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約公元1428年-1494年),字以善,廣東廣州府南海縣扶南堡(今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奇槎社區上村)人,明代著名畫家,廣東繪畫史上第一個進入主流性行列的畫家。
史料記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后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繪畫取材多為雄健壯闊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筆法簡練而準確,寫意而形具。
林良《雙鵲圖》
林良是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在明代院體畫中獨樹一幟,對后世畫壇,包括宮廷畫家、職業畫家、文人畫家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林良極大地拓展了宮廷花鳥畫的取材范圍。宮廷花鳥畫大多受宋代“院體”影響較深,講究華錦細膩、絢麗富貴,題材上多以皇家園林中的珍禽異鳥、名花奇石為主,林良的宮廷花鳥畫則多取材宏大,雄健壯闊,天趣盎然。所以林良畫作中頻見蒼鷹、蘆雁、鶴鷺、孔雀、錦雞、寒鴉、麻雀、喜鵲等禽鳥,以及蒼松古樹、蘆荻、灌叢等野生草木,這些在皇宮院囿中是見不到的。從技法上看,在表現這些野生花鳥時林良筆勢道勁縱逸、渾然天成,也一掃“院體”畫的精工鈕f之風。
林良《秋鷹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林良的寫意花鳥,揮灑淋漓卻非信筆而成,放逸而不失法度。如其《灌木集禽圖》,畫面以兩到三只禽鳥為主,其他較小的禽鳥以及灌木作為陪襯,畫面焦點十分突出。然而陪襯用的禽鳥和灌木也非草草而成,刻畫仍然組致入微,翎毛、樹葉皆清晰可辨。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風格,需要畫家極高的藝術修養和對藝術哲學獨到的心理關照。
林良《雪景蘆雁圖》
林良的花鳥畫,一洗“院體”宮廷花鳥畫的陳窠,在院體寫意花鳥畫與文人寫意花鳥畫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明代中期以后的文人花鳥畫很多都從林良處獲益良多,如唐寅、陳淳、徐渭、八大等知名畫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從林良的花鳥畫中獲得過給養。
林良《秋坡聚禽圖》
在中國繪畫史上,林良尚無特別突出的位置,也沒有得到藝術史家的格外關注。但是梳理明宣德以來的寫意花鳥繪畫,我們發觀林良從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過渡作用。院體宮廷花鳥畫和民間文人花鳥畫在林良處實現了融合,寫意花鳥風格為之一變。林良以后,明代畫壇名家輩出,他們遞相努力,將中國寫意花鳥畫的創作推向了高潮。
林良《灌木集禽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灌木集禽圖》是林良絹本手卷作品,絹絲緊致細膩,縱14.7厘米,橫61.6厘米,落款只用草書林良二字,款底下有以善圖書白文印??钣〉紫?,有一方小小的英和審定(經過英和的收藏)白文印。整幅畫墨筆間略施談彩,描繪鳥禽在雪天嬉戲,覓食尋宿的場面。整個畫面用淡墨暈染,中間留白的地方用來表現雪花。從遠處看去,樹枝上仿佛被覆薄薄的積雪,九只慈烏棲息于落滿雪花的老樹枯條之上,它們或相互簇擁、或竊私語,就像一家人一樣和諧自在。群鳥振翅奮飛、歡呼跳躍,就連樹枝和水草也隨之搖戈起來。此情此景相互交融,群鳥聚集的熱烈氣氛被林良表達得淋漓盡致。整幅畫面看似隨意揮寫,但鳥的自然形態卻依然被把握得準確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