自己是蘇北老大,但手下的小老弟都不服管,特別是連云港,整天惹是生非。剛和淮安為爭西游記的歸屬地”花果山“大打出手,又為“鹽淮文化”的繼承人身份,和鹽城撕破臉。他還和宿遷常年爭倒一,看誰才是真正的經濟全省墊底水平。
上面這些爭端,說來說去還是錢的事兒。
畢竟,蘇州經濟上做了老大,比隔壁杭州還要多出5000多億,自然對政治上的老大哥橫挑鼻子豎挑眼。南通經濟超越了常州,就覺得人家除了養恐龍,也沒干別的什么事兒了。還有鎮江經濟都負增長了,又被其他12市通通鄙視一番。宿遷憑借不屈不撓的斗志,終于成功完成逆襲,不再是13妹了。
03
市縣大亂斗
你以為江蘇的內斗就這么簡單嗎?不!這個內斗大省,絕不僅是南北想看兩生厭,而是一場全面的市縣大亂斗。
蘇州拉攏了無錫、常州,卻沒辦法團結自己底下的地級市,昆山人表示自己是昆山人,也可能是上海人,但就不是蘇州人。常熟、張家港、太倉紛紛表示贊同。
無錫自家也是一團亂,宜興鬧著要分家,本來就不是一家人,心就沒有在一起過。江陰也不服無錫,認為沒有江陰你又算老幾。
常州剛想說話,手底下的兩個刺頭兒溧陽和武進就冒出來了,又默默地退回了原來的位置。
在江蘇這塊神奇的地方,好多縣級市都沒有歸屬感,就巴望著能夠脫離地級市的管轄。這種情況在長江以北同樣如此。
南通人不說自己是南通的,他們是啟東人、海門人、如皋人、海安人……啟海人嚇唬哭鬧的小孩會說“你再哭,就讓剛波寧(江北人)來把你抓走……”明明都在長江以北,也不知道哪里又隔了一條大江。
還有淮安人說南蠻北侉就他自己不蠻不侉,還日常吐槽淮陰區都是侉子,拒絕承認淮安和淮陰早就合并了的事實。
提起宿遷,就能想到京東、項羽、白酒和經常江蘇墊底。沐陽的表示不想沾到宿遷的邊。
大亂斗的精髓就在一個“亂”字,南通和張家港隔著一條長江,都能隔空互懟。前不久張家港單方面命名滬通長江大橋為“張家港長江大橋“,南通人怒了,他們認為大橋主體在南通境內,叫南通長江大橋還差不多。
昆山和江陰爭全國百強縣,一直暗暗較勁。“昆山是打工的樂土,江陰是創業的樂土”,這種話都出來了。不過昆山你都把人家江陰甩身后了,讓人家發發牢騷也沒什么要緊。
04
奇怪的飲食文化
蘇錫常喜甜,徐州人嗜辣,按說大家互不干涉。但在江蘇,內斗依舊,簡直不互黑一番就沒法下飯。
南京人天天早上活珠子,晚上斬半個鴨子,無錫人連小籠包都是甜的,鎮江人把醋當水喝,連云港鹽跟不要錢似的,宿遷人洋河雙溝今世緣輪番喝。
還有南京皮肚面,無錫素面,東臺魚湯面,揚州陽春面,蘇州楓鎮大肉面,南通跳面,淮安長魚面,連云港炒面……總想著一決雌雄,最好自家的面條能夠雄霸天下。
江蘇人為了哪里的燒餅好吃也能吵上半天,南京的鴨油燒餅、南通的缸爿、泰州的黃橋燒餅、宿遷的車輪餅、無錫顧山燒餅、江陰長涇燒餅、鎮江插酥燒餅、揚州草爐燒餅、徐州的火燒……
這樣的王牌對決,時不時要上演一番,即便分不出勝負,也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吵著吵著,各種各樣的方言通通都冒出來了。
江蘇的方言,據說東北漢子聽了直哆嗦。在東北人的眼里,江蘇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很神秘,搞得像諜戰片一樣,而自己操一口誰都能聽懂的普通話,感覺一年四季在裸奔。
江蘇方言的世界不要說東北人搞不懂,連他們江蘇人自己也弄不明白。蘇錫常、寧鎮揚說的方言全都不一樣。吳儂語、江淮腔,聽得懂就是老鄉!
傳說中的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與溫州話擁有同樣江湖地位的,非南通話莫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通人說鬼話。因為他們說的可能是南通話、啟海話、金沙話、如東話、如皋話、海安話……聽說在南通,隔個村說話就聽不懂了。
雖然江蘇人平常誰也看不上誰,但在一件事上是絕對保持一致同仇敵愾的,就是那嗶了狗的教育體系。
江蘇這個地方富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這里的人講究禮節,走親串友時,如果你家中有正在讀高中的孩子,他們定會準備一貫穿他們整個青春的土特產作為伴手禮。
論學習,說也學不過南通人,畢竟葛軍在手,天下我有!要知道南通2019年400分以上人數共計348人,位居全省第一,瘋狂吊打南京(165人)、蘇州(141人)。真不知道南京、蘇州那些8、9萬的學區房都是誰在買,買了干什么?
江蘇人自己可以罵江蘇,但是絕對不許別人罵。“內斗”說白了就是江蘇人對家鄉無處安放的傲嬌,這樣的嘴仗對咱大江蘇的發展如同打激素般,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所以,蘇南人、蘇北人、蘇中人、南京人、蘇州人、無錫人、南通人、常州人、徐州人、鹽城人、揚州人、泰州人、鎮江人、淮安人、連云港人、宿遷人、昆山人、太倉人、邳州人、江陰人、常熟人、張家港人、東臺人、高郵人、興化人、新沂人、溧陽人、丹陽人、泰興人、啟東人、海門人、宜興人、如皋人、海安人、儀征人……
一起加油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