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有身穿制服的人員在路口舉牌,但未勸導亂擺賣。
4月16日晚,非機動車道“全面失守”,被攤販占據。
4月16日晚,巡查員驅離占據斑馬線擺攤的攤販,拍照后離去。
4月15日晚,依然有攤販將小餐桌支到綠化帶和機動車道上。
4月15日,南都“圳街評測”欄目首期出街,實地測評深圳東部四街道市容市貌,其中坪山區馬巒街道江嶺路亂擺賣嚴重引發關注。
報道出街當日上午,相關部門到現場進行了相關整治行動,有深圳媒體稱亂象已消失。15日、16日晚,南都記者連續兩晚回訪坪山區江嶺路,發現亂擺賣現象照樣猖獗,移動攤販占據非機動車道及綠化帶情況依然突出,機動車道支起小餐桌成“露天餐館”并無整改。現場有巡查員舉牌或走動,但并未實施勸導,執法被質疑走過場。
亂擺賣導致臟亂差
市容環境及城市形象如何維護?
不管是4月上旬“圳街評測”欄目首次現場實地評測,還是15、16日連續兩天晚上回訪,坪山區江嶺路的亂擺賣嚴重情況幾無二致,從一家科技工業園區門口一直到竹園村路口,接近1公里道路非機動車道被流動攤販占據,蔬菜水果、熟食燒烤等攤位沿路鋪開,周邊的人行道和綠化帶甚至在機動車道上隨處可見塑料袋、包裝盒等生活垃圾,南都記者在現場走訪時,就多次看到有市民將食物包裝袋等隨意丟棄在路邊。幾家燒烤攤位徑直向上排出油煙,濃煙裹著火星躥向夜空,周邊彌漫著濃濃的油脂味,還很辣眼睛。
不少攤販還將攤子擺在了綠化帶的草皮上,將綠化帶當成“露天后廚”,并在草坪上擺上餐桌椅供食客使用,垃圾隨意丟棄,湯汁和油水也傾倒在綠化帶上,很多草皮已經變得枯萎,露出黃色泥土。油污水漬在路面凝結成黑色斑塊,部分地方的白色交通線都已經變成了黑色。這些情況在南都報道出街后依舊沒有改變。
雜亂無序的移動攤販亂擺賣行為,已經導致江嶺路兩側變得“臟亂差”,市容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破壞,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這顯然對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建設都是一項極大的挑戰,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攤販擠占行路空間
車輛、行人出行安全如何保障?
坪山區江嶺路的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并不算寬敞,非機動車道“全面失守”,被密集擺賣的移動攤位擠占得嚴嚴實實,購買東西的市民站在人行道上點餐,這樣行人的空間就會被壓縮,尤其是傍晚人流量大的時候,行人與非機動車混行,極易產生危險。南都報道出街后,該情況也并未得到明顯整改,南都記者回訪時,便看到有電動車在人群中穿行,一路按喇叭艱難行駛,記者也幾次差點被行駛的電動車剮蹭。
因為非機動車道被占據,電動車和自行車便會被迫擠向機動車道,與汽車搶路。江嶺路原本是雙向四車道,路邊豎立有“交通繁忙路段”的牌子,靠近比亞迪一側道路畫出了“宜停車”停車位,另一側被違停的車輛占據一條車道,雙向各只有一條車道行駛。不僅如此,一些攤販還會占據部分機動車道擺賣,在一家工業園門口,道路兩邊各有一輛貨車占據一條車道擺賣水果,一些攤販會在機動車道路口處擺賣。更有甚者,有攤販將小餐桌支在了非機動車道上,食客距離駛過的車輪就只有半米之遙,相當危險。南都報道曝光的這類不文明行為,也并未得到整改,15、16日連續兩天回訪均能發現同樣情況。
“每次經過這條路都心驚膽戰的。”車主邱先生表示,下班高峰期時江嶺路擁堵是常事,而晚上行駛過該路段時更要小心翼翼,“你敢想象有人坐在機動車道上吃飯嗎?”
舉牌不勸巡而不查
“稻草人”式執法是否流于形式?
南都報道出街后,當天下午,有深圳媒體報道稱:“坪山區已對江嶺路沿線占道攤販進行集中勸導和清理,重點整治機動車道擺攤、阻礙交通等行為,增派環衛人員加強動態清掃,重點清理油污路面和綠化帶垃圾。”
4月15日晚9時許,南都記者回訪江嶺路時發現,此前曝光的不文明現象悉數存在,并未見改變。在竹園村路口附近,江嶺路邊上的移動攤販圍了好幾層,路口四個方向位置,有超過4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他們站在路邊,手舉著一塊紅色牌子,上面用黃色字體寫著“文明擺賣,遠離機動車道,共建文明環境”、“機動車道非市場,違規擺賣隱患大”、“為了您的安全請不要在道路上停留”、“選擇安全地點擺賣,守護自己和他人”等內容。
但“制服人員”就只站在原地舉牌,并沒有對移動攤販進行任何勸導,對現場出現的各種不文明行為視而不見,不管是移動攤販占據斑馬線擺賣,還是攤販將小餐桌支在機動車道上,他們一樣熟視無睹。南都記者當晚還看到,有一名制服人員拿著牌子坐在綠化帶上休息,而他前面就有食客坐在機動車道上的小餐桌前吃飯。攤販似乎與他們也達成了一種奇怪的“默契”,只顧著忙活著手里的生意。
因為機動車道被擠占,很多車輛在此處掉頭變得艱難,一輛白色小轎車來回倒騰好幾次才掉頭成功,“這些人是維護秩序的嗎,像個稻草人一樣。”也有市民吐槽,如此執法就是走過場,“你不如放個人形立牌在這里。真是不作為,還浪費人力物力。”
16日晚上7時許,南都記者再次回訪現場時,現場攤位依然熱火朝天。一輛執法電瓶車此時剛好停在路口,兩名工作人員下車后,披上了有“馬巒市容巡查”字樣的反光馬甲,呵斥兩家占據斑馬線擺攤的攤販離開,待攤販離開后,他們拿起手機對著空出來的斑馬線拍照,幾分鐘后上車離去,周圍其他攤販依然泰然自若擺賣。但16日晚上,記者并未看到前一晚舉牌的制服人員。
南都記者詢問一名攤販,她表示下午4點開始會有城管人員到現場,“現在他們下班了就不管了。”
疏導點位置不明確
煙火氣與秩序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江嶺路緊鄰比亞迪,這里有上萬員工,周邊城中村也居住了不少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對平價消費有一定的需求。移動攤販聚集在這里,正是因為市場驅使,也算是市井煙火氣的一個出口。但移動攤販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不容忽視,應該如何引導和規范擺賣行為,這是當地政府需要考量的問題。
南都記者走訪發現,現場路段掛有一張“江嶺集市攤販疏導點”的公示牌,也有一些疏導點指示牌,但都十分隱蔽。而且疏導點的具體位置在哪里,什么地方允許擺賣,什么地方禁止擺賣,并沒有明確標明,南都記者幾次在江嶺路走訪,都沒有發現有相關點位劃線。公示牌上還標明,攤販需有專人保潔和管理,不準亂丟垃圾、損壞園林綠化及堵塞交通,但從幾次現場走訪來看,攤販行為并沒有得到約束。
一名攤販告訴記者,在人行道兩條白線中間是可以擺賣的,超過就不行。但南都記者發展,這兩條白線中間的柏油路,就是單純的非機動車道,上面還印有非機動車標志,并不是擺賣區域。而攤販不僅占據非機動車道,在綠化帶、機動車道擺賣也無巡查員制止。
而令人不解的是,江嶺路多個路段,馬巒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豎立有“禁止擺攤設點占道經營”告示牌,里面還進行了相關普法介紹,江嶺社區工作站張貼了“此處為公共場所,禁止亂擺賣”的提示牌,不少攤位就在牌子周邊擺攤,可擺與否存在曖昧的模糊界線。
“應該規定明確的擺賣區域和時間,同時要做好科學的管理。”市民張女士表示,允許移動攤販有一席空間是城市的溫度,對周邊員工也是一種便利,但政府應該做好疏導和規范,而不是放任其影響城市秩序,這反而對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擾。
圳在評
兼顧溫情與秩序 街道何日交答卷
出于市場需要,移動攤販聚集在坪山江嶺路,在一定程度上為周邊外來務工者著提供了不少便利。
但由于缺少約束和疏導,移動攤販擠占市民行路空間,綠化帶退化成垃圾場,機動車道變身“露天餐館”,油污浸透的,不僅僅是路面,還是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亂擺賣,從來都不是人間煙火氣;臟亂差,也不能假借便利之名,堂而皇之地產生。真正的煙火氣,并不是與文明秩序對立的敵手,要取得兩者的動態平衡,這考驗著基層治理的胸襟和智慧。
破除“馬路市場”困局,靠的是基層部門的“繡花功夫”,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大掃帚”。面對亂擺賣頑疾,一味驅趕,會讓基層治理陷入“一刀切”懶政;但一味放任,也會讓城市秩序的混亂愈發嚴重。
“稻草人”式執法、“人形立牌”式執法、“打卡拍照”式執法,都會陷入表演式執法的窠臼,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稻草人既不能嚇退麻雀,也無法守護稻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體現的不是執法溫度,反而有損城市形象。
真正的溫度,需要為市井煙火氣尋找到一個文明的出口,明確疏導點規范擺賣行為,基層治理需以系統性思維重構治理邏輯,疏治并舉,在剛性規則與柔性包容之間尋找動態平衡。
我們期待,在深圳這座文明有溫度的城市,馬巒街道能早日交出一份兼顧溫情與秩序的答卷。
B04-05版采寫/攝影:“圳街評測”報道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