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經濟戰爭,俄羅斯是站在一邊看熱鬧的旁觀者嗎?這就引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在這場浩大的經濟戰爭中,中國要不要俄羅斯支援策應呢?
有的人認為這不需要。因為如果讓俄羅斯支援策應,那就等于中俄聯手對抗美國,就似乎有悖于中俄關系“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了。中俄關系中有“不針對第三方”這條,并且還被中國的一些人大張旗鼓地加以強調,喊得全世界都知道,以為這其實就是在向美國發誓作保證,以免觸怒美國,儼然已經成為發展中俄關系不可逾越的一條紅線。
按照這樣的思維及邏輯路徑,未來即便有武力收臺的那一天,中國也將照舊應拒斥來自俄羅斯的支援與策應,不管屆時霸權糾集多少仆從共同毆打中國,中國都將毫不動搖遠離俄羅斯,在這些人看來,屆時中國可以大聲嚎叫稱這是內政,可以聲嘶力竭地抗議反對,可以痛哭流涕地狠毒咒罵,但就是不能突破中俄關系“不針對第三方”這個戒律,哪怕為此遭遇慘重的失敗,都應甘之如飴、樂此不疲。
但是,我們不僅要問,中俄兩國一旦有事兒就各自躲開,作壁上觀,中俄關系的價值和意義就在這里嗎?
竊以為,這樣的中俄關系未免不倫不類,完全不可接受。中俄關系具有全局性和全球性的戰略意義,兩國在戰略層面是互相支援的關系,并且這種關系還應該在今后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與升級,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安全上互為后背倚靠
中俄在安全上首先是戰略性的“背靠背”,即中國為俄羅斯提供安全后背,俄羅斯為中國提供安全后背。這樣的“后背”不僅僅涉及漫長的邊境,更涉及到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外空間防御和網絡空間防御,在上述幾個方面,俄羅斯不但不用耗費巨大的資源對中國設防,而且還可以同中國責任分擔、資源共享,獲得1+1>2的效果;中國也是這樣,也能夠因此將國家和民族主要的安全資源與能力投放到其它更迫切的方面,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不斷強化中俄兩國戰略安全上“背靠背”的關系,將極大提升于中俄兩國的安全保障水平,十分顯著地獲得“互利雙贏”的戰略效益。兩國之間沒有沖突,任何制造和煽動中俄矛盾與沖突的人都居心叵測、為虎作倀,都是中俄兩國人民的敵人。正是建立在這等預期結果的基礎上,所以現如今中俄兩國才能打出“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牌號。須知,在當今世界上能打出這樣旗號的國家關系非常少見,中俄之間出現這樣的招牌,并非趕時髦說漂亮話,而有著深厚的戰略淵源。
其二,發展上取長補短、各取所需
中俄兩國都是超大型國家,共同的特點就是地大物博,擁有發展現代經濟十分優越的主客觀條件。在主觀條件上,兩國市場空間廣大,科學技術發展各有千秋,許多中國的短板是俄羅斯的長項,比如軍工技術,而有些俄羅斯的短板則是中國的優勢,譬如生活日用貨品以及電子技術等;在客觀條件方面,俄羅斯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中國有著巨大的深加工能力,雙方各有短長,因此天然具有取長補短、各取所需的優良條件。
更重要的是,現如今中俄兩國幾乎都已經陷入同霸權集團全面的經濟戰爭之中,都需要全力以赴地抗擊來自霸權的經濟圍剿與封鎖遏制,都要同霸權及其整個集團進行激烈的爭奪,這些爭奪包括市場空間、金融主權、稀有原材料供應以及能源保障等。這種狀態下,中俄兩國之間互相支援就顯得極為重要,互利共贏就不僅僅局限在經濟層面,而具有突出的政治和戰略意義。直白地說,就是在經濟戰爭中互為支撐與后援。
正因為這樣,所以中俄兩國之間才特別強調“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不得不說的是,在霸權已經發動全球性經濟戰爭的大背景下,“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將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沒有幾個國家之間還能做到這一點,而中俄兩國之間卻有著在這方面進行深度開拓發展的極大空間。
其三,戰略上互相支援
現在把話題回到有關中俄兩國“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條原則上來。針對這一表述,具體該做怎樣的理解呢?
首先,兩國結成過去那種軍事同盟的必要性與迫切性目前看確實并不很大。因為兩國各自的戰略任務和戰略方向并不一致,俄羅斯需要專心致志地解決面向西方的壓迫和挑戰,中國需要專心致志地抗擊來自東南太平洋上的侵略。由于兩國各自的戰略方向并不一致,導致各自的戰略路徑也必然是各行其是,簡單地說,就是各自的活計兒各自去干,并不需要對方直接參與,直接介入很不現實,而只能作間接的戰略支援;
其次,“不對抗”意味中俄彼此間將有效協調各自在國際問題上的立場,照顧彼此的關切及重大利益,不能在多邊或者第三方平臺上發生對抗對峙。這方面需要做事情太多了,譬如核裁軍問題、軍備控制問題,全球氣候、反恐以及金融體系問題等。
最后,同“不結盟”相對應,“不針對第三方”是不把中俄戰略上相互支援的關系引申到第三方國家。具體地講,那就是俄羅斯的敵人并非一定就是中國的敵人,譬如烏克蘭,即便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打起來了,中國照樣要發展同烏克蘭正常的國家關系,如果中俄結盟,情形就將不是這樣,中國就得按照同盟義務直接參戰;同樣,中國的敵人也并非一定是俄羅斯的敵人,譬如印度,如果有朝一日中印發生沖突,俄羅斯當然也可以持完全中立的立場。
因此,中俄關系所確定的“三不”政策(即“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并非排斥中俄兩國在戰略上互相支援,恰恰相反,在涉及兩國主權和重大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兩國完全應該相互支援,譬如眼下的經濟戰爭;譬如臺灣問題,未來亟需俄羅斯的支持和策應。反霸問題更是這樣,中俄兩國不能不能聯手反霸,也必須聯手反霸,如果同俄羅斯都不能聯手,還能聯手其它國家嗎?因此,拒絕中俄聯手反霸,就是典型的自我孤立。對此,王毅外長說得很好很到位,“只要中俄兩個大國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深化協作,國際秩序就亂不了,世界公理就倒不了,霸權主義就贏不了”。
事實證明,中俄關系內在的戰略邏輯很清楚, 那就是兩國之間必須進行廣泛深度的戰略聯合,戰略上互相支援的力度和強度必將持續加強,兩國關系不會止步不前,只會越走越寬廣。具體到眼前的這場經濟戰爭,那就是俄羅斯絕非可以旁觀當看客,而應該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在席卷全球的經濟戰爭中,中俄兩國要堅定地站在一起,從“背靠背”到“肩并肩”,直到“手拉手”,以此推動中俄戰略關系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