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圍而不建”“圍大建小”“久圍不拆”……此類施工圍擋亂象在不少城市都會見到。這不僅會占用城市公共資源,對群眾日常出行乃至人身安全造成影響,也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近日,吉林省長春市全面啟動施工圍擋專項整治行動,以“還路于民、暢通出行”為目標,著力破解這一民生痛點,讓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壯大,有些管網、道路等公共設施經年老化,必要的修補與更新在所難免。此時,在工地外圍設置圍擋,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化、整潔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不過,一旦圍擋范圍劃定不科學、侵占人行道或綠化帶、施工垃圾隨意堆放,或者施工拖沓、強度不足,完工后不及時拆除,就會持續對群眾出行和市容市貌造成不良影響。更有甚者,圍擋遮住商鋪門臉,妨礙商家正常經營。
可見,施工圍擋亂象看似小事,實則關乎重大。各地城市管理部門需高度重視對這一亂象的治理,多面發力以這樣的“小切口”促進城市治理水平“大提升”。
巡查發力,為施工圍擋“瘦身”。現實中,部分施工圍擋存在“小題大做”傾向,不管實際施工會占用多少面積,也不顧及對周邊的影響,便一股腦地把圍擋搞“寬敞”。對于此類圍擋,各地需加強巡查,及時糾治,確保施工圍擋在保證正常施工的前提下盡可能“瘦身”,減少對外部的影響。
強化擔當,力促圍擋及時拆退。出于相關原因考慮,有些施工圍擋在工程結束后遲遲沒能拆除。對此,管理部門不能坐視不管,需加強調研與協調,促進涉事方面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及時將此類施工圍擋拆除。
換位思考,優化施工提效率。不少人發現,有些圍擋一立就是好幾年,相關工程并不復雜,但進度一直拖拖拉拉。除了強化監管、督促施工外,施工單位也需要增強群眾意識,多從百姓視角考慮施工進度問題,優化施工組織,提高施工進度,壓縮施工工期。
完善制度,讓圍擋管理“有章可循”。從根本上治理施工圍擋亂象,還要靠制度、靠落實。城市管理部門需進一步完善圍擋規范管理制度,明確提級審核、科學設置、拆建條件等規則,使城市施工圍擋的設立、管護、拆退等工作步入常態化、法治化軌道,從而杜絕不規范行為。在此過程中,監管部門需強化抽查檢查,依法依規提出整改要求或作出處罰,并及時主動公開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治理城市施工圍擋亂象,有利于保暢通、提形象、促消費,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改善營商環境。各地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其作為檢驗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細管理水平的“試金石”,推動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游,讓城市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記者馬洪超于長春
2025年4月1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