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蘇聯和花旗國由于種種原因(人為原因或者歷史原因)導致這兩個國家的武器存在很多口徑差異,但有意思的是,在兩國的武器當中,長久以來卻一直存在兩種口徑完全相同的武器。
好吧,直接切入主題,在蘇聯武器和花旗國軍隊當中存在相同口徑的武器是12.7毫米機槍,那么,問題就隨之而來了,蘇聯和花旗國的12.7毫米機槍都有哪些不同呢?
坦率的說,在歷史上蘇聯和花旗國軍隊使用過的12.7毫米機槍遠非一種,所以,我在下面將會以裝備數量比較多和使用范圍比較廣的蘇聯“德什卡”和花旗國“勃朗寧”M2及其衍生型號作為介紹對象來簡單對比一下。
首先,蘇聯“德什卡”和花旗國“勃朗寧”M2機槍的設計師不同,生產廠家不同以及外觀不同是這兩種機槍首要的區別。
其次,這兩種機槍的誕生年代和產量也不一樣。
具體的說,“徳什卡”機槍是1925年開始設計并在1938年被蘇聯軍隊采用,而勃朗寧”M2那就更早了,它的研發歷史動機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并在1933年被花旗國軍隊采用。
雖然上述兩種機槍都算得上上歷史悠久,而且但近百年以來它們的累計產量亦十分驚人,或者具體的說,勃朗寧”M2機槍的產量大約有300萬挺,而“德什卡”的產量就要少的多,約100萬挺。
同時,“徳什卡”和勃朗寧”M2機槍的口徑雖然相同,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供它們使用的彈藥就一樣,實際上,它們的彈藥相差很大,具體的說,“德什卡”機槍使用12.7×108毫米彈藥,勃朗寧”M2機槍則使用12.7×99毫米彈藥。
由于這兩種機槍使用的彈藥不同,所以它們的射擊威力也略有差異。
具體的說,“德什卡”的平射極限射程為3600米,而勃朗寧”M2機槍的同類射程就要近一點,約為2500米,同時,這兩種機槍的穿甲能力差不多,在500米的距離上基本上都在15-20毫米之間。
如果這兩種機槍的射擊距離推進到100米,那么它們的穿甲能力翻倍,足以對付今天的大多數的輕型裝甲車。
雖然這兩種機槍的口徑很大(對機槍來說),但它們的射擊速度并不慢,依然能夠維持在機槍常見的600發/分鐘左右的速度上。
另外,這兩種機槍在通常的攜行狀態下“徳什卡”也要比勃朗寧”M2機槍略微輕一點。
或者說要輕5公斤左右。
同時,由于蘇聯和花旗國兩國的軍事思想不同,寫導致“的什卡”的維修/檢修時間要比勃朗寧”M2機槍短的多,再通常情況下,后者的維修/檢修時間要比前者多1.-2倍。
雖然很多人會認為這兩種機槍的外形尺寸相差無幾,但具體的說,勃朗寧”M2機槍還是要比“徳什卡”稍微的長那么一點點(勃朗寧”M2機槍長1654毫米,“徳什卡”長1625毫米,所以勃朗寧M2實際上要比“徳什”長29毫米),不過由于它們在這方面的差距不是很大,29看毫米的差距不會被很多人注意到,所以我們暫且還是認為它們的外形尺寸相差無幾而沒必要斤斤計較。
除了外形尺寸相差無幾,上述兩種機槍的重量其實也差不多,準確的說,它們在不計算槍架的情況下,“德什卡”的槍身重量為33.5公斤(很多資料更喜歡稱其為34公斤),而勃朗寧”M2機槍的重量在同等條件下是38.1公斤,雖然4公斤左右的重量看起來不是很多,但對經常搬運它們的士兵來說,4公斤還是很重同時也是很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