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美國工業!”1930年6月17日,胡佛總統揮筆簽下法案時,白宮外失業工人歡呼雷動。誰也沒想到,這個冠冕堂皇的“愛國政策”,竟讓美國經濟縮水30%,連番茄都吃不起的市民排起千米長隊…今天,當關稅戰再度成為國際熱詞,這段歷史告訴我們:高舉關稅大刀的人,終會砍中自己的腳。
一、華爾街崩盤后的魔幻操作:用關稅給經濟“止血”?
1929 年 10 月 24 日,那一天對于整個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黑暗的轉折點。紐約交易所的鐘聲不再象征著繁榮與希望,反倒成為了令人絕望的喪鐘。在這短短一天之內,令人瞠目結舌的 450 億美元瞬間蒸發,這一數字若是放在今天,其價值相當于驚人的 6.5 萬億。
與此同時,農場主們卻在一旁幸災樂禍,他們咬牙切齒地喊道:“華爾街那群吸血鬼早該完蛋!”然而,他們未曾料到,真正的災難才剛剛拉開帷幕。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們突然驚愕地發現,來自法國的小麥價格竟然比自家的便宜了足足 30%。這一殘酷的現實猶如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他們的心頭。
政客們敏銳地抓住了這一痛點,大肆宣揚:“外國貨搶了美國人的飯碗!”于是,原本只是旨在給農產品加稅的法案,在國會山說客們的推波助瀾與狂歡中,不斷膨脹演變,最終成為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這部法案覆蓋面極廣,對多達 2 萬種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其中最高稅率竟然高達 59.1%。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眾多反對的聲音中,最為激烈的竟然是汽車大亨亨利·福特。他心急如焚地沖進參議院,憤怒地怒吼:“你們在玩火!”然而,他的疾呼卻遭到了議員們無情的嘲諷:“回去賣你的 T 型車吧!”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仿佛在不斷重復。如今,特斯拉等企業也在堅決反對關稅,可那些政客們依舊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對企業的訴求置若罔聞。這種短視與固執,無疑是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埋下了一顆顆危險的炸彈。
二、全球報復鏈:美國農民跪著求歐洲買玉米
法案生效的當天,那場景可謂是劍拔弩張。加拿大駐美大使怒不可遏,摔門而出,大聲咆哮道:“立刻對美國農產品加稅 50%!”其憤怒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能將整個房間的空氣都點燃。而歐洲各國也毫不猶豫地緊隨其后,紛紛采取相應的反擊措施,一場全球性的貿易戰就這樣正式開打了。
在這一系列的混亂中,魔幻般的現實接連不斷地上演。底特律的汽車廠一片蕭條,裁員比例高達 30%。只因為加拿大的報復性關稅,使得美國車的價格貴了一半。原本熱鬧非凡的生產線,如今變得冷冷清清,工人們失去了工作,家庭陷入了困境。
在愛荷華州,玉米堆積如山,那堆積的高度仿佛要觸碰到天際。然而,其價格卻一路暴跌,甚至跌到連運費都不夠支付的程度。農民們欲哭無淚,無奈之下只能被迫賤賣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被無情地撲滅。
紐約港的碼頭更是一片死寂,碼頭工人已經三周沒有活干了。他們無所事事地蹲在倉庫前,抽著劣質煙,嘴里不停地罵街:“說好的保護就業呢?!”那憤怒與絕望交織的聲音,在空曠的港口回蕩。
相關的數據更是觸目驚心(1929 - 1933 年期間):全球貿易如同自由落體般暴跌 60%,美國的出口額從原本的 54 億美元急劇下降至 16 億美元。失業率也如脫韁的野馬般飆升,從 3%一路飆升至 25%,這意味著每 4 個美國人中就有 1 個處于失業狀態。國內生產總值(GDP)大幅縮水 30%,曾經的中產階層也不得不放下尊嚴,排著長長的隊伍領取救濟面包。
胡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堅決不認錯,始終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決策沒有問題。直到羅斯福在地下室翻出那些塵封已久的文件,才終于揭開了殘酷的真相:美國親手筑起的那道關稅高墻,最終把自己圍困成了一座經濟孤島,孤立無援,深陷泥潭。
三、羅斯福的“解藥”:用談判桌拆掉關稅高墻
1934 年,在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羅斯福悠然地叼著煙斗,神情堅定地簽署了《互惠貿易協定法》,完成了一件極具顛覆性的大事。他果敢地將關稅談判權從國會那錯綜復雜的權力網絡中搶到了總統的手中,這一舉措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千層浪。
從此,美國開啟了一系列“以退為進”的巧妙操作。在對等降稅方面,成效顯著:短短 5 年內,便與 22 個國家成功簽署協議,這一舉措直接促使美國的出口量暴增 61%。出口的商品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為美國的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在玩轉規則方面,美國更是展現出了高超的手段:主導創立了關貿總協定(GATT),這一創舉無疑為后來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奠定了堅實的基石。美國憑借著在規則制定中的主導地位,巧妙地掌控著國際貿易的走向,為自身謀取了巨大的利益。
在悶聲發財方面,成果同樣斐然:平均關稅從原本的 46%大幅下降至 25%,貿易額在短短 4 年時間內實現了翻倍增長。貿易的繁榮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讓美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套“嵌入式自由主義”的打法堪稱絕妙。對外,積極倡導自由貿易,憑借自身強大的產業優勢,在全球市場中攻城略地;對內,則大力推行社會保障政策,形成緩沖帶,有效安撫了因產業調整而失業的工人。正是憑借著這套策略,二戰后的美國如日中天,僅用 5%的人口就消費了全球 40%的資源,穩穩地坐上了霸主的寶座。
這一策略的精妙之處在于,它巧妙地平衡了國內和國際的利益,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相對穩定。然而,我們不禁思考:今天某大國一邊不斷加征關稅,一邊高喊“制造業回流”,這種做法像不像 1930 年的胡佛?是不是在重蹈歷史的覆轍?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四、百年輪回:當歷史踩著韻腳走來
2025 年 4 月,在一片喧囂與爭議之中,特朗普竟然悍然宣布對華加稅 125%,這一驚人的舉措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經濟領域掀起了軒然大波。在義烏,那些辛勤打拼的小老板們聽到這個消息后,只能無奈地苦笑:“這稅率比我利潤高 10 倍!”他們原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被瞬間擠壓,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而美國的農民們,處境則更加凄慘。大量的大豆堆積如山,無人問津,滯銷的狀況愈演愈烈。曾經威風凜凜的拖拉機,如今也因閑置而生銹,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場貿易爭端帶來的傷痛。當年那些滿懷期待把票投給特朗普的紅脖子們,如今憤怒地舉著標語,聲嘶力竭地呼喊:“我們需要中國市場!”他們曾經的希望與信任,如今已化作深深的失望與憤怒。
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驗證著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回溯到 1930 年,多達 1028 名經濟學家聯名發出了嚴正警告:“關稅墻困住的只有自己。”然而,當時的決策者們并未予以重視,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后果。時間來到 2025 年,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令人觸目驚心:美國普通家庭因關稅的影響,每年損失高達 3800 美元。這一數據無情地揭示了貿易保護主義給普通民眾帶來的沉重負擔。
五、關稅戰的終極生存法則
保護主義是政治家的春藥,卻是經濟的砒霜。
當政客高喊“愛國關稅”,先摸摸你的錢包——所有子彈,最終都由普通人買單。
全球化時代,沒有一座孤島能獨自繁榮。談判桌再難看,也比餓著肚子扛槍強。
你愿意為“愛國關稅”每月多花1000元嗎?評論區說出你的故事。
#百萬星光創作者大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